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孝心工程”—— 以“孝”为点,横向辐射,拓宽德育工作领域
   “百善孝为先。”黄山路学校提倡以孝道为突破口,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诚信为准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为归宿,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孝道教育的内涵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孝心”意识与行为引领孩子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1、“孝心”进课堂,“知情意行”促养成。
   黄山路学校实施孝心工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编撰的“孝心伴我行”活动手册为媒介,从内容上主要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遵守公德、乐学善学”五大主题。在每一主题的具体实施中,均按行为心理学“知情意行”的观点构建,从而构成了“孝心伴我行”这一校本课程的主体框架。
   知:即“明理”。通过开篇的“美德主题”,让学生明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的重要意义,为后面的“导行”奠定基础。
   情:即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引发共鸣,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行:即道德行为。就是实现孝心工程的价值回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而“行为导航”,为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意:即道德意志。我们设置了“跟踪评价”专题,以“综合行为评价表”的形式,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三个方面,不仅给学生指明了行为目标,而且有力的调动了道德意志的介入,从而使道德行为得以坚持。
   2、“孝心”伴生活,日记、活动促深入。
   孝心行为的显性表现形式就是孝心日记。主要让学生记录当天发生的,或是看到、读到、听到的孝心故事。旨在激励学生自觉履行孝心诺言,做到“言必行、信必果”。孝心活动的有利补充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的系列孝心主题活动。如针对清明节、母亲节、重阳节等,特别安排“孝心传递”活动,让每一个小小的孝心行动,不仅仅在亲属中传递,在邻里及社会上传递。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懂事了,知道体贴父母,关爱别人,再也不是那个骄纵的小皇帝小公主了。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孝心美德故事阅读比赛活动”“孝心征文”“孝心行动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将孝心工程开展得深入扎实。
   二、“双月一事”——以“主题”为线,纵向深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
   为进一步、更深入地跟进与强化习惯养成工作,黄山路学校又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了“双月一事”活动。结合学生实际,从诸多行为习惯中精选了六个方面,每两个月集中训练一种习惯,使之固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每一个新习惯养成的同时,注重对上一种习惯进行巩固强化,以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完善,实现习惯养成的深层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时令特点,确立了六大习惯培养主题的序列。9—10月,遵守规则。结合开展行为规范强化月和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强化训练,为新学年开好头。11—12月,学会自省。结合 “好习惯伴我行”活动,组织学生学写日记,让学生学会在自省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1—2月,学会节俭。值春节来临之际,从如何移风易俗过好春节出发,组织开展“节俭过春节”等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会节俭。3—4月,培养公德意识。结合文明礼貌月、植树造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爱他人、关爱父母、关爱自然之情怀。5—6月,热爱劳动。依托五一劳动节,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中去。7—8月,学会感恩。在学年将近结束之时,引导学生盘点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所思所得,体会父母、教师的养育教诲之恩,思考如何孝敬父母、感念师恩,并利用暑假将感恩情怀付诸于行动,从而让孝心善行成为自觉,内化为习惯。
   双月一事活动,以主题式的训练项目为主线,将德育工作引向深入,与孝心工程并举,初步形成了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学校还分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督导考核细则,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日常督查式的强制措施,辅以家校生三方多元激励评价机制,进一步内化认识,规范行为。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黄山路学校的习惯养成工程,通过“知、情、意、行”的紧密融合,环环紧扣,稳步推进,努力体现育人目标的科学性、序列性,培养方法的生活性、交融性,以及培养效果的持久性、恒定性。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勇于实践,最终实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终极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作为初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那么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研究探讨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语文成绩也非常的好,反之却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有无课外阅读兴趣是学好语
期刊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
期刊
一、目标的转化——从教师目标向学生目标的转化   作为一门课程,语文应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教什么,上完课,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期刊
要谈如何学好语文,我还需借用宋代大学者朱熹赞美读书时的那句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里作者自问自答,这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尤其是一写文章就感觉才思枯竭。怎么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教者。”孔子
期刊
一、要全方位地、多角度、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和领导者。班级教育是从了解班级状况开始的,班级状况是指学生个体情况和班集体的现状。对学生个体进行了解和研究是多方面的,所以全面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采用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根本依据。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多渠道地去摸清学生的心理,更好地教育、引导他们。    要想
期刊
1、突破教师局限,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工具,它在课堂前就需要教师去精心准备,把有效的知识形成图片及文字,在课堂上结合学生情况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就突破了语文教学因一堂课40分种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突破语文教师在设计重点难点的无序性。以往的课堂,总是有因为教师的表达或不到位,或距离太远,部分同学听不清楚而要重复许多遍。而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直接看屏幕或视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样,多
期刊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材料   1、摘抄整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喜欢的词汇、句子和诗词等直接摘抄,首先将这三大类分开,以后若摘抄新的类别,在相应增加。摘抄最初进行时,教师要对学生有具体要求,不可随意摘抄。进行一个月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摘抄到的词汇、句子和诗词按照写人、写景、写事、写物和其他等类别进行整理。如果觉得整理后需要移动很麻烦,也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涂一下以作为标记。 
期刊
一、多发现闪光点,以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证实,激励的评价会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体产生对此事更强烈的动机,把外在刺激内化成为个人的自觉的行为过程。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来说,总有其可取之处,或中心,或语言,或思路,或题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句话,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很重要,在老师的作文评语中更显得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
期刊
教学中,教师总从学生身上获取信息,调整教学,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反馈,直接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为取得更好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反馈矫正成了转差的重要环节主要策略。   对症下药,因人施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可用言行伤害差生人格及自尊,不厌恶、不歧视、不揭丑、不训斥、不嘲讽、不体罚。多在课余找其谈心,成为学生知己。在良友益友的信任里,大胆倾吐心声,找
期刊
一、巧妙设计导语   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开始的短短的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语可繁可简,它可以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可以是入情入理的诱导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