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写作文,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
这些孩子,如果不是读书少了,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家门去接触大千世界。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感人的经历、有趣的故事,到处都是可写的内容。只要走出门去,与人接触、交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很容易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那街头卖大饼的夫妻、路口值勤的警察、拖着一大篮子水果的郊区妇女、等着挤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他们都会有看似平淡但蕴含深意的生活可写。我家里装修厕所的时候,一位江西来的装修工告诉我,他的儿子留守在老家,学习一直很好,但是由于长期吃住都在学校,营养不均衡,患了白血病。等干完了我家的活,他和妻子就回老家,再也不出来打工了。“孩子长了这样的病,我和他妈妈出来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他边说,边用沾满了泥灰的手背抹泪……
这是一个令人辛酸的故事,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打工父母和留守孩子!
孩子们也许还小,不能独自出门,家长们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门去,接触现实的生活。
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看看野外,观察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能看到月亮和星空了,高楼和路灯遮蔽了夜空,所以他们的作文中很少写到这些自然壮美的事物。如果居民区缺乏植物,孩子们大概都叫不上几种植物的名字,甚至连四季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有一次小学生征文,我发现来稿中,有不少孩子写的是家里的金鱼、宠物猫狗和阳台上的花等,他们对其它的事物知之甚少。
所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应该多带孩子去野外看看,辨认一下那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让他们改变一下环境。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一下远处,也可以防止眼睛近视。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大海的潮水、沙漠的日出,去看看长城和黄河,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上两天,感受一下不同家庭的生活。
一项全国性课外生活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小学生中,90%以上从来没有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外的人家里吃过饭、住过宿。他们几乎就不知道别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自然就难以适应一些突然的生活的变化了。
让孩子去同学或者好朋友家吃一顿饭、住上一晚,对他们极有好处,他们会看到别的孩子是怎样跟父母相处的,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发展孩子的感受能力、应酬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接受和适应社会。
可以带孩子回老家,了解一些亲戚们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地域上,生活着不同的人们。那些跟随父母回老家的孩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老家在农村,他们就能看到牛、羊、猪、鸡、兔等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能看到田野里的玉米、大豆,知道棉花是怎样盛开的,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他们还能了解一些亲属称呼和关系,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福利院、敬老院做点事情。
我孩子上中学时,每个星期跟同学去济南福利院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数学、物理。他发现那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督促,大都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在教他们做数学题时,他们会把作业也塞过来让他代做。福利院的孩子也大都是些脑、耳、眼、四肢等有残疾的孩子,跟他们沟通很不容易,他就用图画来与他们交流。他把这些现象和思考都写进了他的作文中。
让孩子走出门去,有很多好的途径。而只要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走出家门,了解大千世界同样也很重要。司马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除了聪慧,读了大量的书,还游历了大江南北,所以他后来能够写出伟大的《史记》来。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已经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辛苦,他们也许不一定都成大器,但是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直接用外语跟这些国家的人交流。这些“国际儿”的人生在阅历、语言和对事物的接纳方面更有优势。
让孩子经常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当中,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写作文的小问题,还能够开阔胸怀和视野,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更为坚实丰厚的基础。
这些孩子,如果不是读书少了,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家门去接触大千世界。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感人的经历、有趣的故事,到处都是可写的内容。只要走出门去,与人接触、交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很容易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那街头卖大饼的夫妻、路口值勤的警察、拖着一大篮子水果的郊区妇女、等着挤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他们都会有看似平淡但蕴含深意的生活可写。我家里装修厕所的时候,一位江西来的装修工告诉我,他的儿子留守在老家,学习一直很好,但是由于长期吃住都在学校,营养不均衡,患了白血病。等干完了我家的活,他和妻子就回老家,再也不出来打工了。“孩子长了这样的病,我和他妈妈出来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他边说,边用沾满了泥灰的手背抹泪……
这是一个令人辛酸的故事,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打工父母和留守孩子!
孩子们也许还小,不能独自出门,家长们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门去,接触现实的生活。
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看看野外,观察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能看到月亮和星空了,高楼和路灯遮蔽了夜空,所以他们的作文中很少写到这些自然壮美的事物。如果居民区缺乏植物,孩子们大概都叫不上几种植物的名字,甚至连四季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有一次小学生征文,我发现来稿中,有不少孩子写的是家里的金鱼、宠物猫狗和阳台上的花等,他们对其它的事物知之甚少。
所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应该多带孩子去野外看看,辨认一下那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让他们改变一下环境。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一下远处,也可以防止眼睛近视。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大海的潮水、沙漠的日出,去看看长城和黄河,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上两天,感受一下不同家庭的生活。
一项全国性课外生活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小学生中,90%以上从来没有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外的人家里吃过饭、住过宿。他们几乎就不知道别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自然就难以适应一些突然的生活的变化了。
让孩子去同学或者好朋友家吃一顿饭、住上一晚,对他们极有好处,他们会看到别的孩子是怎样跟父母相处的,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发展孩子的感受能力、应酬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接受和适应社会。
可以带孩子回老家,了解一些亲戚们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地域上,生活着不同的人们。那些跟随父母回老家的孩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老家在农村,他们就能看到牛、羊、猪、鸡、兔等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能看到田野里的玉米、大豆,知道棉花是怎样盛开的,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他们还能了解一些亲属称呼和关系,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福利院、敬老院做点事情。
我孩子上中学时,每个星期跟同学去济南福利院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数学、物理。他发现那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督促,大都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在教他们做数学题时,他们会把作业也塞过来让他代做。福利院的孩子也大都是些脑、耳、眼、四肢等有残疾的孩子,跟他们沟通很不容易,他就用图画来与他们交流。他把这些现象和思考都写进了他的作文中。
让孩子走出门去,有很多好的途径。而只要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走出家门,了解大千世界同样也很重要。司马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除了聪慧,读了大量的书,还游历了大江南北,所以他后来能够写出伟大的《史记》来。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已经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辛苦,他们也许不一定都成大器,但是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直接用外语跟这些国家的人交流。这些“国际儿”的人生在阅历、语言和对事物的接纳方面更有优势。
让孩子经常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当中,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写作文的小问题,还能够开阔胸怀和视野,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更为坚实丰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