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认为:语文其实就是语言和作文两个方面。的确,作文在语文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现实却真真切切地摆在广大语文教育者面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路的混乱却是最主要的。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缺乏一个明晰的思路,这就使他们的作文显得杂乱无章。如何规范他们的作文思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以初中作文为例,从找线索、定三点两大方面入手,对记叙文的构思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记事类作文 点线构思 方法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语文就是说与写的结合,说就是语言,写当然就是作文。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且不说作文的记事抒怀功能,只看其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就知道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了。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作文可谓实实在在地占了“半壁江山”。语文新课标提出:初中学生要学会熟练地写作记叙文。教学生写作记叙文也就成为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笔者调查发现:当下初中生能写好记叙文的着实不多,现实情况堪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的产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谈一点浅见:
构思缺失——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软脚
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相信只要经历过考试的学生都十分清楚,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文章,但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作文写得得心应手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无法写好作文呢?有人认为是阅读量太小。是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学生读了很多书籍,但写作文时仍然感觉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于是开始运用大量在各类书籍中搬来的精美词语进行堆砌,形成了空洞乏味的所谓作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在仔细阅读大量初中学生的作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不在于语言的精美,而在于情节结构的把握。
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能文通字顺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结构。这里的结构其实就是属于构思的范畴。但实际情形是,学生写作文时普遍缺乏构思,不具备构思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条理不清。《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这样注解作文,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经验的重现。既然是重现生活,学生就应该有事可写,关键是怎么写。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作文素材相当丰富,但凌乱不堪,可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如果他们在写作文前稍加构思,正确安排一下顺序,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了。
2.轻重不分。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也就是说,写作文时应该围绕主题来选择一两个中心事件,重写中心事件,略写次要事件,这样作文才能显得主次分明,否则就会轻重不分。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写了好几件事情,如果单独拿出来,他所写的事情都充满趣味,但几件事情放到一起,而且没有任何轻重的区别,这样的作文就重点不突出,主次不明确了。
3.主题不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作文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纯粹是为了写事而写事,这样的作文也是没有趣味的。
综上所述,构思对作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失了构思的引领,这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只软脚。对于这只软脚,我们必须面对,只有这样,才可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点线串联——助力记事类作文踯躅前行的拐杖
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用点线串联法来引导学生写作文,让点线构思成为初中作文前行的拐杖。
1.点线串联法的概念厘定。
点线串联法的概念厘定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首先,点线串联法是一种方法的建构与运用。也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让他们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作文构思的模式。所谓“成竹在胸”,就是要先对作文进行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表现什么、有什么可写、如何写,这些都必须先有一个印象,形成这个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构思的过程,而构思法就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构思的一种途径。其次,点线串联法的核心是“点线”。这里所谓的“点”,是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基本点、触发点,“线”则是指记叙文中的时间线或者是情感线。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这就是切入点。“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然而,写好了开头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在文中,因此我们还要把握住基本点,也就是作文要写几件事。至于触发点,就是能表达中心,触动读者情感的部分,在一篇作文中,这个部分是需要详写的,要写细节。以上的这些内容只是单个的点,要成为整体,必须有一根线来加以贯穿,而记叙文用得较多的就是时间线或者情感线。因此,点线串联法就是教给学生以时间或情感的变化为主线,合理安排文章开头、事件、细节的一种作文构思方法,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在写作之前确定作文的内容。
2.点线串联法实施的可能性。
一种方法的好坏不在于它的理论深度与高度,而在于它实施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方法可以让大多数人在实践中运用,那它就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点线串联法贴近初中学生作文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简单易行为主要特点。
3.点线串联法的实施路径。
(1)根据作文要求定主线。
拿到一个作文题,我们首先要看它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去揣摩其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就是主线的依据。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主题确定了,我们才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主题定主线。下面以笔者在命题作文“梦”的训练中的做法为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多立意的命题作文,它可以有很多种主题方向。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主题方向,可以是对未来的憧憬,可以是对梦的追忆。如果是对未来的憧憬,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的确定就让作文变得相对自由一点;如果主题是对梦的追忆,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时间线了,也就是说,要有一个事件的先后安排。 定下了主线,再围绕主线找材料就简单多了。另外,有了这条主线,学生的思路就不至于混乱而写出前后颠倒、文无伦次的作文了。
(2)沿着主线选择基本点。
