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如何,政治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未来的政治发展状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成败。针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求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向大学生灌输积极、正确政治观念,增强他们的政治情感,不断优化他们的政治心理,促使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加强心里;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97-02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展现出思想解放及观念更新的特点,社会政治观念也发生了系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求知强烈、积极上进且富有朝气,在政治上敏感而活跃,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有影响的政治力量。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逐步形成、发展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政治观是对政治生活的反映,是大学生群体在政治生活参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治心理是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智商、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中国社会各领域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大学生政治心理整体状况较好,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引发出种种不健康的政治心理,政治心理发展呈现出差异性。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培养和优化,并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方面进行调适、引导和调控。这不仅对大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且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康体现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方面健全发展和不断优化上。
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力量促成的结果。在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政治心理健康状况,从多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强化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提供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政治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并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鼓励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促使他们的政治心理的健全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创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文化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创造优秀文化环境。
(四)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和和谐社会环境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创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
(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政治心理是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基础。大学生政治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社会化过程,渗透在政治生活各环节中。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青年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形成健全的政治心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中,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在对大学生系统灌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理论和道德修养,提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上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人们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并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不是受教育者自身可以轻易悟出来的,只有通过灌输才能使之接受。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政治品格,端正的政治态度。
(二)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专业课教学也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断优化其政治心理的教育平台。可以说,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第一,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古板的形象以及学生内心中产生的对其本能的、习惯性的排斥反应而言,专业课教师往往以是学者的身份和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其信任感较强,容易对其产生亲近感。因此,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往往接触较多,更容易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时针对性更强。第二,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的理论传授而言专业课教师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渗透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许多专业课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现身说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易于学生亲切、自然地接受并且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对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健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并使其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寓政治心理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过程既是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是适应社会、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不断被验证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只有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加深,并且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指导精神和鼓舞力量。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断了解、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直接联系,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与社会政治生活。一些主流的、正确的政治观点及行为准则可以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传递给大学生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疑问和困惑也会在实践中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认知的不断加深而迎刃而解。总之,在培养大学生独立政治人格、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良性发展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方面社会实践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相对来说还比较传统,不够开放。大学生往往是坐在校园里接受政治理论知识和观念的灌输,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对他们而言似乎比较抽象和遥远。社会实践的相对缺乏会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阻力,影响大学生独立政治人格的养成和健全政治心理的形成,因此,除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外,全社会各种必力量和资源都必须动员起来,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现存政治体系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体悟,切身感受目前我国良好的政治发展态势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现实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认同,激发政治热情,对未来政治和社会发展多一份信心。
三、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良好网络环境
(一)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首先,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网络素养。大学生正处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中信息纷繁复杂且良莠不齐,一些激进、反动的信息以及部分低级、色情的文化的传播会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必须自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端正的政治态度,提升网络素养,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主动避开不良信息的“网络污染”并且不传播任何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其次,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组成一支由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通过他们在网络中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起到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不断优化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目的。
(二)完善专门的大学生教育网站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交流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更愿意利用这个平台与外界平等、自由地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对于这种变化,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并转换思维方式和观念,开发利用网络平台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动的教育、交流关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作用,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发各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网络资源,创建专门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站,制作能吸引大学生的特色网页,传播主流、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和文化。高校还应经常邀请各方专家和有影响力的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展开关于社会发展形势、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相关“热点”问题的交流与解答,以他们理性的思想和深刻的言论来化解大学生心中存在的迷茫和困惑以及网络中传播的部分消极、片面的思想和言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首先,网站应加强监督管理,应把文明上网的有关规章放在网页的醒目位置,便于网民了解并以此自律。其次,加强网络的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法规但关于网络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还相对欠缺,网络信息传播良莠不齐,网络环境缺乏统一治理,呈现出无序状态。加强网络的环境建设,亟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促进网络环境的法制化。这不仅有利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控制、规范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对其行为发挥导向作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和公民意识。第三,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各网站应该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多开发有利于公民素质和意识提升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并在网上传播。这不仅可以扩大主流文化的影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不健康信息的网络传播和污染,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和人格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宝新,赵丽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2\]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11.
