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教师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引领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反思,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纵观当前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提问,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实效,就得正确把好它的“三个点”。
一、把握好“起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切忌偏离“起点”。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了学生的起点,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的学习活动,课堂提问要能让学生想一想、能思考。
1.把握好生活起点,进行有效提问。新课程特别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提问的“基点”要定位于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学生在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进入课堂的。
例如,在教学 “醋酸的性质”一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出示“生活中广泛应用醋酸”的图片:①王大妈有一个热水瓶,因为用了很长时间,所以里面有很多水垢,于是王大妈在这个热水瓶里倒入一些醋。②一位厨师在烧鱼时,在里面加了一些酒和醋。③李大叔手里拿着一个表面发暗的银器,然后用醋酸去擦拭。出示这三幅图后,我这样提问:“同学们,王大妈为什么要在个热水瓶里倒入一些醋?厨师在烧鱼时,为什么要加酒和醋?李大叔为什么用醋酸去擦拭表面发暗的银器?”对于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碰到过或者是自己也曾经做过的,因此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这里,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把握好认知起点,进行有效提问。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其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提问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起点,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效思考。
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的特性”一课时,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概念,他们对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也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的本质区别是不清楚的。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有效探究: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都是吸收了水分,那么它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一问题就是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硫酸的特性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但并未能透彻理解其本质区别,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学生就能进一步去探究两者的异同,从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二、把握好“中点”——让学生动一动,能探究
课堂提问是为引领学生思考、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服务的。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提问必须清楚、明确,剑指“中心”。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的是为何而来。剑指“中心”的提问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在知识疑惑处设问。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对某一知识点由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很快对其进行同化,会存在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激发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探索活动。
例如,在教学“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一课时,我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1-36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一幅图明白同周期与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会比铝大”这一问题产生了疑惑,一时不能明白。于是,我问学生:“C、N、O、F这四者进行比较,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Mg易形成Mg2+而Al易形成Al3+?Mn原子的I3比Fe原子的I3哪一者可能更大”这个问题一提出,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很容易能被学生去接受,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疑惑也就迎刃而解。
2.在重难点处追问。一堂课都是存在重难点的,这也是一堂课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习学习的重难点处进行有效的追问。为了使提问更有效,我们要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地分解,设置一组难度相宜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够完成不同难度层次之间跨越的过程,在这个难度范围内,层层深入设置发问点,让学生进行连续探究。
例如,在教学 “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一课时,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一个工厂为了提高氨的产率,你觉得在生产时应该是加压还是减压? ②如果在生产氨的过程中,加压过大好不好,会出现什么问题? ③在生产氨的过程中,升温和降温哪个更有利于提高产率? 如果温度太低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我们又应该怎么样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使产率更高?”其实,这一组问题的设计是针对教学重难点体现坡度与梯度的,学生在这样层层深入问题的引领下,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方向。
三、把握好“终点”——让学生想一想,能思考
高中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目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却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领作用,偏离了教学的“终点”,这样的问题不是高效的。高效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可促进发散思维的习题有效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铁的性质”一课中,当学生学习了“铁的性质”的相关知识点以后,在练习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实验仪器与试剂:玻璃棒、烧杯、滴管、试管、酒精灯、药匙、试管夹:蒸馏水、3%H2O2、L-1 HNO3、L-1 H2SO4、NaOH稀溶液、L-1 KMnO4、L-1 KI、20%KSCN。我让学生利用这些仪器和试剂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请设计实验探究铁的价态。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怎么样通过探究得出铁的价态呢?请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应该怎样选择仪器与药品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呢?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开展实验的步骤以及你对实验的预期现象。这个问题是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一出课堂的氛围马上活跃了,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一下积极讨论,提出各自的假设及证明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又如,在“气体的收集”一课的练习环节,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以下装置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装置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装置可以用于洗气、用于向上、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用于测量难溶于水气体的体积、用于测量NH3的体积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气口与出气口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用于测量NH3的体积时,我们应该在这个广口瓶中装什么药品?这个装置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是具有层次性的,能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视点、不同途径创造性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提问要关注“起点”、“中点”和“终点”,这样才能通过提问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探究,从而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一、把握好“起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切忌偏离“起点”。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了学生的起点,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的学习活动,课堂提问要能让学生想一想、能思考。