初中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和记事两大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离不开事件。如果把一篇优美的作文比作一串项链的话,那事件就是构成项链的珍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素材,再好的主题立意都是空话,但作文又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都可以用的,这就关系到选材了。所谓选材就是材料的选择,因为作文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运用材料,而是要选择对主题立意有用的材料,这样所选的材料就是作文的构成部分。上面所说的基本点就是指选择后的材料。
在基本点选择确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紧扣主题,即尽可能选择反映主题、能让主题得到升华的事例。如:上面所说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确立的题目为“心若在,梦就在”。剖析后得出“只要我们心中装着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它”的主题,那他在选择基本点的时候就必须抓住“心中有梦”和“梦想成真”这八个字。经过寻找,他找到了很多自己为梦想而拼搏的事件,如:坚持不懈地练习舞蹈、舞蹈表演的成功等等,这就符合了前面的原则,但如果就用这些例子来写,似乎特别平淡。所以,我们还要有第二个原则,沿着主线找反例。这里还是要先确定主线——时间。很显然,梦想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时间,而且他所选的事例也的确有时间的先后。因此,笔者就让他沿着文中的时间线找与成功相反的例子。于是,他又找到了“蹩脚的男子舞蹈”和“不敢提舞蹈”两件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整理形成一条线上的几个基本点:①由舞蹈梦而引起的疯狂练舞;②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③不敢再提舞蹈;④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⑤最终的成功与感慨。有了这五个基本点,整篇作文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基本点是作文叙事的基础,只要选好了基本点,就等于打开了作文的话匣子,作文当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3)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选出了基本点,打开了作文话匣子,并不等于就写好了作文。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详有略、错落有致的,如果不辨轻重地将所有事件都记述出来,那恐怕就变成了流水账。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呢?笔者的观点就是抓住基本点,在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前面已经论述,所谓触发点就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或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在基本点的所有事例中,肯定有一两个事例是最能打动人的,那就是触发点。在前文所述的学生找到的五个基本点中,我们就可以找出一两个触发点,如: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最终的成功与感慨等。挖出触发点后,作文也就有了详略的安排。对于触发点,我们必须细致地描写,大到比赛的场面,小到一个屈指的动作,总之要抓住一切能反映主题的内容。笔者在对上述学生的指导中引导他细致地刻画了“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时的心理以及“最终的成功”后的面部表情,这些细致的描述真切地反映了一个男孩对梦想的渴望和成功时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寻找触发点在作文中的神奇力量。
(4)联系整体确定切入点。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开头的构思在点线串联法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的做法是:联系文章整体确定切入点,这里的切入点就是开头。前面说过,好文章需要波澜起伏,这种波澜如果在开头就有的话,就会引起读者非常强烈的猎奇感,由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前面所述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把“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作为切入点,就能引起读者的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他的舞蹈为什么这么蹩脚?这样也就很自然地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当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恰当的修正。笔者相信:有主线穿引,有三点相伴,学生的作文一定可以越写越好,一定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作文方圆。
(本文获江苏省第十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
【关键词】记事类作文 点线构思 方法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语文就是说与写的结合,说就是语言,写当然就是作文。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且不说作文的记事抒怀功能,只看其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就知道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了。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作文可谓实实在在地占了“半壁江山”。语文新课标提出:初中学生要学会熟练地写作记叙文。教学生写作记叙文也就成为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笔者调查发现:当下初中生能写好记叙文的着实不多,现实情况堪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的产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谈一点浅见:
构思缺失——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软脚
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相信只要经历过考试的学生都十分清楚,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文章,但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作文写得得心应手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无法写好作文呢?有人认为是阅读量太小。是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学生读了很多书籍,但写作文时仍然感觉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于是开始运用大量在各类书籍中搬来的精美词语进行堆砌,形成了空洞乏味的所谓作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在仔细阅读大量初中学生的作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不在于语言的精美,而在于情节结构的把握。
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能文通字顺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结构。这里的结构其实就是属于构思的范畴。但实际情形是,学生写作文时普遍缺乏构思,不具备构思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条理不清。《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这样注解作文,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经验的重现。既然是重现生活,学生就应该有事可写,关键是怎么写。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作文素材相当丰富,但凌乱不堪,可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如果他们在写作文前稍加构思,正确安排一下顺序,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了。
2.轻重不分。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也就是说,写作文时应该围绕主题来选择一两个中心事件,重写中心事件,略写次要事件,这样作文才能显得主次分明,否则就会轻重不分。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写了好几件事情,如果单独拿出来,他所写的事情都充满趣味,但几件事情放到一起,而且没有任何轻重的区别,这样的作文就重点不突出,主次不明确了。
3.主题不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作文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纯粹是为了写事而写事,这样的作文也是没有趣味的。
