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显然已经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作为历史教师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指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诸多迹象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就所教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是历史教学研究的热题。但现实的状况却常常出现历史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晕晕欲睡对历史科目失去学习兴趣的普遍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局面有所改观,但仍然不能使人乐观。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处于一种不公正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学也因收到歧视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师都把历史当成一门“背诵”学科,上课照本宣读、吹牛,让学生勾勾划划,课后死记硬背,从而使广大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大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只会养成学生读“死书”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丧失了历史的学科价值。
  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本着树人、育人、发展人的宗旨,将历史学科的知识、趣味、审美、思想等内涵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对业务的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历史老师应以教学为事业,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其历史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充满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认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学生的认真,言行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保持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前提。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历史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
  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二、将理性内容形象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太过理性的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容易使学生左脑处于超负荷状态,容易产生疲劳的象征,因此学生容易兴趣索然,相反,右脑常常被冷落,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久远的历史,学生难以感知,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创设丰富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历史现象呈现出来,使过去的历史再现,从而缩短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有所启迪。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提高了上课效率,减轻了老师和学校的负担。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远程教育,使边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和知识。
  教师在平常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幻灯片,影视等素材教学,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那么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笔者引导学生先看课文中的三幅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飄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通过这几幅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然后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乔的微笑”这幅经典图片,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何乔冠华会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之上适当“点拨”让学生注意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状况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从外交僵局到外交新局面形成的过程,教学通过简单的图片自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兴趣更加浓厚。   三、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历史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台湾一事,激发学生对当今台海两岸关系的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认识,学生自然而然展开对台独势力的讨论,自然而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关注。当今中日关系尤其以“钓鱼岛”等事件为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讨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催化剂。
  四、适当把握研究性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回归学习历史“热情”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好奇与探究心理的激发下,从所感兴趣的各种现象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阅历、解决问题、成熟人格、学会学习、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学理念不断的传播,研究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当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调节剂”,也就是说,在教学事件与空间有所局限的情况下,适当对研究性学习加以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乡土文化一直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就海南本土而言,先太夫人,海瑞,五公祠等都或多或少是历史融合本土文化的结合体,毫无疑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点。
  五、适时做些巩固性练习,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把握教学不甚到位,因此常规教学时有陷于“表演”,落于“花哨”现象,这种缺乏实际性内容的教学,虽然能够短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往往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空洞,总有课堂热闹课后忘光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必然失去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课堂中添加练习或者课后适当选择些识记性作业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也是维持其兴趣的不错方法。举个例子,当学生再面临众多次的考试后,答题思路不明确,甚至无从答题,那么成绩必然不理想,那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明显的厌学现象。所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兴趣就提高起来。
  提高学习兴趣,显然已经形成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過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吉林省农安县万金塔乡第二中学 李全双,电话13596431956
其他文献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自由学习中,幼儿是主人,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并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学习。因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它应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被幼儿接受地,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
期刊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
期刊
如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里尽情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何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经过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才能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视频音乐导入,活跃音乐课堂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
期刊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这就是要求评价多元化,将多元的评价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协调发展。这正是当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即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对学生的绘画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激励、启发、鞭策、调控,从而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更趋完美,帮助他们发展能力,走向成功,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综合实践中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专题化”是不以学科为界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课题,它涵盖教学的目的、方法、内容、途径,涉及不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实践及其他资源。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综合实践专题式活动的特征分析  文章中的“信息技术环境”是泛指以互联网、交互平台等为桥梁,营造出校园网
期刊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目前电脑已经进入我国大多数家庭,互联网覆盖了我们整个中华大地,因此,学科教学也急需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发生一些方法手段上的更新与改革。  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  有人说:当我们讨论互联网,其实我们讨论的是生活;当我们讨论生活,我们更需要关注互联网。这就说明了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也证明了互联网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现如今
期刊
一、抓学习,强化意识树理想  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着自己的行动,一个有朝气、有活力、奋发向上的集体,必须建立在绝大多数思想觉悟高、道德观念强、工作思路清的群体基础上。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建立学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语》有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很长时间来,在基层规模小的学校工作的部分教师,只认识到业务的学习提高,而忽视政
期刊
一、創设轻松愉悦的区域化环境,激发幼儿对彩扎灯的兴趣  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非常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而我们所开展的彩扎灯工艺区域化活动,正是要摒弃以往授课式的集中教学方法,化被动地学习为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对于第一次接触彩扎灯的孩子们,一开始都无
期刊
一、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把集体舞蹈所谓的“基本动作”先抽取出来单独练习,然后再将这些动作组合完整的集作品。  误区二:认为集体舞蹈的动作要更多一点,否则就会显得没水平,动作要美些,否则谈何审美教育;动作要复杂一些,否则不能提高技能技巧  误区三:习惯于让儿童感受到他们是在向老师学本领,他就是让孩子们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些知识和技能。  误区四:认为幼儿是无法自行解决适应复杂空间变化问题的。  那
期刊
我园在原有民间手工艺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上,以扎吉花区域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民间工艺过程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园本区域活动,教师能更直接地接触幼儿、观察了解幼儿,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更多地感受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那么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在何时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介入呢?  一、根据幼儿活动表现的教师介入  在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