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科学的指导,需要有条理的规范,更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也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切实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探索;预习与评价
初中语文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部分学习目标在预习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指导,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教师新课教学目标,同时尝试在预习中实现某些简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一些为复杂的目标则可以放在课上集中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样很难把握听课中心和重点,而如果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在新知识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记录,有目的地听课不但会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模式通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预习则使学生在知识提纲的引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不但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语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作预习准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在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散文家、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人生履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其次关于文章中父爱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的表现的小事讲授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引导学生预习中的自主探索
当前,农村初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课堂整体缺乏活力。我们教师应该知道,新世纪的教育着重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和创新,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某一节的语文课程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式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小组内可以将这些差异性的问题进行谈论,找到这些问题的合理解释。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偏差,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预习检测、评价
在听课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示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开展预习评价,作为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手段。讓不同层次的学生说明自己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预习的思路,预习的方法以及通过预习所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倾听到自己使用的方法,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预习思路,进行预习方法总结和预习评价,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预习水平。我在上新课时都要设置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老师提几个关于新课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上《孔乙己》时,我就提问学生对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样的督促检查既引起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又给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预习展示交流也互相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
当然,每次课堂上提问检查后,我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如“你昨天的预习很认真。你今天的回答真棒!”等话语。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的下一次预习。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学习,同时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做出评价,或赞扬或含蓄批评,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而不紧张,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预习学习的全面性,这是从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得到改善的。
参考文献:
[1]刘文莉.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探究.课外语文,2016年第21期.
作者简介:季新力,贵州省正安县思源实验学校。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探索;预习与评价
初中语文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部分学习目标在预习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指导,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教师新课教学目标,同时尝试在预习中实现某些简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一些为复杂的目标则可以放在课上集中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样很难把握听课中心和重点,而如果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在新知识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记录,有目的地听课不但会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模式通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预习则使学生在知识提纲的引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不但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语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作预习准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在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散文家、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人生履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其次关于文章中父爱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的表现的小事讲授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引导学生预习中的自主探索
当前,农村初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课堂整体缺乏活力。我们教师应该知道,新世纪的教育着重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和创新,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某一节的语文课程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式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小组内可以将这些差异性的问题进行谈论,找到这些问题的合理解释。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偏差,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预习检测、评价
在听课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示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开展预习评价,作为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手段。讓不同层次的学生说明自己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预习的思路,预习的方法以及通过预习所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倾听到自己使用的方法,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预习思路,进行预习方法总结和预习评价,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预习水平。我在上新课时都要设置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老师提几个关于新课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上《孔乙己》时,我就提问学生对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样的督促检查既引起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又给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预习展示交流也互相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
当然,每次课堂上提问检查后,我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如“你昨天的预习很认真。你今天的回答真棒!”等话语。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的下一次预习。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学习,同时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做出评价,或赞扬或含蓄批评,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而不紧张,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预习学习的全面性,这是从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得到改善的。
参考文献:
[1]刘文莉.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探究.课外语文,2016年第21期.
作者简介:季新力,贵州省正安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