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目前中考招生考试中历史开卷考试的模式以及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综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初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仍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认识也相对片面、肤浅,仍然停留在对历史现象和知识的表面化认识,其抽象思维能力十分脆弱,缺乏对史实概括归纳能力。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清。部分基础知识扎实、兴趣浓厚的同学,虽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深囿于形象思维,难以取得思维品质的突破。这些都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急需破解的难点。
运用网络资源发挥其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借图片“活化”歷史,透析历史实质
在历史教学中,单纯的语言教学是枯燥的,极其造成学生的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网络图片的及时介入,往往会令疲于说教的教师“如释重负”、令困惑迷茫的学生“恍然大悟”。
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实质,因其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教材文字说明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民主到底是什么,更谈不上民主的实质了。教学时,我运用网络图片,设计了如下2个环节:
环节一:什么是民主?展示图1、图2,通过直观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了与“专制”相对立的“民主”运行机制。
环节二:雅典的民主是什么?展示图片3,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古代雅典虽然是民主的——少数人(公民)的民主。
二、借助视频“动化”历史,破解历史知识的抽象性
如《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时,弹丸小国荷兰如何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很不理解。于是我播放《大国崛起》,学生切实了解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外贸易、高超的航海技术、精明的商人、大肚商船、美味无穷的鲱鱼,这些共同成就了小国荷兰从容崛起并走向世界的过程。这样抽象的历史概念通过视频形象“动”了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了荷兰的崛起,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借助网络“直播”历史,突破学科思维瓶颈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有道讨论题: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教师在讲解知识后需要对已经讲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归纳总结。然而当网络技术手段以它强大的信息呈现能力则迅速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历史知识的庞杂,跨度的久远,加之显示刚进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理解和归纳有一定的难度,一时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苦思良久,终于悟出:①题目太大,空,②学生历史知识掌握太少,③学生历史理解程度莨莠不齐。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把该题支解成几个小问题,其次让学生课后上网收集相关问题的史料在下一节课共同探讨——①在秦统一之前,诸侯争霸持续时间长短?②他们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③老百姓渴望什么样的生活?④秦统一六国后,会给战乱后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
“大题化小,有的放矢”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有目的的收集、归纳历史知识。第二节课,我将学生手机上来的不同史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面对“直播”出来秦国统一,课堂活跃起来,问题得以轻松化解。我又趁机对此题进行了拓展延伸:1、秦统一对各民族的发展起什么作用?2、秦统一对灭亡六国人民有那些好处?举例说一说。
“大题化小”的“支解”法,符合了同学们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话可说”;网上收集史料,迎合了青少年对网络资源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话想说”;让学生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无话不说”。这样学生会不期盼着上历史课吗?当然,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的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梳理、归纳、总结或者拓展延伸,升华教学、突破重难点。
综上所述,运用网络资源,网络搭台,师生唱戏,把网络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网络资源为载体来攻克教学难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能够推动网络资源与历史课堂师生教与学融和,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
运用网络资源发挥其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借图片“活化”歷史,透析历史实质
在历史教学中,单纯的语言教学是枯燥的,极其造成学生的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网络图片的及时介入,往往会令疲于说教的教师“如释重负”、令困惑迷茫的学生“恍然大悟”。
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实质,因其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教材文字说明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民主到底是什么,更谈不上民主的实质了。教学时,我运用网络图片,设计了如下2个环节:
环节一:什么是民主?展示图1、图2,通过直观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了与“专制”相对立的“民主”运行机制。
环节二:雅典的民主是什么?展示图片3,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古代雅典虽然是民主的——少数人(公民)的民主。
二、借助视频“动化”历史,破解历史知识的抽象性
如《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时,弹丸小国荷兰如何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很不理解。于是我播放《大国崛起》,学生切实了解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外贸易、高超的航海技术、精明的商人、大肚商船、美味无穷的鲱鱼,这些共同成就了小国荷兰从容崛起并走向世界的过程。这样抽象的历史概念通过视频形象“动”了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了荷兰的崛起,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借助网络“直播”历史,突破学科思维瓶颈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有道讨论题: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教师在讲解知识后需要对已经讲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归纳总结。然而当网络技术手段以它强大的信息呈现能力则迅速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历史知识的庞杂,跨度的久远,加之显示刚进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理解和归纳有一定的难度,一时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苦思良久,终于悟出:①题目太大,空,②学生历史知识掌握太少,③学生历史理解程度莨莠不齐。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把该题支解成几个小问题,其次让学生课后上网收集相关问题的史料在下一节课共同探讨——①在秦统一之前,诸侯争霸持续时间长短?②他们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③老百姓渴望什么样的生活?④秦统一六国后,会给战乱后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
“大题化小,有的放矢”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有目的的收集、归纳历史知识。第二节课,我将学生手机上来的不同史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面对“直播”出来秦国统一,课堂活跃起来,问题得以轻松化解。我又趁机对此题进行了拓展延伸:1、秦统一对各民族的发展起什么作用?2、秦统一对灭亡六国人民有那些好处?举例说一说。
“大题化小”的“支解”法,符合了同学们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话可说”;网上收集史料,迎合了青少年对网络资源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话想说”;让学生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无话不说”。这样学生会不期盼着上历史课吗?当然,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的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梳理、归纳、总结或者拓展延伸,升华教学、突破重难点。
综上所述,运用网络资源,网络搭台,师生唱戏,把网络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网络资源为载体来攻克教学难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能够推动网络资源与历史课堂师生教与学融和,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