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是由重点中学挑选优秀生源后留下来读高中的,他们的入学成绩平平,初中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中理解接受数学学习的能力弱,学习中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再加上高中数学“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再次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高深莫测,从而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普通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下面我从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入手,谈谈高中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和转化对策。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成因;转化 对策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学科特点。高中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2004)确定了每个人除拥有除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这两类传统所称的智力外,至少还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六种智力。数学能力虽有多种形式,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人的智力本身就有差异,出现数学学困生是自然的事。
2、教材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初中教材偏重于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而且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但是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比较抽象的知识,与初中知识联系不大,尤其是其中很多概念定义的严格性和抽象性,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接下来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贯穿整个函数一章的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又高,再加上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时紧,教学进度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困难。
3. 教学要求偏高、偏深。高中教材偏难、偏深,对学生的要求也偏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超阶段,超大纲,难点难题过多。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难点的突破和难题的讲解上,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显然消化不了,自然就会增加高中学困生。
4、教法的原因。新课标对高一教学的要求是:通过设导、设问、设陷和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使得刚入高一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单一,有任意拔高教材标高的现象。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少,忽视高,中,低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这种简单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2)教学方法上不能更新,仍沿用老一套办法,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教师一讲到底的包办教学,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5、学法原因。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知识在思维方式上发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而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大致有以下原因:(1)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2)到了高一,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致使学习出现困难。(3)也有思维方法上的原因:不少学生尚未从初中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6.教师原因。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全班同学是一视同仁的,而忽略了数学学困生的需求,未考虑数学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让数学学困生对数学越来越来失去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对策
1、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1)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作好衔接,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高中内容。(2)要正确处理好高初中数学中脱节的内容。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高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初中的内容,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3)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4)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或上黑板书写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教师要认真制定计划、课前复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步骤。
3、培养和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和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的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其次,还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消除学习数学障碍的重要环节,主要有:(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推理和转换能力;(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断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正确分清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成因,然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达到减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成因;转化 对策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学科特点。高中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2004)确定了每个人除拥有除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这两类传统所称的智力外,至少还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六种智力。数学能力虽有多种形式,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人的智力本身就有差异,出现数学学困生是自然的事。
2、教材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初中教材偏重于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而且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但是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比较抽象的知识,与初中知识联系不大,尤其是其中很多概念定义的严格性和抽象性,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接下来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贯穿整个函数一章的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又高,再加上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时紧,教学进度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困难。
3. 教学要求偏高、偏深。高中教材偏难、偏深,对学生的要求也偏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超阶段,超大纲,难点难题过多。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难点的突破和难题的讲解上,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显然消化不了,自然就会增加高中学困生。
4、教法的原因。新课标对高一教学的要求是:通过设导、设问、设陷和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使得刚入高一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单一,有任意拔高教材标高的现象。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少,忽视高,中,低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这种简单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2)教学方法上不能更新,仍沿用老一套办法,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教师一讲到底的包办教学,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5、学法原因。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知识在思维方式上发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而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大致有以下原因:(1)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2)到了高一,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致使学习出现困难。(3)也有思维方法上的原因:不少学生尚未从初中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6.教师原因。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全班同学是一视同仁的,而忽略了数学学困生的需求,未考虑数学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让数学学困生对数学越来越来失去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对策
1、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1)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作好衔接,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高中内容。(2)要正确处理好高初中数学中脱节的内容。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高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初中的内容,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3)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4)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或上黑板书写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教师要认真制定计划、课前复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步骤。
3、培养和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和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的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其次,还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消除学习数学障碍的重要环节,主要有:(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推理和转换能力;(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断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正确分清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成因,然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达到减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