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的体验、理解、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术的意识。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故事化教学方法来开发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课堂情境。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开发的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就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进教学内容。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遵循教材结构,将单元任务故事化
这里要说的单元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简单地用故事情境来串联整单元的学习,而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单元的知识点,并能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安排,以落实到层层推进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前后联系,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七巧板游戏、‘我的电脑’窗口、认识键盘、键盘输入”六部分内容的“初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单元。虽然它们同属一个单元,但还是显得相对独立,不成体系。解读教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清晰地呈现为:信息和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课上课须知、认识计算机主机、认识显示器及使用注意事项、鼠标的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认识键盘和键盘操作、初识文件和文件夹等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分解重组了以上教材内容,将其创编成一段关于计算机王国的故事,目的是有序地推进本单元的学习。两位小朋友皮皮和西西的一天学习生活写真(懂得信息和信息处理)。一天,他们突然收到计算机王国的邀请信(了解信息技术课上课须知),于是欣然赴约,参观了计算机城堡的各个工作室(认识计算机主机)和城堡电影院(认识显示器及使用注意事项);接着,两位小朋友一起探秘能够自己开动的游艇(知晓鼠标及窗口的基本操作);临别前,两位小朋友和键盘家族的孩子展开了狂欢,玩转打字游戏,动情留下话语(认识键盘和键盘操作、初识文件和文件夹)。这样的单元故事情境,突破了原先的教材呈现,将知识点由浅入深进行整理,系统化地融入在故事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建构,较之常规的教材处理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扎实掌握。
2.打破教材呈现,将课时任务故事化
“任务驱动”是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但是,在缺少情境的课堂里,逐个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尝试将一课时的任务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如《调整图形》一课,要学习的是“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的技法,若没有采用故事化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按照教材逐一学习“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命令,很难主动去构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我将教学内容创编为故事情节:“孙悟空先学翻跟斗云(目的是学习翻转/旋转命令),而后孙悟空又来到了龙宫取出金箍捧(学习拉伸命令),最后来到龙宫闯关降妖(化解了扭曲命令)。”这样的课,用故事将书上孤立的任务整合起来,而学习任务也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劲头中,逐步推进,顺利完成。
3.突破教学重点,将单一任务故事化
有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就根据课时内容、特点,用故事来组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关于“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概念的阐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而将其用故事内容表述就形象了:主板是城市,整个城堡内的居民都住在一个主板上。它是把CPU、内存、硬盘、声卡、显卡等各种设备连接起来的纽带;电源是城堡的电站,整个城堡的运转都要靠电源供电,它负责向机箱内所有的设备供电;CPU是城堡的国王,CPU又叫中央处理器,它负责处置计算机的各种指令,CPU的速度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速度;内存是城堡的议事厅,只是一个临时开会的地方,没有会议记录,天黑后,这里的讨论将全部消失。显然,这比枯燥的计算机结构剖析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的形成
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故事,非常切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些故事化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生成。
1.教师预先创设
教师预先创设的情境通常包括单元情境及课时故事情境。这需要全面了解单元及课时的知识构成才能实现。若要完美实现用故事“焊接”学生的生活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首先要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其次还要充分钻研教材,对整个教材有全面了解,并能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恰当地创设故事化教学内容这一“焊点”,让“生活”与“课堂”成功实现对接,让“游戏”与“学习”成功实现对接。
2.学生主动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创编一个短小的故事,是最具生命力的。学生主动生成的故事通常运用于重、难点突破上,如关于画图软件中“喷枪”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创编故事以活学、活用喷枪。有的学生说:“喷枪像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空中画着美丽的图案。”有的孩子说:“喷枪有三个兄弟,三个人的性格却不一样。小弟变成一道彩虹;二哥化身一片草坪,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大哥脾气很暴躁,一来就带来了一阵沙尘暴,吓走了所有的小朋友。”虽然学生编的故事有所不同,但却掌握了同样的技能。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的特性
故事化教学有着巨大的魅力,但也需教师对故事进行筛选、甄别。创编的故事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性
信息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创编的故事应该贴近学生、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是他们喜欢的动画故事;可以是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也可以是他们畅想的未来空间。
2.参与性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故事化教学并不只是穿插一个小故事,而是将整课的任务化解于完整的故事情境之中。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故事必须要有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并达到学而不厌的效果。
3.层次性
