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训练历来就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及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听力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大量接触生动的语言材料,达到对语言的自然吸收。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听会的东西比看会的东西与口头表达之间的距离更小一些。由此可见,我们进行的听力训练,就是通过听各种德语材料,让学生掌握听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听音、辨音且能够听音会意,在不见其形的情况下,领会和记忆别人说话的大意和要点。根据本人的听力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德语听力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而在不同的听力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语言难点,选用不同的听力材料,解决各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全面提高听力能力。
一、排除语言障碍,准确接受语言信息是听力训练的第一阶段
学生在中学期间由于缺少听力方面的训练,刚入大学在听连续的外国语言时,总感到在语流中听不懂已学过的词和词组,对语言声响感到模糊一片,分辨不清,反应迟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未把所学的单词、词组等转化到听的感觉上去,而且在听语言材料时,同学们在心理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与一个心理状态失常的人,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实践证明,两个听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由于心理状态不同,考试结果相差30%;二是学生普遍存在着语音、词汇、语法和知识面等方面的缺陷。
很多学生深受方言的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例如,有些学生不能区分音标[l]和[n], 怎么能分辩听音中的licht和nicht,Juni和Juli?;容易混淆某些发音近似的词,常见的如Topf-Kopf。或者仅听到词干,未能抓住前缀,例如仅听到herstellen,但前面是her-还是ver-则从耳边溜走。以及发音模糊、不准确、两种音无法区分的问题,比如:e-er-el, r-h, ig/ch-sch等。德国人在对话时常有“吞词”的现象,这种表达时常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吃力;学生有限的词汇量也是影响听力水平提高的障碍。词汇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二种,一种是学生没有堂握的“真正的生词”,另一种是学生已经掌握,但由于读音的误差而形成的“熟悉的生词”。学生对于某些重点句子结构和句型不熟悉,也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这一阶段所学的材料的难度应低于学生书面掌握的程度,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同时,教师应有目的挑选一些音近形似的词进行对照比较,以提高学生对这类词的分辩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方言对德语发音的干扰,鼓励学生多讲普通话,切实加强德语语音的练习;对于词汇量少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多记单词,并在德语学习中多加应用,以丰富词汇量。对于那些对理解内容起关键作用的新词和语法现象,地名、陌生的俚语、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师应在听前或听的过程中对学生作必要的解释,从而消除语言障碍,正确地进行听力理解。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想象、推测及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听力训练的第二阶段
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许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追求逐字逐句聽懂全文,一旦在一个词上卡住,则一连好几个句子都听不进去。这样听了上语漏了下语,以至没有信心继续听下去。须知听力非常重要两点就是快速信息提取能力及短期记忆能力。
快速的信息提取能力是在一个段落中,找到句子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德德国人的说话节奏及逻辑,在听力中就能比较容易的掌握信息要点。
短期记忆能力就是在较长的素材中要记住提到的内容,而非在学生中常常遇到的“记了下句忘上句”,需要大量的训练。
事实上,只要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抓住要点,就能听懂全句。例如:
A:Es dauert noch ein einhald Stunden vom Unterricht,was sollen wir tun?
还有一个半小时才上课,我们做点什么好呢?
B:Wir verbringen gerne in der Cafeteria unten unsere Mittagspause.
我们平时喜欢在饭堂的咖啡室里消磨我们的午休时间。
A:Gut, dann k?nnen wir noch eine Tasse Kaffee trinken.
好吧,那我们还可以喝杯咖啡。
这则对话中的关键词是Cafeteria, Mittagspause和 Kaffee.从这些词我们便会知道问题的答案。
再者,有的学生听音时,头脑空空,毫无相象、推测能力,无法快速反应所听的内容。请看下例:A. Oh, Papa,dasKleidist so sch?n,nicht?
B:Ja?Es ist aber teuer!
