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企业而言,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营活动停顿无异于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许多平时隐藏在深处的隐患和问题这时可能会浮出水面。因此,检验并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当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可以也是应该做的。 提到风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损失和危害。其实,风险只是损失的可能而不是必然。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能力分清必须冒的险和必须规避的风险。 就风险管理而言,我们从来不追求过度、极致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企业而言,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营活动停顿无异于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许多平时隐藏在深处的隐患和问题这时可能会浮出水面。因此,检验并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当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可以也是应该做的。
提到风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损失和危害。其实,风险只是损失的可能而不是必然。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能力分清必须冒的险和必须规避的风险。
就风险管理而言,我们从来不追求过度、极致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有成本,我们一般会选择在风险和成本都可承受的平衡点停下来。
过度的风险防控不仅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也会造成恐慌。就像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有些非疫情重点地区也随意挖沟堵路、扣人封城,对合理适时的复工复产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当然,成本不应该是风险管理唯一或首要的考量因素,否则机场和地铁站的安检早就应该取消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建立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的最大意义在于事前的阻吓和威慑,而不是事后的揭露和惩处。
管控风险,在企业层面关注的是合规,在个人层面则更多注重反舞弊。舞弊行為最容易发生在员工对工作稳定性缺乏信心的时候,这也是疫情严峻时中小企业必须注意防范的。
企业的成长有赖于对员工自身价值的尊重和激励。建立规则,小人能变君子;没有约束,天使亦能变魔鬼;加强风险控制,君子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是自利的经济人的结合体。如果仅仅是一个利字还好办,只要给足够的酬劳就行了。现在恰恰发现,给钱有的时候不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很多人不仅希望得到利益,还希望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职业发展的前景等。
一个公司有好的文化很重要,因为文化不好,会把那些具有道德感的人赶离企业。在这次疫情中,一些受到冲击的企业,尚能对外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内开源节流的同时宣布不裁员,凝聚了人心。反过来,就有员工表示愿意与企业共克时艰。
疫情期间,我建议企业可以做两件有意义而平时忙起来顾不上的事。第一件事是修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规范运营,摆脱凭经验和个人判断作决策的管理风格。建立内控时对经营流程的梳理和调整也会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在识别风险和完善控制的同时创造价值。而且,好的内控制度也有助于取信资本市场和投资方,降低融资成本。
我们可以做的第二件事是以风控和内控的角度观察周围事项,吸取他人的教训。公众关切的疫情应对不当,细想起来都是控制流程出了问题。别人的错误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数字化营销因具有更快更广的传播速度、更精准的营销方式,以及更高的营销转化率等特点,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各大企业纷纷从传统的营销方式向数字化营销转型。 然而,从中国企业数字化营销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埃森哲2019年的调研数据,只有9%的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营销上收效显著。可见,数字化营销虽然是一个必选题,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答好。 数字化营销,其本质是一种用户思维,通过数据分析更好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还差 8天就14岁的那一天,在一场学生游行中发现了自己“不属于那群人”,自己认同的身份乃是“旁观者”,有如坐镇剧院的消防队员,“能见人所不能见,注意到演员或观众看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罕见的自知。 与德鲁克齐名的另一位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也指出,除了伟大的结果,还存在第二种证明行为正当甚至伟大的路径——“我知道我是谁”,因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行动;“采取一种行动,是因为对
中欧数字经济和智慧企业研究中心,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旨在创造和引领智慧企业领域的管理知识和最佳实践,助力数字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与发展,同时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和优秀企业实践的共享与推广。本刊将邀请中欧知名教授、行业领袖以及中欧校友共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课题。 2019年11月12日凌晨,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晒出了2019年的“双11”成绩单。京东全天累计下单金
在没有学习领导力之前,霍华德·沃德(Howard Ward)教授的人生观是“万物分绝对的是与非”,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他的。而学习领导力时,他发现过去非对即错的观念并不适用,因为“在某一情境下,你需要这么做,而在另一个情境下,做法可能完全相反”。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及其前身CEMI里20多年的任职经历中,霍华德教授开始用中国历史文化和典故来解释领导力。他提出要培养阴阳平衡的领导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国肺炎疫情,将中国的硬核抗疫推到了全世界的风口浪尖。近两个月以来,我們以举国之力自上而下的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病毒扩散的大国姿态,再次刷新了全球各界对中国制度效率的认知好感。 相比国内抗疫形势的逐步好转,境外的疫情失控成了又一个被触发的多米诺骨牌。硅谷十万名技术人员回家隔离办公、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一片惨绿,石油价格甚至比矿泉水还便宜……与其说一场由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黑天鹅,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企业近期会面临业务损失和员工保障带来的双重压力。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求生存—一手控成本,一手抓优化 这里特别想讲两个问题:一是精简组织,控制人力成本;二是利用危机,系统性地调整组织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人力成本并不是管理的目的,而是达到经营目的的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是组织精简过程中的大方向、大原则。 在进行人员结构和数量调
2019年6月13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在上海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科创板的定位旨在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类企业往往以硬件产品为主,企业自身掌握核心技术,整合各类供应商资源,因此企业如何有效管理供应商,是其一大挑战。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近年来,硬件创业企业如雨后春
2015年从1号店离开以后,很长一段时间,1号店联合创始人于刚几乎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如果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新闻,只有零星的几篇《我为什么离开1号店》《于刚和刘峻岭致全体1号店员工的一封信》等文章,简略地提到他们由于在融资过程中因为资本的介入,逐渐失去话语权,带着不舍离开。 4年后,于刚和刘峻岭率领1药网的母公司111集团,再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从过去的1号店,到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
中欧数字经济和智慧企业研究中心,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旨在创造和引领智慧企业领域的管理知识和最佳实践,助力数字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与发展,同时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和优秀企业实践的共享与推广。本刊将邀请中欧知名教授、行业领袖以及中欧校友共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已成为一项核心生产要素。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努力探索如
决策者通常渴望将所管辖地区打造成“下一个硅谷”。但是,耶鲁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在以硅谷为榜样时需谨慎行事,否则会使整体经济更加不稳定。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耶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Olav Sorenson和博士生Doris Kwon分析了“硅谷式繁荣”的利与弊。当风险资本涌入时,更多的高收入消费者令医疗和餐馆等本地服务企业受益匪浅;但是,那些为其他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却备受打击。甚至,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