综上所述,构思对作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失了构思的引领,这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只软脚。对于这只软脚,我们必须面对,只有这样,才可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点线串联——助力记事类作文踯躅前行的拐杖
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用点线串联法来引导学生写作文,让点线构思成为初中作文前行的拐杖。
1.点线串联法的概念厘定。
点线串联法的概念厘定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首先,点线串联法是一种方法的建构与运用。也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让他们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作文构思的模式。所谓“成竹在胸”,就是要先对作文进行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表现什么、有什么可写、如何写,这些都必须先有一个印象,形成这个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构思的过程,而构思法就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构思的一种途径。其次,点线串联法的核心是“点线”。这里所谓的“点”,是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基本点、触发点,“线”则是指记叙文中的时间线或者是情感线。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这就是切入点。“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然而,写好了开头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在文中,因此我们还要把握住基本点,也就是作文要写几件事。至于触发点,就是能表达中心,触动读者情感的部分,在一篇作文中,这个部分是需要详写的,要写细节。以上的这些内容只是单个的点,要成为整体,必须有一根线来加以贯穿,而记叙文用得较多的就是时间线或者情感线。因此,点线串联法就是教给学生以时间或情感的变化为主线,合理安排文章开头、事件、细节的一种作文构思方法,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在写作之前确定作文的内容。
2.点线串联法实施的可能性。
一种方法的好坏不在于它的理论深度与高度,而在于它实施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方法可以让大多数人在实践中运用,那它就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点线串联法贴近初中学生作文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简单易行为主要特点。
3.点线串联法的实施路径。
(1)根据作文要求定主线。
拿到一个作文题,我们首先要看它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去揣摩其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就是主线的依据。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主题确定了,我们才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主题定主线。下面以笔者在命题作文“梦”的训练中的做法为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多立意的命题作文,它可以有很多种主题方向。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主题方向,可以是对未来的憧憬,可以是对梦的追忆。如果是对未来的憧憬,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的确定就让作文变得相对自由一点;如果主题是对梦的追忆,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时间线了,也就是说,要有一个事件的先后安排。 定下了主线,再围绕主线找材料就简单多了。另外,有了这条主线,学生的思路就不至于混乱而写出前后颠倒、文无伦次的作文了。
(2)沿着主线选择基本点。
初中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和记事两大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离不开事件。如果把一篇优美的作文比作一串项链的话,那事件就是构成项链的珍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素材,再好的主题立意都是空话,但作文又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都可以用的,这就关系到选材了。所谓选材就是材料的选择,因为作文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运用材料,而是要选择对主题立意有用的材料,这样所选的材料就是作文的构成部分。上面所说的基本点就是指选择后的材料。
在基本点选择确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紧扣主题,即尽可能选择反映主题、能让主题得到升华的事例。如:上面所说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确立的题目为“心若在,梦就在”。剖析后得出“只要我们心中装着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它”的主题,那他在选择基本点的时候就必须抓住“心中有梦”和“梦想成真”这八个字。经过寻找,他找到了很多自己为梦想而拼搏的事件,如:坚持不懈地练习舞蹈、舞蹈表演的成功等等,这就符合了前面的原则,但如果就用这些例子来写,似乎特别平淡。所以,我们还要有第二个原则,沿着主线找反例。这里还是要先确定主线——时间。很显然,梦想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时间,而且他所选的事例也的确有时间的先后。因此,笔者就让他沿着文中的时间线找与成功相反的例子。于是,他又找到了“蹩脚的男子舞蹈”和“不敢提舞蹈”两件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整理形成一条线上的几个基本点:①由舞蹈梦而引起的疯狂练舞;②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③不敢再提舞蹈;④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⑤最终的成功与感慨。有了这五个基本点,整篇作文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基本点是作文叙事的基础,只要选好了基本点,就等于打开了作文的话匣子,作文当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3)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选出了基本点,打开了作文话匣子,并不等于就写好了作文。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详有略、错落有致的,如果不辨轻重地将所有事件都记述出来,那恐怕就变成了流水账。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呢?笔者的观点就是抓住基本点,在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前面已经论述,所谓触发点就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或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在基本点的所有事例中,肯定有一两个事例是最能打动人的,那就是触发点。在前文所述的学生找到的五个基本点中,我们就可以找出一两个触发点,如: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最终的成功与感慨等。挖出触发点后,作文也就有了详略的安排。对于触发点,我们必须细致地描写,大到比赛的场面,小到一个屈指的动作,总之要抓住一切能反映主题的内容。笔者在对上述学生的指导中引导他细致地刻画了“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时的心理以及“最终的成功”后的面部表情,这些细致的描述真切地反映了一个男孩对梦想的渴望和成功时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寻找触发点在作文中的神奇力量。
(4)联系整体确定切入点。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开头的构思在点线串联法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的做法是:联系文章整体确定切入点,这里的切入点就是开头。前面说过,好文章需要波澜起伏,这种波澜如果在开头就有的话,就会引起读者非常强烈的猎奇感,由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前面所述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把“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作为切入点,就能引起读者的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他的舞蹈为什么这么蹩脚?这样也就很自然地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当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恰当的修正。笔者相信:有主线穿引,有三点相伴,学生的作文一定可以越写越好,一定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作文方圆。
(本文获江苏省第十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