创设故事情境还要注意层次性,以构建一个生动、递进的情境方法,以促进任务的逐个完成,推进循序渐进地系统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化教学内容就是这种策略的一种有益尝试。它以生为本,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开发的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就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进教学内容。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遵循教材结构,将单元任务故事化
这里要说的单元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简单地用故事情境来串联整单元的学习,而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单元的知识点,并能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安排,以落实到层层推进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前后联系,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七巧板游戏、‘我的电脑’窗口、认识键盘、键盘输入”六部分内容的“初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单元。虽然它们同属一个单元,但还是显得相对独立,不成体系。解读教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清晰地呈现为:信息和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课上课须知、认识计算机主机、认识显示器及使用注意事项、鼠标的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认识键盘和键盘操作、初识文件和文件夹等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分解重组了以上教材内容,将其创编成一段关于计算机王国的故事,目的是有序地推进本单元的学习。两位小朋友皮皮和西西的一天学习生活写真(懂得信息和信息处理)。一天,他们突然收到计算机王国的邀请信(了解信息技术课上课须知),于是欣然赴约,参观了计算机城堡的各个工作室(认识计算机主机)和城堡电影院(认识显示器及使用注意事项);接着,两位小朋友一起探秘能够自己开动的游艇(知晓鼠标及窗口的基本操作);临别前,两位小朋友和键盘家族的孩子展开了狂欢,玩转打字游戏,动情留下话语(认识键盘和键盘操作、初识文件和文件夹)。这样的单元故事情境,突破了原先的教材呈现,将知识点由浅入深进行整理,系统化地融入在故事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建构,较之常规的教材处理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扎实掌握。
2.打破教材呈现,将课时任务故事化
“任务驱动”是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但是,在缺少情境的课堂里,逐个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尝试将一课时的任务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如《调整图形》一课,要学习的是“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的技法,若没有采用故事化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按照教材逐一学习“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命令,很难主动去构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我将教学内容创编为故事情节:“孙悟空先学翻跟斗云(目的是学习翻转/旋转命令),而后孙悟空又来到了龙宫取出金箍捧(学习拉伸命令),最后来到龙宫闯关降妖(化解了扭曲命令)。”这样的课,用故事将书上孤立的任务整合起来,而学习任务也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劲头中,逐步推进,顺利完成。
3.突破教学重点,将单一任务故事化
有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就根据课时内容、特点,用故事来组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关于“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概念的阐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而将其用故事内容表述就形象了:主板是城市,整个城堡内的居民都住在一个主板上。它是把CPU、内存、硬盘、声卡、显卡等各种设备连接起来的纽带;电源是城堡的电站,整个城堡的运转都要靠电源供电,它负责向机箱内所有的设备供电;CPU是城堡的国王,CPU又叫中央处理器,它负责处置计算机的各种指令,CPU的速度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速度;内存是城堡的议事厅,只是一个临时开会的地方,没有会议记录,天黑后,这里的讨论将全部消失。显然,这比枯燥的计算机结构剖析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的形成
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故事,非常切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些故事化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生成。
1.教师预先创设
教师预先创设的情境通常包括单元情境及课时故事情境。这需要全面了解单元及课时的知识构成才能实现。若要完美实现用故事“焊接”学生的生活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首先要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其次还要充分钻研教材,对整个教材有全面了解,并能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恰当地创设故事化教学内容这一“焊点”,让“生活”与“课堂”成功实现对接,让“游戏”与“学习”成功实现对接。
2.学生主动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创编一个短小的故事,是最具生命力的。学生主动生成的故事通常运用于重、难点突破上,如关于画图软件中“喷枪”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创编故事以活学、活用喷枪。有的学生说:“喷枪像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空中画着美丽的图案。”有的孩子说:“喷枪有三个兄弟,三个人的性格却不一样。小弟变成一道彩虹;二哥化身一片草坪,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大哥脾气很暴躁,一来就带来了一阵沙尘暴,吓走了所有的小朋友。”虽然学生编的故事有所不同,但却掌握了同样的技能。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的特性
故事化教学有着巨大的魅力,但也需教师对故事进行筛选、甄别。创编的故事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性
信息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创编的故事应该贴近学生、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是他们喜欢的动画故事;可以是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也可以是他们畅想的未来空间。
2.参与性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故事化教学并不只是穿插一个小故事,而是将整课的任务化解于完整的故事情境之中。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故事必须要有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并达到学而不厌的效果。
3.层次性
创设故事情境还要注意层次性,以构建一个生动、递进的情境方法,以促进任务的逐个完成,推进循序渐进地系统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化教学内容就是这种策略的一种有益尝试。它以生为本,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