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园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敢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三、 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四、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个性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情景表演,强化阅读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 兴趣    《全日制义务
期刊
内容摘要:就笔者在职业院校的职场英语教学进行探索,关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注重职场英语实践情境、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促进师生在任务型教学的空间里共同成长。  关键词:职场英语 探索 职业性     目前针对职场英语,国内外学者从专门英语的角度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也有一定的数量,但总的来说,研究面主要集中在专业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发散思维,似乎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具体来说什么是发散思维呢?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打破定势思维的限制,从各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对现在所普遍提倡的创新能力相关,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以及创造力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能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
期刊
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是教学过程中从预设到生成、从生成到预设的统一。处理好一堂课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小细节中包含着大智慧。对于教学细节,我有点滴体会:     一、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思维,它是一种认识数学本身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辩证思维。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呢?笔者认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规律。  关键词:培养 数学 思维    所谓数学思维,它是一种认识数学本身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辩证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仍然存在,特别是政治课的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吸引力。  关键词:政治 课堂教学 吸引力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仍然存在,特别是政治课的吸引力不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
期刊
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从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较为浓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但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追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希望学生尽多地感知事物,而且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记忆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长期记忆,经久不忘,这也正是某些学生对化学课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因为化学抽象概念多,“双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本质
期刊
新世纪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语言学习成功者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学习策略影响语言学习,学习策略可以教授。因此,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策略,提高、培养不断反思、调节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成为外语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