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的北京,天清气朗。中轴线上,地铁8号线王府井至前门段,地铁埋深最大区间开始掘进!深入地下达42米……这标志着制约8号线南北贯通运营的最后一个单位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从规划筹建到如今密如织网,北京地铁走过了光辉历程,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共开通了22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突破636.8公里,日最高客运量超过1300万人次,年客运量超过38亿人次,跻身世界一流地铁行列。
“北京地铁是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运营的第一条地铁系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孕育诞生的,当之无愧是我国地铁事业发展的先驱。”亲身参与筹建北京地铁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齐书志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9月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提出:“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1956年10月,北京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正式成立。1965年2月4日,毛主席作出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批示,7月1日,一期工程开工,1969年10月建成通车。今天,走进位于西直门的地铁大厦一层,迎面墙上是毛主席当年这份题词,红底金字,分外耀眼。
安全行驶“每一秒”
“1988年5月24日,我第一次独立行驶时,北京只有一条半线路,分别是1号线和2号线复兴门到西直门段,”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五层会议室里,列车司机、党员廖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作为2号线的列车司机,当时我驾驶的二型机车,就跑2号线这4站。”
时光荏苒,28年后,廖明驾驶的机车早已更新换代,从二型车、四型车到现在的新型电动客车,车辆设备系统也几度更新改造,更加低耗环保、安全可靠。2016年3月17日,当廖明驾驶13号线列车到西直门终点站,像往常一样停下列车、走出驾驶室,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那天是他安全行车100万公里的日子!
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是当时国内地铁安全行车最长的里程。廖明说:“没想到公司黨委为这一刻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在阵阵掌声中,我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的那首《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地铁的迅猛发展,不正是快马加鞭的状态吗!
如今,在密密匝匝的北京地铁线路网中,无数列车在高速运行着,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以廖明为代表的北京地铁5000多名列车司机,心中始终紧绷着安全这根弦,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敬业意识,把乘客安全、准时地运载到目的地。“北京地铁运行的安全规定和严苛要求,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廖明笑着介绍,“比如,某一节车门没关严列车就启动,算事故;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对标过线1米,算事故……在车辆、供电、机电、通信信号、线路的‘大联动机’格局里,一个点的小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多线站晚点、乘客滞留的大影响。我们地铁人必须不断自我加压、不断降低安全隐患,只有对自己严苛,才是对乘客负责。”
安全是地铁的生命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谨训练中,北京地铁司机做到了“四要能”:一旦列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要能感觉出来,故障点要能判断出来,解决方法要能想出来,最坏情况下的预案要能准备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一份份严格的要求,把安全隐患降到了最小,保证了一趟趟地铁的安全有序运行。
“首都无小事、地铁安全无小事。”这些年来,在公司党委强有力的带领下,北京地铁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恪守“科技管理创平安、永远追求零风险”理念,严谨务实,联动高效,确保安全运营始终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运行。“隐患就是事故”“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以这些安全工作理念为抓手,北京地铁大力开展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狠抓车辆设备质量、改善运营环境和强化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不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营佳绩新纪录。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由2008年的178万车公里提升到2018年的947万车公里,安全可靠性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每一天”
2008年7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同时开通试运营,创造了地铁行业同时开通3条新线的辉煌业绩,换乘车站达到16座,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更为重要的是,新线开通运行间隔又缩小了30秒,达到3分半。现在,北京地铁发车间隔高峰时段仅为2分多钟。
“不要小看地铁发车间隔缩短的这几十秒,它背后包含的东西多着呢!”对此,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工程师、党员杨才胜介绍:“英国地铁的发车间隔从半小时到10分钟,用了70年;从10分钟到5分钟,用了60年。而我们国家从15分钟到5分钟,只用了不到3年。记得2007年,我们连续缩小列车运行间隔时间达7次,实现了列车运行最小间隔4分钟,创下当时国内地铁运行的历史最好水平。”
