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指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培养而获得的由知识转化所形成的“内在、稳定的能力”。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当前我国教育形势下的一个新的讨论热点,是和应试教育一起被作为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提出来的。就具体学科的素质教育来说,因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不一样。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学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5)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读、听、写、说、译等语言能力的训练,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使学生由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专业素养[1]。可见,以上述内容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育结果却是“费时多,收效低”。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除了受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的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思维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心理预备状态[2]。这种定势的产生往往是人们惯用某种方法解决一系列相似问题而造成的。也就是习惯用一种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一般来说处理熟悉的问题时,定势往往起积极作用,但在处理新问题时,定势往往起消极作用,大学生经过中学的英语学习,参加了众多的考试,已经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中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大学的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积极实践,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然而,很多大学生没有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英语学习,仍然把它视为一门考试的共同课,不注重打基础,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实践。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加强英语素质教育,还得首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育管理的影响
学校作为主体教育机构,在从事素质教育方面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行政决策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动。目前,许多高校规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否则不授学位,不给发毕业证。在此压力下,大学生认为四、六级统考与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视通过四、六级考试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奋斗目标。尽管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应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也不得不全力投入应试。现在的大学生一进校就打听有关四、六级考试的情况,扔下课本,不上英语课,钻研试题集,拿着各种版本的四、六级词汇书死记硬背,进四、六级强化班,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参加考试,希望碰运气通过统考。这些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放松了,更不用说进行实践运用了。结果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有关语言知识技能测试或实际应用中错误百出,学生本人也感到能力在“退化”。
孰不知,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通过短期的突击、强化训练得来的,它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性,那就是:打好基础,循育渐进,语言基础不扎实,是学不好外语的。再就是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3]。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阶段,作为学校的“成产品”——大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才能说明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教学是成功的。有人对一些用人单位进行过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已经拿到了四、六级证书,但他们的英语水平与四、六级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些人连一般的电传、证单、信函都看不懂、写不了;甚至不能进行日常的一般交流,应付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管理部门也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学生。
社会的影响
素质教育也不应该忽视其客观的外围条件,即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社会的要求会对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四、六级证书作为接纳大学生的必要条件,这一要求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把四、六级统考作为学习英语的目的,起了消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此建议,用人单位把四、六级证书仅仅作为参考,对应聘大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适者用之,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英语素质教育。
教师的素质
课堂是学校实施社会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之一,在课堂教育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对大学生自我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直接面对学生,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教育着大学生,要培养跨世纪的一流人才,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善于将本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挖掘出来,并把它们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乐于内化;高素质的教师还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去学[3]。因此,要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大学英教师的学历水平,同时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4]。教师的素质也在影响着英语素质的教学。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克服当前英语素质教育中尚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关键在于整个教育界(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和社会都要切实转变观念,同时切实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加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也使我国的外语教育不断上新台阶,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学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5)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读、听、写、说、译等语言能力的训练,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使学生由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专业素养[1]。可见,以上述内容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育结果却是“费时多,收效低”。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除了受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的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思维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心理预备状态[2]。这种定势的产生往往是人们惯用某种方法解决一系列相似问题而造成的。也就是习惯用一种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一般来说处理熟悉的问题时,定势往往起积极作用,但在处理新问题时,定势往往起消极作用,大学生经过中学的英语学习,参加了众多的考试,已经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中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大学的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积极实践,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然而,很多大学生没有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英语学习,仍然把它视为一门考试的共同课,不注重打基础,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实践。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加强英语素质教育,还得首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育管理的影响
学校作为主体教育机构,在从事素质教育方面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行政决策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动。目前,许多高校规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否则不授学位,不给发毕业证。在此压力下,大学生认为四、六级统考与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视通过四、六级考试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奋斗目标。尽管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应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也不得不全力投入应试。现在的大学生一进校就打听有关四、六级考试的情况,扔下课本,不上英语课,钻研试题集,拿着各种版本的四、六级词汇书死记硬背,进四、六级强化班,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参加考试,希望碰运气通过统考。这些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放松了,更不用说进行实践运用了。结果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有关语言知识技能测试或实际应用中错误百出,学生本人也感到能力在“退化”。
孰不知,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通过短期的突击、强化训练得来的,它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性,那就是:打好基础,循育渐进,语言基础不扎实,是学不好外语的。再就是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3]。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阶段,作为学校的“成产品”——大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才能说明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教学是成功的。有人对一些用人单位进行过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已经拿到了四、六级证书,但他们的英语水平与四、六级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些人连一般的电传、证单、信函都看不懂、写不了;甚至不能进行日常的一般交流,应付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管理部门也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学生。
社会的影响
素质教育也不应该忽视其客观的外围条件,即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社会的要求会对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四、六级证书作为接纳大学生的必要条件,这一要求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把四、六级统考作为学习英语的目的,起了消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此建议,用人单位把四、六级证书仅仅作为参考,对应聘大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适者用之,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英语素质教育。
教师的素质
课堂是学校实施社会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之一,在课堂教育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对大学生自我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直接面对学生,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教育着大学生,要培养跨世纪的一流人才,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善于将本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挖掘出来,并把它们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乐于内化;高素质的教师还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去学[3]。因此,要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大学英教师的学历水平,同时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4]。教师的素质也在影响着英语素质的教学。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克服当前英语素质教育中尚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关键在于整个教育界(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和社会都要切实转变观念,同时切实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加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也使我国的外语教育不断上新台阶,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