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进外企

来源 :全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严婷 於常勇 执行/木一 萧萧
  
  


  差不多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除了自己做老板或留洋镀金外,能够扎根在外企工作也算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了!穿梭子高级写字楼或在某某加强企业工作是很多职业人的梦。
  在这份关于如何走进外企,并且在外企滋润工作的记录里,让寻梦的人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位置,开始内省。虽然这还不足以决定你的职业“钱”程,但,可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跳风向
  
  为什么要去外企?大都离不开“高薪,工作环境、发展机遇”这几个理由
  
  外企崇拜症
  闵海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多年单调、闲散的工作使他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刚毕业的时候他曾应聘过很多外企,但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过不了笔试面试,主要是英语没法过关。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时不时的用上几句英语还不时的询问记者,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
  Q: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到外企从头再来?
  A:进外企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四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唯一的目标就是外企,所以,我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外企进行。我的简历只有一种样式,参加的招聘会也只去这一类公司,其他领域我一概不涉足,朋友们都开玩笑的说我有“外企崇拜症”。现在,我各方面的条件离外企的要求都比较近。
  Q:除了薪酬,外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A:外企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作为技术人员,在国企里担任领导的工作,会分散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复杂的办公室政治让我难以招架。
  除此之外,外企可以接触到的更规范的企业运作理念。在国企工作,上班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加班完成工作,还能给人一种工作勤奋认真的感觉,而在外企工作,八小时内,工作满满当当的,几乎不用加班,公司也不提倡你加班。规范的企业制度,让所有的劳动成果和所得一目了然,给人一种很踏实,很值得信赖的感觉。
  而外企对于个人发展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我的一位同学是上海一家德资企业的工程师,刚到公司就被派往德国总公司培训了近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学习到的业内相关最新的情报和技术是我在国企里根本没办法接触到的。
  Q: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理想的外企模样吗?
  A,当然,它最好是世界500强企业(笑)。首先它得是个友好的地方,在那里同事们不必用“装得很忙”来互相证明自己的勤劳。无论上下级还是平级之间从相本上互相尊重,同事之间不搞“政治”,不为谋取职位耍手腕。
  其次,每一个员工都能受到公平待遇。你是公司的一员。你有权利说话,有权利发表你的意见。感觉自己的工作不只是一份活儿,自己的工作被公司赋予积极意义,并且对公司的事情能产生影响。
  最后,它应该有这样一种氛围:它不会加剧自己孤立的感觉,而是提供某些积极的东西,如关爱、养育人的环境,彼此间长期的承诺、同舟共济的气氛等。
  Q:你认为进入外企最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A:除了和职位相匹配的业务素质外,英语非常重要。我一个朋友的上司是英国人,英文说得非常快,比BBC新闻快多了。他告诉我他们公司里面级别越高英语越好,很多人专业能力不错,但是外语不行,结果干了几年都升不上去。要是想在外企工作起码要有2S000的词汇量才能更好的处理听力和写作方面的问题,我现在正在背牛津中阶字典,打算一年内全部搞掂,然后,向外企正式迸发。
  


  
  跳坐标
  
  怎样才能敲开外企的门?新人Tony强调了英语的力量,而人力资源专家则说:完胜于职场,只需知己知彼。
  
  英语的力量
  Tony是一个风趣健谈,又充满朝气的人。回答问题时不会避重就轻,模棱两可,无论什么问题,他都会阐述一番自己的见解,甚至企图说服你,自信得让人不容置疑。他说,这可能是他去外企后逐渐养成的习惯。
  Q:你认为自己凭什么得到这份外企的工作?
  A:首先是简历,我的应聘简历是中英文对照,着重强调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性格,是这个企业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其次,是面试中的发挥。
  Q:说说面试时的情况?
  A:人力资源主管从我的简历出发,询问一些有关个人的问题,并要求我用英语作自我介绍;而所应聘部门的总监会重点考察业务方面的知识。我极力强调了个人的素质与潜质,参与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砝码。
  Q:外企通常会看中求职者的哪些素质?
  A:英语,这是进入外企的敲门砖。相对于学历,他们更看重求职者的本性、态度、可塑性,以及人与岗位的匹配度。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在应聘外企工作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就是be yourself,诚实的做你自己。另外,老外一般比较欣赏富有激情的人,面试时候应该适当表现一下自己比较积极的一面,对自己的前途要充满乐观和自信。
  Q:初入公司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没有过硬的英语读写简直寸步难行。对新人而言,查资料、写报告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关键地方读写不到位,可能导致很大的工作失误。
  