这背后如果没有一个强大、严格的地铁管理系统,不仅发车间隔不能缩短,行车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而杨才胜和他的同事们正是运营维护这套强大管理系统的人。杨才胜曾获得国家技术工人最高奖项“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快速探测故障仪”。1980年,从北京地铁技校毕业的杨才胜,被分配到通号段(通号分公司的前身)电务室,成为一名信号检修工。“北京地铁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日新月异。如果把当年的设备比作手推的‘独轮车’,那现在我们开的就是‘大奔’。比如说一个电阻,以前像一寸长的笔芯,现在只有芝麻粒的三分之一。”杨才胜指着手中的圆珠笔幽默地说。
自始至终,北京地铁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瞄准一流、放眼世界,发起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坚创新的冲锋……杨才胜和他的团队先后排除了“引进英国无绝缘轨道电路线路间信息串扰导致列车非正常紧急制动”“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移动闭塞(CBTC)系统车载计算机自动驾驶模块疑难故障”等15大类数百起疑难故障,自主创新、总结研制出一系列地铁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专用检测、维修设备,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一批地铁设备检修维护急需的在线诊断测试系统,弥补了国内地铁的空白…… 北京地铁一直瞄准国际最新地铁技术前沿。如今,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整合度最高的指挥中心,第一次集中整合全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行车组织、电力控制、环境控制、自动售检票等各个专业系统,具备短时间内完成千万客流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极大提高了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强化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今的北京地铁,正以“智慧地铁”为目标,推进地铁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运输能力,主动迎接网络化运营大客流的挑战和考验。
管理服务“创首善”
“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代表北京形象,”昌平线西二旗站区站区长、党员赵雁飞谈到自己的工作体会时,感慨地说,“这不仅是我们对领导班子的要求,也是对党员职工的要求。”“代表首都,展示中国”,这正是北京地铁提出的窗口服务理念。
西二旗站区成立于2010年底,是北京地铁路网内高峰断面客流量最大、拥挤度最高的地方。其中,西二旗站日接待乘客约35万人次,客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和风险非比寻常。面对困难,赵雁飞带领班子成员和职工团队,敢于担当、敢于作為,以乘客为中心、以首善为标准,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确保了站区开通7年来的安全运营,为平安北京、畅通首都交通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像西二旗站这样承担着全市地铁服务运营重任的站区,全市有上百个。
“北京地铁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经过了自力更生建设、改革开放发展、自主创新强大这三个发展阶段。”齐书志介绍,“最早的运营管理机构是1970年4月15日创立的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刚成立时,人员不足200人,设在复兴门外真武庙二条,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间简易房、一张办公桌和一辆老式苏联吉普车。”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第一代北京地铁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了不负使命和职责的辉煌业绩。
转眼进入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面临持续不断的大客流冲击,车辆设备超负荷的运转,地铁运力不足、事故多发。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地铁公司在安全运营领域连续多年全面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年”活动,加强班组管理,改变运营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安全运营实现了新的突破。2004年底,实现年运送乘客6亿人次新纪录。
以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按照“新北京、新奥运”要求,2004年北京地铁提出了“新地铁”战略构想,明确了“安全、服务、效益”构成地铁专业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使“新地铁”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奥运会前夕,公司连续打赢了几场硬仗:6月9日,北京地铁告别了沿用了38年的纸质车票,全网开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了一次开通一次成功;6月29日,安检系统全面启动,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开创了世界地铁实行安检的先河……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表彰,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地铁继续高速发展。2009年3月12日,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提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战略目标。北京地铁陆续开展了“微笑之星”“服务最佳名片”“服务示范站”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坚持首善标准,大力提高服务品质和水平,出色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九三阅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的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如今,北京地铁乘客调查满意率指标达到95%以上。
几十年来,北京地铁人坚持“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中国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开拓之路,走出了一条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创新之路,走出了一条乘客满意、社会好评、同行称赞、知名品牌的领先之路。