1.把握好生活起点,进行有效提问。新课程特别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提问的“基点”要定位于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学生在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进入课堂的。
例如,在教学 “醋酸的性质”一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出示“生活中广泛应用醋酸”的图片:①王大妈有一个热水瓶,因为用了很长时间,所以里面有很多水垢,于是王大妈在这个热水瓶里倒入一些醋。②一位厨师在烧鱼时,在里面加了一些酒和醋。③李大叔手里拿着一个表面发暗的银器,然后用醋酸去擦拭。出示这三幅图后,我这样提问:“同学们,王大妈为什么要在个热水瓶里倒入一些醋?厨师在烧鱼时,为什么要加酒和醋?李大叔为什么用醋酸去擦拭表面发暗的银器?”对于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碰到过或者是自己也曾经做过的,因此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这里,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把握好认知起点,进行有效提问。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其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提问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起点,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效思考。
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的特性”一课时,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概念,他们对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也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的本质区别是不清楚的。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有效探究:吸水反应和脱水反应都是吸收了水分,那么它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一问题就是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硫酸的特性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但并未能透彻理解其本质区别,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学生就能进一步去探究两者的异同,从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二、把握好“中点”——让学生动一动,能探究
课堂提问是为引领学生思考、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服务的。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提问必须清楚、明确,剑指“中心”。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的是为何而来。剑指“中心”的提问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在知识疑惑处设问。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对某一知识点由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很快对其进行同化,会存在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激发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探索活动。
例如,在教学“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一课时,我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1-36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一幅图明白同周期与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会比铝大”这一问题产生了疑惑,一时不能明白。于是,我问学生:“C、N、O、F这四者进行比较,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Mg易形成Mg2+而Al易形成Al3+?Mn原子的I3比Fe原子的I3哪一者可能更大”这个问题一提出,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很容易能被学生去接受,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疑惑也就迎刃而解。
2.在重难点处追问。一堂课都是存在重难点的,这也是一堂课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习学习的重难点处进行有效的追问。为了使提问更有效,我们要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地分解,设置一组难度相宜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够完成不同难度层次之间跨越的过程,在这个难度范围内,层层深入设置发问点,让学生进行连续探究。
例如,在教学 “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一课时,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一个工厂为了提高氨的产率,你觉得在生产时应该是加压还是减压? ②如果在生产氨的过程中,加压过大好不好,会出现什么问题? ③在生产氨的过程中,升温和降温哪个更有利于提高产率? 如果温度太低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我们又应该怎么样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使产率更高?”其实,这一组问题的设计是针对教学重难点体现坡度与梯度的,学生在这样层层深入问题的引领下,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方向。
三、把握好“终点”——让学生想一想,能思考
高中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目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却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领作用,偏离了教学的“终点”,这样的问题不是高效的。高效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可促进发散思维的习题有效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铁的性质”一课中,当学生学习了“铁的性质”的相关知识点以后,在练习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实验仪器与试剂:玻璃棒、烧杯、滴管、试管、酒精灯、药匙、试管夹:蒸馏水、3%H2O2、L-1 HNO3、L-1 H2SO4、NaOH稀溶液、L-1 KMnO4、L-1 KI、20%KSCN。我让学生利用这些仪器和试剂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请设计实验探究铁的价态。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怎么样通过探究得出铁的价态呢?请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应该怎样选择仪器与药品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呢?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开展实验的步骤以及你对实验的预期现象。这个问题是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一出课堂的氛围马上活跃了,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一下积极讨论,提出各自的假设及证明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又如,在“气体的收集”一课的练习环节,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以下装置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装置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装置可以用于洗气、用于向上、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用于测量难溶于水气体的体积、用于测量NH3的体积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气口与出气口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用于测量NH3的体积时,我们应该在这个广口瓶中装什么药品?这个装置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是具有层次性的,能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视点、不同途径创造性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提问要关注“起点”、“中点”和“终点”,这样才能通过提问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探究,从而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