  Q:对于一个刚刚跳进外企的新人而言,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A: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节俭的习惯。另外,就是要老实勤奋。上司总希望你早早来到公司,早早打开电脑,一直坐到夜幕降临。
  
  跳动力
  
  怎样才能在外企中保持自己的持续竞争力?拼的是自己的工作技巧和处事方式
  
  加班是发泄
  和很多早期进入外企工作的白领一样,Florence也是学“洋文”出生,外语的优势让她很容易进入这个圈子。她身上有着外资白领的典型特征:收入丰厚,衣着入时,高雅的气质中常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卓而不群的傲气。受过良好的教育,操着流利的外语周旋子洋人中,虽然是地道的重庆人,但即使和记者交谈也只说普通话。
  Q:无论是欧美企业还是日资企业你都呆过一段时间,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
  A:欧美企业管理灵活,更加民主一些。在面对一个英国上级时,你不一定亭亭都唯命是从,从上到下,大家在竞争的舞台上地位都是平等的。它们对创造力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很高,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而日本公司注重每个细节,要求员工做每件事都严谨而规范,上下级层次分明,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有礼,不可大大咧咧。他们有论资排辈的习惯。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应业生,从一张白纸到升到系长的职位,在日本企业里起码也要四年以上时间。但它的管理类似国家机关的风格,非常稳定的福利不失关怀的温柔。所以, 日资企业文化更接近我们。
  Q:老板和下属,通常比喻为老鼠和猫 你怎样看待那些外国“猫”呢?
  A:其实,和他们相处非常简单,你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没有“猫和老鼠”的感觉。他们非常看中你的能动性,痛恨相互推委。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在私下相处时,你可以随意的和他们开玩笑,他们也很乐于帮助你。但他们偶尔也会有不近情理的地方,在不伤及自尊的情况下要 学会妥协。
  当然他们有些习惯你也得注意,比如非常爱干净、注重仪表,许多人都有每天换衣服的习惯(包括内衣在内),绝对不允许腿上穿着挂了丝的丝袜。他们对饮食也很讲究,不喜欢吃动物内脏和太油腻的东西。
  


  Q:有的人曾做过调查.说容易得精神分裂症的.在外企工作的人是排在前五名的 你觉得工作压力大吗?
  A:我认识一个美国的销售经理,他的口头禅就是“往死里逼”,外企的工作压力可见一斑。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一天工作16个小时也是小case。其实,这种超负荷并不是企业的单方面选择,也是我们“自找苦吃”的结果。每个人年终的时候,会有一个评估的业绩,你必须要达到若干个指标。在一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希望突然出现另一个人分走自己一半的工作,加班加点成为了一种具有安全感的发泄,通过这种方式来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化解对于竞争的恐惧感。
  
  学会做“菠菜”
  和张卉约这个访问,费了很多力气。她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几乎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终于在星期六中午12点,她的午餐时间,我们有了很简短的交谈。她的谈话里夹杂着许多工程术语,她甚至把自己比着一支“金刚钻”,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钻。
  


  Q:10年的外企经历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A:刚刚进入这个企业的时候,公司花了半年的时间让我学习日语,又花了半年的时间把我送到日本本田培训,我把它称为“洗脑”。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企业文化和目标是一个新员工最应该知道的东西。
  另外,来自日本的同事经验丰富,思维缜密,能力很强。有他们作良师益友,你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进步。日本人喜欢打“人民战争”,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公司经常将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能锻炼人的沟通、协调能力。
  Q:你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一直坐到管理系长这个位置,几次晋升给了你什么样的经验?
  A:外企生存是需要讲求技巧的,晋升并不像名片上增加一个头衔那般轻巧。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如果日语是半吊子,肯定不能与上司顺利交流,有了好的方案,也会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而打折扣甚至放弃,还会因此失去升迁、加薪的机会。在外企工作,不要怕承担责任,主动和上司沟通。一定要有自信,并且在工作中把自己的自信适当的表现出来。有的时候,上司的信心就来自于你自信的表现,不管是在开会的时候还是在向上司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只有对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你才能让他相信并支持你的观点。
  


