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方法 选取2019 年 7月 1 日~2020年8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首次透析组和当前透析组,各100例。对比两组原发病、血管通路应用及内瘘并发症情况。结果:在诸多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占比最大,血管通路选取由无涤纶套导管、动静脉内瘘转变为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当前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皆下降,但无明显差异,未出现感染及静脉高压,其中動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仍为最高,其次为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病因主要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通路主要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内瘘并发症虽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应着重考虑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原发病;内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54-01
肾脏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预后效果较差,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佳疗法之一,而该疗法的首要任务是创建良好的血管通路[2]。因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肾脏疾病谱发生变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了转变。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及内瘘并发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 7月 1 日~2020年8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首次透析组和当前透析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37~75岁,平均(48.37±4.52)岁;观察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9.62±4.78)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透析龄≥3个月;排除标准:透析龄<3个月;具有精神类疾病且沟通有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访谈、查阅病例及本透析中心的相关记载等方式收集资料。资料包含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BMI、原发病、透析龄、透析方式、透析频率等);血管通路使用情况(首次和当前透析通路的选择、内瘘并发症)。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原发病及内瘘并发症情况。内瘘并发症的判定标准:(1)血管瘤样扩张:动静脉内瘘处搏动性肿块>3 cm。(2)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内瘘处血管杂音消失,超声提示等回声,即提示血栓。(3)吻合口狭窄:超声提示吻合口狭窄,内瘘直径<2.7 mm,或透析流量小于200ml/min。(4)感染:内瘘周围出现红肿热痛,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5)静脉高压:为透析过程中出现中心静脉压升高,但透析流量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原发病构成
糖尿病肾病29例(29%),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28%),高血压肾病16例(16%),多囊肾6例(6%),间质性肾炎6例(6%),过敏性紫癜性肾2例(2%),慢性肾盂肾炎2例(2%),血管炎2例(2%),肿瘤2例(2%),Alport综合征2例(2%),痛风性肾病2例(2%),梗阻性肾病3例(3%)。
2.2血管通路的选取情况
首次血液透析组采用无涤纶套导管占68%,动静脉内瘘占30%,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直接穿刺占1%,而当前血液透析组采用动静脉内瘘9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4%,无涤纶套导管1%,详见表1.
2.3对比两组内瘘并发症变迁情况
对比可知,当前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皆下降,未出现感染及静脉高压,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仍为最高,其次为血管瘤样扩张。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数量不断增长,选取优良的血管通路可确保血液透析工作的顺利展开[3]。但肾衰竭发病率迅速攀升,透析患者并发原发病占比也随之增大,造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创建与维护越发困难[4]。因此,选取适宜的血管通路类型,维持血管通路通畅及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方可提升血液透析的工作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诸多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占比最大,血管通路选取由无涤纶套导管、动静脉内瘘转变为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当前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皆下降,未出现感染及静脉高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仍为最高,其次为血管瘤样扩张。与张晓华等[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病因主要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通路主要以动静脉内瘘为主,但仍存在相应并发症风险,降低其并发症则是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彦伊、刘舒苏、王少侠、于青.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v.21(06):51-53.
[2]张文强,石祖梅.维持性血透患者不同血管通路抗凝治疗及血栓并发症监测[J].医学临床研究,2018(4):700-702.
[3]张晓华,李静,王利华.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方式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07):512-518.
[4]贺丹,陈利群.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178—180.
西安航天医院 陕西合阳 710100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原发病;内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54-01
肾脏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预后效果较差,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佳疗法之一,而该疗法的首要任务是创建良好的血管通路[2]。因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肾脏疾病谱发生变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了转变。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及内瘘并发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 7月 1 日~2020年8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首次透析组和当前透析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37~75岁,平均(48.37±4.52)岁;观察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9.62±4.78)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透析龄≥3个月;排除标准:透析龄<3个月;具有精神类疾病且沟通有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访谈、查阅病例及本透析中心的相关记载等方式收集资料。资料包含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BMI、原发病、透析龄、透析方式、透析频率等);血管通路使用情况(首次和当前透析通路的选择、内瘘并发症)。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原发病及内瘘并发症情况。内瘘并发症的判定标准:(1)血管瘤样扩张:动静脉内瘘处搏动性肿块>3 cm。(2)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内瘘处血管杂音消失,超声提示等回声,即提示血栓。(3)吻合口狭窄:超声提示吻合口狭窄,内瘘直径<2.7 mm,或透析流量小于200ml/min。(4)感染:内瘘周围出现红肿热痛,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5)静脉高压:为透析过程中出现中心静脉压升高,但透析流量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原发病构成
糖尿病肾病29例(29%),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28%),高血压肾病16例(16%),多囊肾6例(6%),间质性肾炎6例(6%),过敏性紫癜性肾2例(2%),慢性肾盂肾炎2例(2%),血管炎2例(2%),肿瘤2例(2%),Alport综合征2例(2%),痛风性肾病2例(2%),梗阻性肾病3例(3%)。
2.2血管通路的选取情况
首次血液透析组采用无涤纶套导管占68%,动静脉内瘘占30%,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直接穿刺占1%,而当前血液透析组采用动静脉内瘘9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4%,无涤纶套导管1%,详见表1.
2.3对比两组内瘘并发症变迁情况
对比可知,当前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皆下降,未出现感染及静脉高压,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仍为最高,其次为血管瘤样扩张。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数量不断增长,选取优良的血管通路可确保血液透析工作的顺利展开[3]。但肾衰竭发病率迅速攀升,透析患者并发原发病占比也随之增大,造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创建与维护越发困难[4]。因此,选取适宜的血管通路类型,维持血管通路通畅及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方可提升血液透析的工作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诸多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占比最大,血管通路选取由无涤纶套导管、动静脉内瘘转变为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当前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皆下降,未出现感染及静脉高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仍为最高,其次为血管瘤样扩张。与张晓华等[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病因主要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通路主要以动静脉内瘘为主,但仍存在相应并发症风险,降低其并发症则是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彦伊、刘舒苏、王少侠、于青.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v.21(06):51-53.
[2]张文强,石祖梅.维持性血透患者不同血管通路抗凝治疗及血栓并发症监测[J].医学临床研究,2018(4):700-702.
[3]张晓华,李静,王利华.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方式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07):512-518.
[4]贺丹,陈利群.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178—180.
西安航天医院 陕西合阳 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