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以指导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无肠穿孔以及肠瘘发生,3~5天(平均3.45±1.72天)症状缓解,住院时间为8~15天(平均10.32±2.54天)。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排气排便情况,这是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早期采用的护理措施,且是预防早期炎性肠梗阻产生的关键;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加速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9-02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最早是由黎介寿院士于1998年首次提出,是发生于腹部手术后2周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是由于腹腔内炎症或腹部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肠壁水肿、渗出而产生,其特点是动力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同时存在,发病率约为0.7%~12.6%[2],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5.74±10.64岁,发生梗阻时间为腹部手术后3~8天;其中胃、肠穿孔修补术后25例,腹部损伤术后18例,肠梗阻松解术后11例,阑尾切除术后8例,剖腹探查术后6例,附件部分切除术后5例;临床表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轻度压痛65例,早期短暂少量排便或肛门排气、进食后腹胀明显52例,立位腹部X线片提示有肠道积液、积气48例,B超提示胸腔明显扩张、少量腹腔积液41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其治疗措施主要有:①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②禁食,行持续胃肠减压后,经胃管向胃肠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③为促进肠蠕动,给予浓度为33%的硫酸镁进行灌肠;④给予中药芒硝进行外敷;⑤患者在床上取半坐卧位进行加强活动,无明显禁忌或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进行活动;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⑦给予肠内或外营养支持;⑧合理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1.3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多进行沟通,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若有情绪异常,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嘱其与治疗成功患者交流、沟通,减轻或消除其对疾病的误解,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以及护理;②症状、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阵发性腹痛的患者,可通过聊天和听音乐来分散其注意力,或热敷、按摩腹部以缓解腹部症状;若腹痛剧烈、逐步加重或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将500g干燥、细颗粒状芒硝置于棉布袋中在腹部进行外敷;对于存在腹胀的非结肠手术者,用浓度为3%的温盐水进行保留灌肠;无特殊情况,早期下床活动;每天用39~42℃温水足浴2~3次,每次5~10min;密切监视腹胀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的腹胀程度及性质;禁食、胃肠减压;对肠梗阻症状减轻的患者,连续用温盐水灌肠、洗胃3天,每天1次;肠梗阻表现明显缓解时,给予正常饮食和普瑞博思或吗叮啉口服;③营养支持的护理:监测水电解质状况,记录每天出入量,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后,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要注意操作无菌、定期更换导管敷料和肝素帽、保护衔接处、确保周围皮肤清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防止营养液变质、预防导管堵塞;拔管后进食循序渐进,由少至多,禁食牛奶和甜食;④生长抑素应用:遵医嘱给予6mg生长抑素+500ml生理盐水24小时静脉输入,可用输液泵进行调节。
2结果
经胃肠减压、禁食、灌肠、营养支持、护理等保守治疗后,7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肠穿孔以及肠瘘发生,症状缓解时间为3~5天(平均3.45±1.72天),住院时间为8~15天(平均10.32±2.54天),出院时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不需要继续行药物治疗。
3护理体会
肠梗阻属于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诱发短肠综合征、肠瘘以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加剧患者的痛苦,并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认识的逐步加深,其护理策略和治疗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治疗上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3],并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保守治疗的同时,要全面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加强生命体征、病情的监护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其最早的护理措施是密切观察排气和排便情况,这对炎性肠梗阻发生的预防具有关键作用,慎重对待术后早期排气情况,禁食时间不宜过早,防止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积极进行营养支持,禁食期间做好出入量的记录,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做好输液治疗;进行营养支持时,配制营养液要正确,严格限制输液速度;营养物质供给要全面,并加强观察。正确、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周庆,曹道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及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94-1195
[2]薛澄琳,周霞,何业萍,等.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651-654
[3]马留学,邹忠东,姚和祥,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6):889-890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9-02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最早是由黎介寿院士于1998年首次提出,是发生于腹部手术后2周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是由于腹腔内炎症或腹部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肠壁水肿、渗出而产生,其特点是动力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同时存在,发病率约为0.7%~12.6%[2],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5.74±10.64岁,发生梗阻时间为腹部手术后3~8天;其中胃、肠穿孔修补术后25例,腹部损伤术后18例,肠梗阻松解术后11例,阑尾切除术后8例,剖腹探查术后6例,附件部分切除术后5例;临床表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轻度压痛65例,早期短暂少量排便或肛门排气、进食后腹胀明显52例,立位腹部X线片提示有肠道积液、积气48例,B超提示胸腔明显扩张、少量腹腔积液41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其治疗措施主要有:①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②禁食,行持续胃肠减压后,经胃管向胃肠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③为促进肠蠕动,给予浓度为33%的硫酸镁进行灌肠;④给予中药芒硝进行外敷;⑤患者在床上取半坐卧位进行加强活动,无明显禁忌或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进行活动;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⑦给予肠内或外营养支持;⑧合理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1.3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多进行沟通,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若有情绪异常,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嘱其与治疗成功患者交流、沟通,减轻或消除其对疾病的误解,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以及护理;②症状、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阵发性腹痛的患者,可通过聊天和听音乐来分散其注意力,或热敷、按摩腹部以缓解腹部症状;若腹痛剧烈、逐步加重或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将500g干燥、细颗粒状芒硝置于棉布袋中在腹部进行外敷;对于存在腹胀的非结肠手术者,用浓度为3%的温盐水进行保留灌肠;无特殊情况,早期下床活动;每天用39~42℃温水足浴2~3次,每次5~10min;密切监视腹胀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的腹胀程度及性质;禁食、胃肠减压;对肠梗阻症状减轻的患者,连续用温盐水灌肠、洗胃3天,每天1次;肠梗阻表现明显缓解时,给予正常饮食和普瑞博思或吗叮啉口服;③营养支持的护理:监测水电解质状况,记录每天出入量,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后,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要注意操作无菌、定期更换导管敷料和肝素帽、保护衔接处、确保周围皮肤清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防止营养液变质、预防导管堵塞;拔管后进食循序渐进,由少至多,禁食牛奶和甜食;④生长抑素应用:遵医嘱给予6mg生长抑素+500ml生理盐水24小时静脉输入,可用输液泵进行调节。
2结果
经胃肠减压、禁食、灌肠、营养支持、护理等保守治疗后,7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肠穿孔以及肠瘘发生,症状缓解时间为3~5天(平均3.45±1.72天),住院时间为8~15天(平均10.32±2.54天),出院时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不需要继续行药物治疗。
3护理体会
肠梗阻属于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诱发短肠综合征、肠瘘以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加剧患者的痛苦,并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认识的逐步加深,其护理策略和治疗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治疗上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3],并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保守治疗的同时,要全面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加强生命体征、病情的监护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其最早的护理措施是密切观察排气和排便情况,这对炎性肠梗阻发生的预防具有关键作用,慎重对待术后早期排气情况,禁食时间不宜过早,防止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积极进行营养支持,禁食期间做好出入量的记录,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做好输液治疗;进行营养支持时,配制营养液要正确,严格限制输液速度;营养物质供给要全面,并加强观察。正确、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周庆,曹道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及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94-1195
[2]薛澄琳,周霞,何业萍,等.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651-654
[3]马留学,邹忠东,姚和祥,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6):88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