\[5\]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6\]马列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
\[7\]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8\]高梦晗,钟震,白旭阳,郝晓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形成因素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关键词:大学生;加强心里;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97-02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展现出思想解放及观念更新的特点,社会政治观念也发生了系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求知强烈、积极上进且富有朝气,在政治上敏感而活跃,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有影响的政治力量。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逐步形成、发展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政治观是对政治生活的反映,是大学生群体在政治生活参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治心理是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智商、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中国社会各领域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大学生政治心理整体状况较好,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引发出种种不健康的政治心理,政治心理发展呈现出差异性。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培养和优化,并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方面进行调适、引导和调控。这不仅对大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且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康体现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方面健全发展和不断优化上。
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力量促成的结果。在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政治心理健康状况,从多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强化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提供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政治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并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鼓励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促使他们的政治心理的健全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创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文化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创造优秀文化环境。
(四)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和和谐社会环境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创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
(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政治心理是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基础。大学生政治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社会化过程,渗透在政治生活各环节中。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青年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形成健全的政治心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中,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在对大学生系统灌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理论和道德修养,提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上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人们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并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不是受教育者自身可以轻易悟出来的,只有通过灌输才能使之接受。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政治品格,端正的政治态度。
(二)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专业课教学也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断优化其政治心理的教育平台。可以说,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第一,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古板的形象以及学生内心中产生的对其本能的、习惯性的排斥反应而言,专业课教师往往以是学者的身份和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其信任感较强,容易对其产生亲近感。因此,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往往接触较多,更容易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时针对性更强。第二,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的理论传授而言专业课教师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渗透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许多专业课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现身说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易于学生亲切、自然地接受并且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对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健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并使其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寓政治心理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过程既是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是适应社会、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不断被验证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只有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加深,并且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指导精神和鼓舞力量。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断了解、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直接联系,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与社会政治生活。一些主流的、正确的政治观点及行为准则可以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传递给大学生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疑问和困惑也会在实践中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认知的不断加深而迎刃而解。总之,在培养大学生独立政治人格、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良性发展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方面社会实践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相对来说还比较传统,不够开放。大学生往往是坐在校园里接受政治理论知识和观念的灌输,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对他们而言似乎比较抽象和遥远。社会实践的相对缺乏会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阻力,影响大学生独立政治人格的养成和健全政治心理的形成,因此,除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外,全社会各种必力量和资源都必须动员起来,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现存政治体系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体悟,切身感受目前我国良好的政治发展态势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现实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认同,激发政治热情,对未来政治和社会发展多一份信心。
三、营造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良好网络环境
(一)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首先,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网络素养。大学生正处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中信息纷繁复杂且良莠不齐,一些激进、反动的信息以及部分低级、色情的文化的传播会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必须自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端正的政治态度,提升网络素养,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主动避开不良信息的“网络污染”并且不传播任何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其次,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组成一支由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通过他们在网络中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起到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不断优化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目的。
(二)完善专门的大学生教育网站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交流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更愿意利用这个平台与外界平等、自由地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对于这种变化,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并转换思维方式和观念,开发利用网络平台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动的教育、交流关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作用,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发各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网络资源,创建专门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站,制作能吸引大学生的特色网页,传播主流、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和文化。高校还应经常邀请各方专家和有影响力的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展开关于社会发展形势、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相关“热点”问题的交流与解答,以他们理性的思想和深刻的言论来化解大学生心中存在的迷茫和困惑以及网络中传播的部分消极、片面的思想和言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首先,网站应加强监督管理,应把文明上网的有关规章放在网页的醒目位置,便于网民了解并以此自律。其次,加强网络的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法规但关于网络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还相对欠缺,网络信息传播良莠不齐,网络环境缺乏统一治理,呈现出无序状态。加强网络的环境建设,亟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促进网络环境的法制化。这不仅有利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控制、规范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对其行为发挥导向作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和公民意识。第三,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各网站应该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多开发有利于公民素质和意识提升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并在网上传播。这不仅可以扩大主流文化的影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不健康信息的网络传播和污染,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和人格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宝新,赵丽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2\]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11.
\[5\]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6\]马列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
\[7\]陈荟如.转型期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8\]高梦晗,钟震,白旭阳,郝晓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形成因素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