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音乐欣赏把学生带入情境,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引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中小学生;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31-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用音乐欣赏把学生带入情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rm、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精心剪辑丁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一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一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一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歌曲《土拔鼠》一课时,按A[,m]一D[,m]一E[,7]一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时,则用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四、引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音乐课堂应该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课改教师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适当增选几首流行歌曲,让学生来学一学,唱一唱,以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六年级的教材到期末时歌曲不太够唱,这时教师把《但愿人长久》引入课堂,课堂上首先用CD机播放《但愿人长久》的二胡独奏曲,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委婉,然后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投在黑板上,动情地朗诵一遍,学生被优美的曲调及歌词的美妙打动了,这时,将《但愿人长久》再播放一遍,学生情不自禁的演唱了起来,学习兴趣大增。在以后的几堂课中,学生用竖笛吹奏了乐曲,又自编了歌伴舞,把它作为新年晚会的表演节目。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人们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一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例如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对有关方面的消息总是很注意的,他会为报刊杂志所报导的音乐方面的消息所吸引,在剧场或收音机中听乐曲时,表现出津津有味,业余时间也会有意无意地试音练唱。
总之,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引爆学生心灵的火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31-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用音乐欣赏把学生带入情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rm、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精心剪辑丁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一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一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一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歌曲《土拔鼠》一课时,按A[,m]一D[,m]一E[,7]一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时,则用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四、引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音乐课堂应该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课改教师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适当增选几首流行歌曲,让学生来学一学,唱一唱,以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六年级的教材到期末时歌曲不太够唱,这时教师把《但愿人长久》引入课堂,课堂上首先用CD机播放《但愿人长久》的二胡独奏曲,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委婉,然后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投在黑板上,动情地朗诵一遍,学生被优美的曲调及歌词的美妙打动了,这时,将《但愿人长久》再播放一遍,学生情不自禁的演唱了起来,学习兴趣大增。在以后的几堂课中,学生用竖笛吹奏了乐曲,又自编了歌伴舞,把它作为新年晚会的表演节目。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人们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一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例如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对有关方面的消息总是很注意的,他会为报刊杂志所报导的音乐方面的消息所吸引,在剧场或收音机中听乐曲时,表现出津津有味,业余时间也会有意无意地试音练唱。
总之,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引爆学生心灵的火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