  日本企业提倡“菠菜”精神,要求员工做好报告和联络,他们非常重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上司分配的任务,我的经验是容易办的马上办,不容易办的说明理由,如果不能推辞,就一定要随时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最新进展,向他坦白你的想法,出现的每一个阻力要向他一一说明。
  最后是少说多做,一针见血。日本人最看中员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提倡“三现主义”,即现场、现实、现物。如果你向他汇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他会问你到过现场没有,现场的真实情况怎样,出现问题的工序应该怎样,书店里有没有相应的书籍?然后要求你通过一切渠道自己去解决。
  
  跳BOSS论
  
  洋老板很nice也很绅士,但不要因此而被迷惑,得随时提醒自己:他是上司。遵循他的方式和工作程序,才是你该做的。
  
  主动地工作
  Tom办公室的摆设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许多企业常见的那种老板椅,没有想象中占满整堵墙的书架。穿着干净整洁蓝色衬衣,Tom坐在那里更像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当我们的摄影师要求照几张他们工作的照片时,他很绅士的引着我们一路走了很多办公室,始终面带微笑。
  Q:在对员工的晋升考核中.人际关系重要吗?
  A:上司不会因为不喜欢你就不给你晋升的机会。但我们在考虑提升一名员工的时候,会问他一个问题,他现在的职位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接替,如果没有,暂时不会考虑提升他。所以,下属的前途就是你的前途,平时要给下属一个很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只有你的下属得到了晋升,你才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位置。
  Q:在你的眼中,哪种员工最有升职潜力?
  A:较强的工作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团队合作精神、平衡各项工作的能力以及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五者缺一不可。
  


