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题。“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一个长期工程。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持之以恒地进行;必须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必须通过应用知识来渗透和发展,循序渐进地、深入而且持久地进行,并且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和反复地训练,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探索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事实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离不开质疑。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掉下来,于是就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质疑引发创造,能让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质疑是学习、思考和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提问。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有学必有问。一个人不学习就不会有问题,学习中一定会产生问题,有了问题不问,就真成了问题,就不能进步。只有通过问,才能解决问题,得以广识,取得进步。一个学生如果不会提问题,那一定不是一个好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学会“质疑”呢?首先,学习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一堂好的课应当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课堂上,教师是策划者,主要职能是: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让学生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其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学时,很难提出问题,因为还没有学会,甚至于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懂。听讲、阅读之后,似乎是懂了,但一做题,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又什么都不会了。这时,书上每一章节后的练习题,就是帮助提问的。如果能顺利做出这些题目,说明学生可能学会了,如果做不出来,它就成了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等把这些问题弄懂了,学生就进步了。随着听讲、阅读、做练习、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步步深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因而,提问的深度也就不断加深。等学生对整个学科有了较全面、完整的认识,就会提出自己有独到见解的问题,使得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满足。最后,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要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预习要质疑,课堂教学中要质疑,课后复习要质疑;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围绕课题质疑;围绕文章的重点词句质疑;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质疑;围绕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质疑等。
二、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求异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它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教师更应该且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是激励学生创新的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强有意训练想象力的意识,以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想象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常常是由外界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想象的内容随时发生变化,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因此,为了发展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材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符合教材内容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想象训练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想象的源泉。因为想象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多观察、多体验,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创造性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不一定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只有学生拓展知识面后而又好奇,并善于思考,才能够推动想象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激起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引导,使学生经常性地处于活跃的想象状态之中。最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想象。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无限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把形象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想象活跃起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造性想象思维的表现,也应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要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以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想象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出新的更高的想象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意志努力去进行新的想象创造性活动。
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现象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开学生头脑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这是他们学习的一大动力和兴趣,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源地。
教学中如何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掌握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呢?
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知识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使生活和教学融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知识与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成为学生发生思维发展的源泉。
四、培养学生精心练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学会巩固、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课堂教学及教师本身入手。首先,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其次,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练习设计的技巧性和趣味性:形式多样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新知,促成新旧知识不断地交互,从而不断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内涵;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学习及知识运用的思考中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大家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课后练习的解决给他们成功的喜悦,进取的动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一、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探索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事实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离不开质疑。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掉下来,于是就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质疑引发创造,能让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质疑是学习、思考和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提问。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有学必有问。一个人不学习就不会有问题,学习中一定会产生问题,有了问题不问,就真成了问题,就不能进步。只有通过问,才能解决问题,得以广识,取得进步。一个学生如果不会提问题,那一定不是一个好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学会“质疑”呢?首先,学习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一堂好的课应当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课堂上,教师是策划者,主要职能是: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让学生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其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学时,很难提出问题,因为还没有学会,甚至于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懂。听讲、阅读之后,似乎是懂了,但一做题,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又什么都不会了。这时,书上每一章节后的练习题,就是帮助提问的。如果能顺利做出这些题目,说明学生可能学会了,如果做不出来,它就成了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等把这些问题弄懂了,学生就进步了。随着听讲、阅读、做练习、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步步深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因而,提问的深度也就不断加深。等学生对整个学科有了较全面、完整的认识,就会提出自己有独到见解的问题,使得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满足。最后,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要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预习要质疑,课堂教学中要质疑,课后复习要质疑;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围绕课题质疑;围绕文章的重点词句质疑;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质疑;围绕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质疑等。
二、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求异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它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教师更应该且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是激励学生创新的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强有意训练想象力的意识,以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想象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常常是由外界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想象的内容随时发生变化,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因此,为了发展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材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符合教材内容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想象训练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想象的源泉。因为想象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多观察、多体验,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创造性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不一定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只有学生拓展知识面后而又好奇,并善于思考,才能够推动想象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激起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引导,使学生经常性地处于活跃的想象状态之中。最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想象。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无限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把形象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想象活跃起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造性想象思维的表现,也应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要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以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想象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出新的更高的想象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意志努力去进行新的想象创造性活动。
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现象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开学生头脑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这是他们学习的一大动力和兴趣,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源地。
教学中如何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掌握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呢?
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知识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使生活和教学融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知识与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成为学生发生思维发展的源泉。
四、培养学生精心练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学会巩固、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课堂教学及教师本身入手。首先,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其次,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练习设计的技巧性和趣味性:形式多样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新知,促成新旧知识不断地交互,从而不断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内涵;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学习及知识运用的思考中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大家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课后练习的解决给他们成功的喜悦,进取的动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