听了以上对话,两句话的言中行为(Locutionary Act)显而易见。学生还应运用想象及推测能力从更深层次来理解上述两句所表示的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 即Kannst du mir das Kleidkaufenweil es so sch?nist? (裙子好看,能给我买吗?)和Es istzuteuerdeshalbkann ich nichtfür dich kaufen.(价格太贵,我不能给你买。)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推测能力,快速反应出这两人的会话地点在商店。
因此,在听力训练的第二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内容和知识去推想,训练猜测如能力。当然,猜测并不等于凭空乱猜,而是根据语法结构、词组及背景知识所提供的特定信息。教师可用提问、填充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
三、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及分析概括能力是听力训练中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听力训练中的更高阶段,使学生有效地从听力材料中获取应有的知识,而且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会分析、观察、判断事物。学生对于已经听懂的材料无法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这一方面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抓住所听到的语言的结构,主要句型,主要词汇,在复述时就无法结合原来的句子结构,主要句型和重要词汇,来概括原文。教师可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完一篇短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概括出有关短文内容的问题,如Worumgeht es? Wann\Wie\kommtes?Wer hat teilgenommen?教师还可让学生仅听短的开头,要求学生思考短文可能涉及的内容,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维。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听一则对话或短文的一部分,突然中止,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思考可能出现的结局,从而提高听的创造力。
总之,听力训练实际上分散在各个课型、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听力水平,在听力训练中的不同阶段,选用恰当的听力材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作者简介:叶灵子,女,湖北武汉,汉族,助教,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字。
一、排除语言障碍,准确接受语言信息是听力训练的第一阶段
学生在中学期间由于缺少听力方面的训练,刚入大学在听连续的外国语言时,总感到在语流中听不懂已学过的词和词组,对语言声响感到模糊一片,分辨不清,反应迟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未把所学的单词、词组等转化到听的感觉上去,而且在听语言材料时,同学们在心理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与一个心理状态失常的人,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实践证明,两个听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由于心理状态不同,考试结果相差30%;二是学生普遍存在着语音、词汇、语法和知识面等方面的缺陷。
很多学生深受方言的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例如,有些学生不能区分音标[l]和[n], 怎么能分辩听音中的licht和nicht,Juni和Juli?;容易混淆某些发音近似的词,常见的如Topf-Kopf。或者仅听到词干,未能抓住前缀,例如仅听到herstellen,但前面是her-还是ver-则从耳边溜走。以及发音模糊、不准确、两种音无法区分的问题,比如:e-er-el, r-h, ig/ch-sch等。德国人在对话时常有“吞词”的现象,这种表达时常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吃力;学生有限的词汇量也是影响听力水平提高的障碍。词汇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二种,一种是学生没有堂握的“真正的生词”,另一种是学生已经掌握,但由于读音的误差而形成的“熟悉的生词”。学生对于某些重点句子结构和句型不熟悉,也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这一阶段所学的材料的难度应低于学生书面掌握的程度,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同时,教师应有目的挑选一些音近形似的词进行对照比较,以提高学生对这类词的分辩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方言对德语发音的干扰,鼓励学生多讲普通话,切实加强德语语音的练习;对于词汇量少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多记单词,并在德语学习中多加应用,以丰富词汇量。对于那些对理解内容起关键作用的新词和语法现象,地名、陌生的俚语、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师应在听前或听的过程中对学生作必要的解释,从而消除语言障碍,正确地进行听力理解。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想象、推测及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听力训练的第二阶段
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许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追求逐字逐句聽懂全文,一旦在一个词上卡住,则一连好几个句子都听不进去。这样听了上语漏了下语,以至没有信心继续听下去。须知听力非常重要两点就是快速信息提取能力及短期记忆能力。
快速的信息提取能力是在一个段落中,找到句子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德德国人的说话节奏及逻辑,在听力中就能比较容易的掌握信息要点。
短期记忆能力就是在较长的素材中要记住提到的内容,而非在学生中常常遇到的“记了下句忘上句”,需要大量的训练。
事实上,只要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抓住要点,就能听懂全句。例如:
A:Es dauert noch ein einhald Stunden vom Unterricht,was sollen wir tun?
还有一个半小时才上课,我们做点什么好呢?
B:Wir verbringen gerne in der Cafeteria unten unsere Mittagspause.
我们平时喜欢在饭堂的咖啡室里消磨我们的午休时间。
A:Gut, dann k?nnen wir noch eine Tasse Kaffee trinken.
好吧,那我们还可以喝杯咖啡。
这则对话中的关键词是Cafeteria, Mittagspause和 Kaffee.从这些词我们便会知道问题的答案。
再者,有的学生听音时,头脑空空,毫无相象、推测能力,无法快速反应所听的内容。请看下例:A. Oh, Papa,dasKleidist so sch?n,nicht?
B:Ja?Es ist aber teuer!
听了以上对话,两句话的言中行为(Locutionary Act)显而易见。学生还应运用想象及推测能力从更深层次来理解上述两句所表示的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 即Kannst du mir das Kleidkaufenweil es so sch?nist? (裙子好看,能给我买吗?)和Es istzuteuerdeshalbkann ich nichtfür dich kaufen.(价格太贵,我不能给你买。)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推测能力,快速反应出这两人的会话地点在商店。
因此,在听力训练的第二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内容和知识去推想,训练猜测如能力。当然,猜测并不等于凭空乱猜,而是根据语法结构、词组及背景知识所提供的特定信息。教师可用提问、填充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
三、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及分析概括能力是听力训练中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听力训练中的更高阶段,使学生有效地从听力材料中获取应有的知识,而且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会分析、观察、判断事物。学生对于已经听懂的材料无法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这一方面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抓住所听到的语言的结构,主要句型,主要词汇,在复述时就无法结合原来的句子结构,主要句型和重要词汇,来概括原文。教师可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完一篇短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概括出有关短文内容的问题,如Worumgeht es? Wann\Wie\kommtes?Wer hat teilgenommen?教师还可让学生仅听短的开头,要求学生思考短文可能涉及的内容,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维。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听一则对话或短文的一部分,突然中止,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思考可能出现的结局,从而提高听的创造力。
总之,听力训练实际上分散在各个课型、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听力水平,在听力训练中的不同阶段,选用恰当的听力材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作者简介:叶灵子,女,湖北武汉,汉族,助教,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