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政治课堂上的浮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十佳教学能手”比赛的评委工作。这样的比赛其实就是一次“同课异教”的赛课峰会。学校教务处要求课堂必须体现新课改理念,选手们大显神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种种“精彩”: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教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
  相对于这些技巧太过、荤腥太多、色彩太浓、口味太重的“演绎课”,隋宽志老师的一节“素课”却别有一番本真的韵味: 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一班学生。朴素无华的教学风格让人感觉清风拂面,冲击荡涤着我的心灵。
  什么是素课?就是淡,就是简,就是自然状态下的、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就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是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是对现下浮躁、形式、低效教学的返璞归真。
  素课要清淡。靠形式取胜,总是短暂的;靠内涵取胜,才是永恒。有效的教学应少加各种“调味料”,清清淡淡,返璞归真。因此,清淡的政治课,是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否定,是去掉那些浓妆艳抹、花样翻新的形式,凸现政治味的本色课。这样的课,可能没有课件的堆砌、可能没有华丽的词藻、可能没有精美的图片、也可能没有优美的音乐……当然,没有“哗众取宠”的各种花样并不表示清淡就是平淡、空洞的说教。清淡是一种“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清淡的素课需要深度解读文本;第二, 清淡的素课要有巧妙设计教学的能力。
  所谓深度解读文本,就是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钻研是一个好老师的必须。深度解读文本首先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把握好教材的主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关键,理顺各“目”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做到从宏观到微观都要烂熟于胸;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才可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以下就以高一思想政治《市场配置资源》一框的教学为例,談谈如何解读文本并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
  《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分为三个目题,分别是“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那怎么来设计本课的教学呢?我想应该从一个整体出发来进行设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来进行教学:①××镇政府欲把风景秀丽的××山承包出去,要求各欲承包该项目的公司作好发展规划,以使××山获得更大的发展;(引出让市场来配置资源)②A公司获得了开发权,但B公司为了赚钱,私自开发,从而引发两公司的纠纷;(导出规范的市场秩序对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性)③A公司赢得官司于是大肆庆祝,却引发了山林大火④A公司终于安心发展旅游事业但却发现此事难有可为;于是转向其他行业发展(得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通过这个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故事,把本框全部内容都揉合了进去。这样的一节课,虽然没有动感十足的动画、没有美仑美奂的图片、没有激扬的文字和华丽的词藻,但由于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知识、理顺了内在的逻辑,既呈现出一气呵成、整体性强的特点,又实现了故事情境与课文理论的有效融合。这样的设计,课堂可能是清淡的,但值得咀嚼而回味;这样的设计,似乎没有艺术匠心,但意味深长,朴素有效。
  素课要简约。简约是对啰嗦复杂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语言的否定,要求“简洁而能约其要”,坚持“冗繁削尽留清瘦”。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对文本深度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优化组合,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目标,梳理出简约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简化的教学环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的教学设计,并要运用简洁的教学语言。
  但现在还有不少政治课堂仍停留在冗繁、复杂上不可自拔!课堂往往因为资源太过“丰富”而导致学生眼花缭乱、目不瑕接,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从而使这节课变成了图片、视频观赏课。表面上很充实,既有活动又有学习,既有合作又有探究,但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则“演戏”,好象什么都做了,其实都是“走过场”,根本没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只有“两点”没有“重点”,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没有实效。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教学设计就应删繁就简,对于过繁的教学环节,要加以合并,突出重点,讲究“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另外,简约的课还要有简洁的语言。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是点拨学生的“敲门砖”,更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恰当,不模棱两可,不产生歧义;要做到表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绕弯子。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在重复罗嗦。其表现大至有以下几种:总是不放心,反复“强调”;思路不清,反复“表述”;有口头禅。长此以往,政治课变成了说教课,只见教师一人“孤芳自赏”,见不到学生“百花齐放”。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累”了,学生“困”了。我想,要纠正以上问题,必须记住“简简单单教政治”这句话。要坚持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学生会学的不教;在学生疑难之处或畅讲之、或耐教之、持简约的原则,关注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道德心灵的变化、道德精神的提升与道德行为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不能光有新课程的“形”,更应领略新课程的“神”,设计出简约而又有效的“素课”。“素课”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踏踏实实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素课”是一种心态,一种平和朴素的潜心教学的心态;“素课”是一种境界,一种为政治课堂的返璞归真的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整整二十个年头了,做为一位女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酸甜苦辣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有家人的埋怨、有同事的误解、也有朋友的相劝。但是回顾二十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应该好好研究下面的几个“REN”字。  一、对待优秀学生不能太“仁”  优秀生相对于一般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学习自觉性较强,成绩十分优秀。可
期刊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愿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注意观察,培养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出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在常规的班级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利用好心理辅导这把金钥匙呢?如下几点实践感悟也许可以作点参考:
期刊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江泽民同志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在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里写到“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里用了个很贴切的比喻,经是织机上的纵线,纬是织机上的横线,织物的长度、宽度都是由纵线决定的,所以“经线”是“主干线”。它形象地说明了作文时“情感”的重要性:文是情的载体,情是文的灵魂,不能作情语又何来感人的好文章?该怎样培养学生正向的情感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对于
期刊
聋哑人是我国众多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占着很大的比例。由于他们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障碍,聋哑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与健全人相比更具有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探讨聋哑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聋哑儿童的教育要把握住聋哑儿童特殊的心理状况,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聋哑儿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  一、聋哑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自卑
期刊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的早恋问题,但又是无法回避的。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这也是老师们感到困惑的地方。  对于早恋,一旦发现并核实以后,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请来双方的家长,请家长帮忙做工作。这样做似乎对家长有个交代,告诉家长我们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如何,似乎与我们无关。如果做通了工作,那是我们尽职尽责;如果做不通,似乎也只能说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告诉家
期刊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一般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事,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 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的成就与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智力因素和知识技能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当前不少数学老师都发现,学校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自愿参加的人数并不多;测验试卷评分后,作业批改下发,多数学生只看得分多少,而不去分析做错的原因,立即将其放入书包,心安理得地去玩了,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是普遍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