  Q:要想成为贵公司的一员,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
  A:根据具体的工作性质而言。大学学历是敲门砖,我们的工程师许多都是在大学里直接招聘的。英语是必须的,我们需要经常和美国总部联络,给客户发邮件、传真、商务信函等也是全英文的。必须有所长,人力资源部门招聘你,就是因为你有value,他们会依你所长,把你安排在合适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你应该能完全胜任工作。
  Q:你的中国员工和美国员工有什么样的差别?
  A:其实两者在个人素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工作思维差别很大。举个例子,在一个会上,同样一个工作,总经理问应该由谁来做?美国职员的反应是人人举手,争着抢着去做;而很多中国员工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即使非常有能力,即使很想去做,也不会在会上表态,他们沉默着,等着总经理最后来分配。其实,对工作的主动性是考核员工能否得到晋升的重要标准,应该向上司证明,除了自己的工作外,还能做许多其它的事情。
  在我们国家,一项工作分配到一个部门后,部门会绘制一个工作进程图,在图里面会包含每个员工的工作进程,和其他员工的配合程度,自己的工作对其他人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掘团队协作精神,注重跟别人探讨,借助别人力量,借助团队力量来解决。而许多中国员工作为个体非常优秀,但他们不习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碰到困难时,更多的是绞尽脑汁想法自己解决,工作完成的最后结果并不理想。
其他文献
2003年夏天,电视里到处是戴着口罩的“面具侠”,连广告都比平常少了。远在海南出差的老妈半夜两点钟打来一个电话,说她不能按时回家了,还叮嘱我千万别感冒,哪哪哪儿又死了几个人。奶奶去超市一口气买了六瓶醋,说多吃醋可以预防传染,结果那星期全家人都吃得胃里泛酸水。虽然当时我才10岁,但是我知道这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和一个东西有关,它就是“非典”。  那时,所有人都在面临抉择。上班的人考虑要不要休假,上学的
期刊
编者按:  在寻找产品家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在各行各业里寻找到出色的产品和具有产品思维的创新者。然而有一个行业令我们倍感纠结。在中国庞大的食品行业中,我们的顾问团队竟很难推荐出一家具有规模、拥有恒定品质产品的企业。但我们欣喜地发现已经有不少致力于改善中国食品现状的人正在做着各种尝试。他们中包括万得妙牛奶的邵祈,IF果汁的博伦以及米卡米卡的周凯源。这一次,我们找到了周凯源。虽然目前这家食品公司还在创业
期刊
海南小学校长性侵女学生的新闻,让“校长”一词成了过街老鼠,一时有“国人皆欲杀”之势。但是这个名称,在我心里有着特别的地位,让我想起关于父亲的一段旧事。  在家乡小城,我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他十八岁当民办教师,在村子里教书,后来到城市里应聘,直至成为一所重点小学的校长。三年前积劳成疾,未到退休年纪就去世了。  他去世当天,我发了条100多字的微博,简述父亲生平,以寄哀思。正巧当地一高三语文老师读到
期刊
“几乎所有证件都有有效期,驾驶证、会计证、身份证……唯独结婚证没有有效期。假设我们给结婚证增加有效期,到期双方自愿续约,我们的离婚率将大幅下降,甚至杜绝。”郑渊洁在博客上的一番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响应者蜂拥而起。假若这一切真的发生,我们坚守了许多年的伦理观是否会受到挑战?现代人对婚姻的恐惧或者惊人的离婚率是否会得到有效控制?又或者,这是给花心者打开了一扇窗口?人类学家说,人类已经进入阶段性一
期刊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大家约定的夫则。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正在不知该停还是该行的黄灯区中。  信用卡亦如此。所谓信用卡理财很多时候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只不过懂行的人可以利用其中的规则,统筹调度自己的资金,不懂行的人,或为银行的商业策略所迷惑,或不熟悉“江湖规则”,导致自己的财务危机。  若想练成“万花丛中,片叶不沾衣”的高超武功,而不被一时的冲动所惩罚,信用卡误区不可不知。    免收年费:馅饼or陷阱
期刊
6月6日晚上十点多,袁岳从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欢迎晚宴赶到锦江宾馆咖啡厅接受我们的采访。听了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的选题介绍,袁岳张口便说,飞马旅和创业者之间压根没有师生关系,"一丁点儿也没有"。  "所有给商业关系披上这样一层高尚外衣的都是装孙子!"袁岳口气之坚决,一时让我以为他要愤然离席,结束采访。  飞马旅是2011年袁岳和杨振宇联合发起,由超过20名国内成功企业家共同创立的创业项目管理支持机构,专
期刊
他,一位清华大学的MBA。曾经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业绩忽上忽下,至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他不想面对镜头,不想说出自己的名字,甚至不想痛说一年半的血泪史。他只想以自述的方式和准备创业的人分享一些心得。他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其实是一种养分。      知识有时也不是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个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
期刊
银行里,排着长队的是买基金的基民。当买基金已经和买白菜一样普及的时候,我们要不要投入到汹涌的浪潮中去?在投资高涨的时候,是把白菜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放在多个篮子里比较安全?    六大测试 谁该买基金    想知道你是否适合买基金,做做以下测试吧!      四大昏招 永远是菜鸟    杀“基”取卵  基金不同于股票,一般情况下不像股票一样会有“涨停、跌停”,其净值在短期内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很多投
期刊
有人为他们发工资  有人请他们追星  他们的工作就是追星  他们是房舍佣兵  他们是职业“粉丝”  ……  “粉丝”经济兴起,粉丝职业化和明星一样,职业粉丝也有出场费,目前比较普遍的价码是100元/每场高级职业粉丝收入非常可观,年收入都在数万元以上。  一些大公司也有公司的职业“粉丝”,工作就是写写企业博客,年薪近10万。    职业粉丝的等级制度    李迁,19岁,是一所长沙民办大学的学生。他
期刊
摩罗收了个弟子。  2013年4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南门外的文津国际酒店,一场如今这个年代很少见的公开拜师仪式正在举行。宴会厅里挂着大红横幅:"文化摩罗"弟子拜师仪式。  摩罗的名字前面刻意加上"文化"二字,也许是为了强调他的身份:不同于曲艺界的赵本山和郭德纲收一大帮徒弟,其实是卖力演出的员工;也不同于荧屏泛滥的选秀节目,导师一巴掌拍转椅子喊"I want you"-52岁的摩罗是个读书人,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