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播种者,教师的爱是飘洒在孩子成长天空中的春雨、是照耀在幼小心灵上的阳光。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在我们学校有近一半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教育和亲情呵护方面缺失,给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呢?这是我不断思索的问题。
去年,我刚任四(1)班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学生衣脏、发乱,鼻涕挂嘴上。我将他带到自己的房间,帮他洗净脸,梳好发,让他回家后换身干净衣服。可第二天,他“涛声依旧”。我只得又帮他梳洗。不仅如此,他还是班上出名的“问题学生”,不管上什么课都爱捣乱,常让科任教师头疼,作业从未完成过。同学间一言不合便动手。活动课上,他总是独个躲在一边,从不参与。多次教育,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在班上讲校级公开课,整节课他不是自言自语就是做小动作。无论怎样提示,不当回事,我以答问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可他屁股没坐下来,又在惹同桌说话……评课时听课教师的评价是:课堂驾驭能力差。
评课结束后,我气呼呼地跑到教室,“殷某某,把你妈妈的电话告诉我,让她来学校。”“他没有妈妈。”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他刷地站起来,将手中的书掷向了说话的同学,“彭”的一声掀翻了桌子,跑出了教室。我急忙拦住,将他带到了我的寝室,这时他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哭个不停。可无论我怎么劝,最后竟冒出“我不想上学了”。搞得好像我犯了错一样,说了一大堆好话才让他换了“我还上学”的说法。
放学后,我来到了殷同学的家,他正在喂鸡。他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窘迫和不安。这时屋内传来微弱的问话声:“小强,是谁呀?”遁着声音,我牵着殷同学进了屋,一位老妇人坐在竹椅上。房内很寒碜,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服到处都是,且都很脏。原来老人是个瞎子。我告诉老人,我是殷同学的老师。“是不是我家小强又犯事了。”老人急切地问。“没有,没有,小强同学很听话,我是路过这里,特意进来看看。”然后,我又告诉老人殷同学在校如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经常帮助别人,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殷同学红着脸溢满了悔意。
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她是殷同学的奶奶,眼睛已经瞎了多年,殷同学的妈妈在他2岁时外出打工就没回来过了,没了联系。全家靠殷爸爸在深圳打工养家糊口,一年也仅回家一次,根本没管过孩子。殷同学在家里什么活都干,五岁的时候自己洗衣服,现在家务活几乎都落在他身上。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酸,眼睛湿润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觉得自己以前有些地方错怪了孩子。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他就在门口目送我渐行渐远……
晚上,我思虑良久。像殷同学这样缺乏关爱、缺少温暖的孩子,成长的道路是多么的艰辛啊!而自己只看到他的缺点,品不到他的阳光。这是教师的失职,是教育的失衡。须用特别的方式来引领这一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后来,我经常教他或帮他洗衣服、做饭。缺文具,我买给他,不断寻找他的优点并及时表扬。甚至发动全班同学收集废品资助他购买生活用品。半年之后,殷同学变性格开朗起来爱干净了,爱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余,也和同学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了。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收到了他给我制作的贺卡,标题是“老师妈妈”。我深知其中的寓意,并在班上展示,同时告诉全班学生,这是我收到的最美的礼物。我看到殷同学笑了,很开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特殊的琴瑟,只要去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声响。”实践证明:殷同学进步很快,毛遂自荐担任了劳动委员,脏活累活抢着干。学期结束,被评为全校“优秀班干部”。
这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我县每年外出打工人数有10万之多,殷同学只是其中一个,这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2009年,我县被教育部、人社部、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这就是我县教师们大爱的诠释。
爱是港湾,爱是雨露。像殷同学这样的留守儿童正是需要爱的季节,而偏偏又最缺少爱。作为教师,有责任让每位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弥补亲情的缺失,填补爱的空白。用爱撑起他们成长的蓝天,让他们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在我们学校有近一半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教育和亲情呵护方面缺失,给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呢?这是我不断思索的问题。
去年,我刚任四(1)班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学生衣脏、发乱,鼻涕挂嘴上。我将他带到自己的房间,帮他洗净脸,梳好发,让他回家后换身干净衣服。可第二天,他“涛声依旧”。我只得又帮他梳洗。不仅如此,他还是班上出名的“问题学生”,不管上什么课都爱捣乱,常让科任教师头疼,作业从未完成过。同学间一言不合便动手。活动课上,他总是独个躲在一边,从不参与。多次教育,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在班上讲校级公开课,整节课他不是自言自语就是做小动作。无论怎样提示,不当回事,我以答问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可他屁股没坐下来,又在惹同桌说话……评课时听课教师的评价是:课堂驾驭能力差。
评课结束后,我气呼呼地跑到教室,“殷某某,把你妈妈的电话告诉我,让她来学校。”“他没有妈妈。”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他刷地站起来,将手中的书掷向了说话的同学,“彭”的一声掀翻了桌子,跑出了教室。我急忙拦住,将他带到了我的寝室,这时他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哭个不停。可无论我怎么劝,最后竟冒出“我不想上学了”。搞得好像我犯了错一样,说了一大堆好话才让他换了“我还上学”的说法。
放学后,我来到了殷同学的家,他正在喂鸡。他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窘迫和不安。这时屋内传来微弱的问话声:“小强,是谁呀?”遁着声音,我牵着殷同学进了屋,一位老妇人坐在竹椅上。房内很寒碜,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服到处都是,且都很脏。原来老人是个瞎子。我告诉老人,我是殷同学的老师。“是不是我家小强又犯事了。”老人急切地问。“没有,没有,小强同学很听话,我是路过这里,特意进来看看。”然后,我又告诉老人殷同学在校如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经常帮助别人,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殷同学红着脸溢满了悔意。
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她是殷同学的奶奶,眼睛已经瞎了多年,殷同学的妈妈在他2岁时外出打工就没回来过了,没了联系。全家靠殷爸爸在深圳打工养家糊口,一年也仅回家一次,根本没管过孩子。殷同学在家里什么活都干,五岁的时候自己洗衣服,现在家务活几乎都落在他身上。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酸,眼睛湿润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觉得自己以前有些地方错怪了孩子。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他就在门口目送我渐行渐远……
晚上,我思虑良久。像殷同学这样缺乏关爱、缺少温暖的孩子,成长的道路是多么的艰辛啊!而自己只看到他的缺点,品不到他的阳光。这是教师的失职,是教育的失衡。须用特别的方式来引领这一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后来,我经常教他或帮他洗衣服、做饭。缺文具,我买给他,不断寻找他的优点并及时表扬。甚至发动全班同学收集废品资助他购买生活用品。半年之后,殷同学变性格开朗起来爱干净了,爱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余,也和同学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了。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收到了他给我制作的贺卡,标题是“老师妈妈”。我深知其中的寓意,并在班上展示,同时告诉全班学生,这是我收到的最美的礼物。我看到殷同学笑了,很开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特殊的琴瑟,只要去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声响。”实践证明:殷同学进步很快,毛遂自荐担任了劳动委员,脏活累活抢着干。学期结束,被评为全校“优秀班干部”。
这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我县每年外出打工人数有10万之多,殷同学只是其中一个,这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2009年,我县被教育部、人社部、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这就是我县教师们大爱的诠释。
爱是港湾,爱是雨露。像殷同学这样的留守儿童正是需要爱的季节,而偏偏又最缺少爱。作为教师,有责任让每位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弥补亲情的缺失,填补爱的空白。用爱撑起他们成长的蓝天,让他们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