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乡村的小学生来说,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习作,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生活体验,提供生动的作文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然后训练习作,让作文与生活达到同步、统一,这不仅能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而且还省时,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作文回归原本,在作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几年的作文教学,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由注重教法转到注重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式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了解学生生活,从儿童生活去研究作文教法,加强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实现从关注作文到关注儿童的转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
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该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总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实情感。
2.洞悉学生情感世界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我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真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如此,我们才会了解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才能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时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作文教学只有把握“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才会在学生笔下得到展现,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要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是“难忘的……”这种作文无疑是充分展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命题,让学生们以这件事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真实看法,吐露内心的情感。
(二)由体验生活转向作文写作
可以这样说,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解决好“认识的表达”问题。生活现实与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生活”与“作文”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毫无素材孤独地去写作,最终“为作文而作文”。如何才能让学生把生活转化成写作,达到爱生活、爱作文呢?
1.创设生活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现行的习作教材中,许多都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而后动笔。因为小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特点,导致他们往往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熟视无睹,而有一些事虽然当时印象深刻,但因为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待到习作课上写作时,就觉得无从下手,腹中空空。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解决学生习作选材的困难,努力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搬到课堂上,再现生活,让学生当堂观察与思考,使他们有话可写。
2.收集生活信息
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营造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境,还原生活的真实,找出事物的特征,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与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3.加强课外阅读
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使作文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作文实践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应该作为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4.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也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加强。
(三)生活与写作相互统一
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确定内容方面,少命题作文,多自由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应该说,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习作。但如何使用好教材,达到生活与写作相统一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去潜心研究,精心安排。
1.教学安排与生活同步
教材上的习作安排有时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步,往往慢一拍。为此我们可以调整习作次序,使习作与生活同步。
2.学生兴趣与写作同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习作教学目标。为此,可以根据年级段学生思维特点、兴趣点制订了每学期习作整改计划,将一部分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保留或补充,一部分不适合的进行调整。比如要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文,可以让他们具体的内容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个个一吐为快。
3.写作练习与习作活动并重
一方面要加大写作练习的量。作文如同其它技术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单靠一学期七到八次大作,十来次的小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写。要求学生每日练笔,练笔的内容有随文练笔,有生活习作的序列描写,有话题作文,也有自由散记。目的是让学生用一双发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素描作文,学生的习作质量也会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增加习作活动。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学生一天到晚钻到作业堆里,生活枯燥乏味,又怎能写出鲜活灵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为此我们应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多形式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作文比赛,在班内进行当场作文比赛等。
实践证明,只有让作文与生活相统一,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写作,才能不断地写出优秀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其习作能力。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作文回归原本,在作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几年的作文教学,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由注重教法转到注重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式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了解学生生活,从儿童生活去研究作文教法,加强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实现从关注作文到关注儿童的转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
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该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总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实情感。
2.洞悉学生情感世界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我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真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如此,我们才会了解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才能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时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作文教学只有把握“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才会在学生笔下得到展现,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要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是“难忘的……”这种作文无疑是充分展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命题,让学生们以这件事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真实看法,吐露内心的情感。
(二)由体验生活转向作文写作
可以这样说,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解决好“认识的表达”问题。生活现实与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生活”与“作文”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毫无素材孤独地去写作,最终“为作文而作文”。如何才能让学生把生活转化成写作,达到爱生活、爱作文呢?
1.创设生活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现行的习作教材中,许多都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而后动笔。因为小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特点,导致他们往往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熟视无睹,而有一些事虽然当时印象深刻,但因为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待到习作课上写作时,就觉得无从下手,腹中空空。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解决学生习作选材的困难,努力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搬到课堂上,再现生活,让学生当堂观察与思考,使他们有话可写。
2.收集生活信息
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营造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境,还原生活的真实,找出事物的特征,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与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3.加强课外阅读
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使作文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作文实践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应该作为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4.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也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加强。
(三)生活与写作相互统一
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确定内容方面,少命题作文,多自由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应该说,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习作。但如何使用好教材,达到生活与写作相统一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去潜心研究,精心安排。
1.教学安排与生活同步
教材上的习作安排有时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步,往往慢一拍。为此我们可以调整习作次序,使习作与生活同步。
2.学生兴趣与写作同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习作教学目标。为此,可以根据年级段学生思维特点、兴趣点制订了每学期习作整改计划,将一部分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保留或补充,一部分不适合的进行调整。比如要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文,可以让他们具体的内容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个个一吐为快。
3.写作练习与习作活动并重
一方面要加大写作练习的量。作文如同其它技术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单靠一学期七到八次大作,十来次的小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写。要求学生每日练笔,练笔的内容有随文练笔,有生活习作的序列描写,有话题作文,也有自由散记。目的是让学生用一双发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素描作文,学生的习作质量也会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增加习作活动。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学生一天到晚钻到作业堆里,生活枯燥乏味,又怎能写出鲜活灵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为此我们应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多形式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作文比赛,在班内进行当场作文比赛等。
实践证明,只有让作文与生活相统一,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写作,才能不断地写出优秀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其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