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是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注重写作情感培养,让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调动其他一切写作的积极因素,从而到达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情感培养 语文素养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写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作文过多的是以编造为主,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的兴趣,更写不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具有较高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得以体现,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语文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过程而孕育,并随之发展。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千学学做真人。”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導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语文知识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平时积累了这七情,写作便能根据需要自然地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
一、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情感的积累
情感积累需要依赖两条:一是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是为感情疏通活水之源;二是阅读,广泛读书,是为引来写作之活水。二者结合就是对传统经验“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文章也会根深叶茂。开出美丽之花。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留意即思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而后获取写作素材和情感。素材和情感是作文的关键,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同时也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实践、仔细观察,用心去感悟和体会。如:让学生站在寒风中感受寒风的凛冽、站在雪地中欣赏雪的飘逸与纯洁。自然界的每一隅风景,如: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三、情感培养过程中还要以课文中的名篇为范文
将作文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继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授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本文用了哪些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真切、感人呢?讲课时,我特别引导学生认识表现父爱的各个细节部分,让学生明白温暖、真诚的父爱是通过每个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作者以真实感受作为支点的,也是以情感为支撑的,所以作者才能将父爱表达得那么动人。然后,我讲道:“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父爱和母爱的这片天地之间,我们要用心去感悟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不要对他们的爱视作理所当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心存感激,并将这份感激写在纸上。”结果这次作文很出彩,这一切说明了写作离不开情感,文由情生。
总之,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的积极因素,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就会使整个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813200青海省同德县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
【关键词】作文 情感培养 语文素养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写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作文过多的是以编造为主,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的兴趣,更写不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具有较高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得以体现,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语文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过程而孕育,并随之发展。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千学学做真人。”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導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语文知识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平时积累了这七情,写作便能根据需要自然地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
一、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情感的积累
情感积累需要依赖两条:一是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是为感情疏通活水之源;二是阅读,广泛读书,是为引来写作之活水。二者结合就是对传统经验“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文章也会根深叶茂。开出美丽之花。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留意即思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而后获取写作素材和情感。素材和情感是作文的关键,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同时也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实践、仔细观察,用心去感悟和体会。如:让学生站在寒风中感受寒风的凛冽、站在雪地中欣赏雪的飘逸与纯洁。自然界的每一隅风景,如: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三、情感培养过程中还要以课文中的名篇为范文
将作文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继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授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本文用了哪些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真切、感人呢?讲课时,我特别引导学生认识表现父爱的各个细节部分,让学生明白温暖、真诚的父爱是通过每个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作者以真实感受作为支点的,也是以情感为支撑的,所以作者才能将父爱表达得那么动人。然后,我讲道:“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父爱和母爱的这片天地之间,我们要用心去感悟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不要对他们的爱视作理所当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心存感激,并将这份感激写在纸上。”结果这次作文很出彩,这一切说明了写作离不开情感,文由情生。
总之,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的积极因素,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就会使整个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813200青海省同德县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