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复习阶段开展物理与化学综合课程的理论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设置综合课程,是改进分科课程弊端,培养新时代高素养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保证学生扎实而系统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综合课程可设置在较高学段,并与分科课程穿插进行。设计物理与化学综合课程时应注意,既要培养学生两种学科各自的核心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大科学观”。
  关键词:综合课程;课程设计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这些信息清晰地向中学教育工作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理念: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最受欢迎的人才,应该是既拥有自身核心领域的扎实知识体系,又能够不断学习、触类旁通来增加知识的广度,形成“T”形知识结构的这一类“全才”。可以说,强基计划的实行,将会对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方面,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中的课程类型以分科课程为基本特征。分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出学科功底扎实的优秀学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相关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交叉和联系。不少学生不善于知识的迁移与整合,知识体系是碎片化的而非网状结构,对于这些学生,分科课程就难以培养他们以更综合的思维来解决实际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了。第二,某些学科内容之间还存在重复性,会占用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师生的精力。
  因此,与时俱进地在高中阶段设置综合课程,是改进分科课程弊端,培养新时代高素养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综合课程的特点
  综合课程不是各科简单相加的拼盘,而应以来自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焦点组成基本的知识结构,把课程内容放在更宏大的认识框架中。综合课程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学科的内在联系、科学的普遍规律,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能系统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
  而其缺点是由于它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庞杂,就不能使其中所包括的每一门学科都保持独立而严格的学科体系,使得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顺序性会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功底,那么开设的综合课程无疑是空中楼阁,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反而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做到扬长避短地实施综合课程,就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恰当的时机。
  二、综合课程的实施时机
  为了保证学生扎实而系统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综合课程可设置在较高学段,并与分科课程穿插进行。例如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阶段开展综合课程,就是一个较为恰当的时机。原因是,第一,学生经历了第一轮总复习,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夯实,这就意味着接下来需要学生找寻孤立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由点及面”地形成知识体系了。第二,高三的第二轮复习阶段也往往是学生开始大量接触文综、理综试题的时间段。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意味着新的挑战。尤其是习惯于单线思考而不善于发散思维、综合运用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这时适时地开展综合课程,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复杂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大科学观”,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这些由各个学科经综合后的衍生品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很常见的。在高中阶段开展综合课程,也是一种使学生提前感受高等教育特点的途径,能促进学生找准自己的目标与定位,形成清晰的人生规划。
  三、综合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
  综合课程的内容,必定是具有逻辑相关性的一组学科经整合、归纳而成。在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地理等传统文科课程,或者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理科课程,均可按照一定的知识逻辑整合为综合课程。本文就以高中物理与化学的综合课程为例。之所以选择物理与化学两门学科,是因为它们在保留各自最具特点的核心内容的同时,又有着太多的知识交叉与相互借鉴。
  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而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从而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它们都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原子结构领域内,二者有太多的重合,甚至如果按照现代科学的本体论(世界的本原)来看,化学可认为是物理的一个分支。这说明物理和化学虽然目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一个整体。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所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因此,在高三階段开设物理与化学的综合课程,就显得顺理成章且很有必要了。但要想既培养。设计思路上有以下三点建议:
  1、由物理或化学老师结合实际学情,整合物理、化学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将知识重合度较高的复习内容重新编排,形成专题复习课程。课程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不占用学生过多的宝贵复习时间,不深入挖掘“偏、难、怪”的学科知识。
  2、课程目标既要培养学生两种学科各自的核心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大科学观”。
  3、课程的实施过程,既可以按照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也可以从一道习题入手,从多角度分析该问题,综合运用物理与化学的多种知识进行解答。
  四、举例:《专题复习:哪些因素能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提问1: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的内因是什么?   提问2:从晶体内部的作用力类型来对晶体进行分类,共分为几大类?每一种晶体类型通过哪些理论依据来对比熔沸点的高低呢?
  提问3:有哪些外界因素能够影响纯物质的熔沸点?
  提问4:请从物理学中与饱和汽压相关的角度,说明“外界大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的科学原理。
  提问5:通过改变压强来改变液体的沸点,哪种化学实验操作利用了这一原理?该原理在生活中、化工生产中有什么應用?
  提问6:这一原理还有一个推论:不混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沸点一般比任意组分都要低。请联系饱和汽压相关的物理学知识,对这一推论进行解释。
  提问7: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植物精油等物质的常用分离法。请你简要解释该方法的物理原理。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如板书所示。请完成化学复习资料中《化学实验——蒸馏、减压蒸馏》的相关习题。
  对该专题课程设计的评价:第一,体现出了化学与物理各自的学科特色,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两门学科的相互交叉:化学侧重于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研究其性质,而物理更深入一步,运用建模的方法,精确阐述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第二,紧扣考试大纲,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有基础内容的梳理,有适度的拓展延伸,并有课后的及时练习巩固。
  上述例子只是课程中的一个小专题。物理与化学的综合课程虽然存在较多不足,例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完善,且对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课程设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仍不失为一种可行性很高的课程类型。它与分科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形成既广又专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的养成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灿永.初中综合理科课程化学内容的编排探讨——以浙教版科学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19(6):58-60.
  [2]  郭淑杰.新课程理念下对自然科学综合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0):194-194.
  [3]  陈红,杨雪燕,肖焕生.中学开设综合理科课程的必要性[J].衡水学院学报,002(003):87-89.
  作者简介:吴昊,1986年9月出生,男,新疆石河子市,硕士研究生,硕士,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程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想要安全运行就必须要提高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气系统的发展速度。本文主要将目前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情况以及各项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技术,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
期刊
摘 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实现是以二者的结合作为前提条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现阶段的运用较为普遍和广泛,其主要来自于电子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该技术对于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飞速,电子信息工程也逐渐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开始进入到该领域,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展开,希望能够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对工程的建设发展就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先就水利工程渗漏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渗技术应用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就防渗技术的科学应用详细探究,希冀能从理论层面就防渗技术研究分析,有助于为实际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渗漏原因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社会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课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理念,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机电工程设备的发展,电机的控制与保护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在此背景下,我们主要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对业内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电工程;电机效率;利用  引言  在机电工程技术不断升级和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电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机电工程技术中电机保护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期刊
摘 要:201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有总体要求、关键领域、重大举措和加强组织领导等4部分。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城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而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的高低对农民的经济收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等各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家挨枪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和分析的力度,对于我国水稻栽培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发展分析  引言  当前虽然我国农村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与以往相比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我国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比较单一能够利用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其中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并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果能够使用得当,机电一体化系统必然能成为机械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我过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期刊
摘 要:粮食生产安全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关键问题,探讨了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作物的需求量极大,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快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本文对电工电子课程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有效教学  前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只要是为市场培养熟练地技术工人,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市场未到校。在中职机电专业中开设的课程内容较多,其中电工电子是教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电工电子课程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中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