放眼未来,北京市轨道交通2020年规划总长度将超过1000公里。谈到未来发展,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正光满怀信心地说:“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领地铁全体党员和员工努力奋斗,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责任编辑:丁兆丹)
从规划筹建到如今密如织网,北京地铁走过了光辉历程,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共开通了22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突破636.8公里,日最高客运量超过1300万人次,年客运量超过38亿人次,跻身世界一流地铁行列。
“北京地铁是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运营的第一条地铁系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孕育诞生的,当之无愧是我国地铁事业发展的先驱。”亲身参与筹建北京地铁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齐书志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9月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提出:“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1956年10月,北京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正式成立。1965年2月4日,毛主席作出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批示,7月1日,一期工程开工,1969年10月建成通车。今天,走进位于西直门的地铁大厦一层,迎面墙上是毛主席当年这份题词,红底金字,分外耀眼。
安全行驶“每一秒”
“1988年5月24日,我第一次独立行驶时,北京只有一条半线路,分别是1号线和2号线复兴门到西直门段,”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五层会议室里,列车司机、党员廖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作为2号线的列车司机,当时我驾驶的二型机车,就跑2号线这4站。”
时光荏苒,28年后,廖明驾驶的机车早已更新换代,从二型车、四型车到现在的新型电动客车,车辆设备系统也几度更新改造,更加低耗环保、安全可靠。2016年3月17日,当廖明驾驶13号线列车到西直门终点站,像往常一样停下列车、走出驾驶室,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那天是他安全行车100万公里的日子!
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是当时国内地铁安全行车最长的里程。廖明说:“没想到公司黨委为这一刻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在阵阵掌声中,我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的那首《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地铁的迅猛发展,不正是快马加鞭的状态吗!
如今,在密密匝匝的北京地铁线路网中,无数列车在高速运行着,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以廖明为代表的北京地铁5000多名列车司机,心中始终紧绷着安全这根弦,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敬业意识,把乘客安全、准时地运载到目的地。“北京地铁运行的安全规定和严苛要求,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廖明笑着介绍,“比如,某一节车门没关严列车就启动,算事故;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对标过线1米,算事故……在车辆、供电、机电、通信信号、线路的‘大联动机’格局里,一个点的小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多线站晚点、乘客滞留的大影响。我们地铁人必须不断自我加压、不断降低安全隐患,只有对自己严苛,才是对乘客负责。”
安全是地铁的生命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谨训练中,北京地铁司机做到了“四要能”:一旦列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要能感觉出来,故障点要能判断出来,解决方法要能想出来,最坏情况下的预案要能准备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一份份严格的要求,把安全隐患降到了最小,保证了一趟趟地铁的安全有序运行。
“首都无小事、地铁安全无小事。”这些年来,在公司党委强有力的带领下,北京地铁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恪守“科技管理创平安、永远追求零风险”理念,严谨务实,联动高效,确保安全运营始终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运行。“隐患就是事故”“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以这些安全工作理念为抓手,北京地铁大力开展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狠抓车辆设备质量、改善运营环境和强化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不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营佳绩新纪录。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由2008年的178万车公里提升到2018年的947万车公里,安全可靠性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每一天”
2008年7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同时开通试运营,创造了地铁行业同时开通3条新线的辉煌业绩,换乘车站达到16座,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更为重要的是,新线开通运行间隔又缩小了30秒,达到3分半。现在,北京地铁发车间隔高峰时段仅为2分多钟。
“不要小看地铁发车间隔缩短的这几十秒,它背后包含的东西多着呢!”对此,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工程师、党员杨才胜介绍:“英国地铁的发车间隔从半小时到10分钟,用了70年;从10分钟到5分钟,用了60年。而我们国家从15分钟到5分钟,只用了不到3年。记得2007年,我们连续缩小列车运行间隔时间达7次,实现了列车运行最小间隔4分钟,创下当时国内地铁运行的历史最好水平。”
这背后如果没有一个强大、严格的地铁管理系统,不仅发车间隔不能缩短,行车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而杨才胜和他的同事们正是运营维护这套强大管理系统的人。杨才胜曾获得国家技术工人最高奖项“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快速探测故障仪”。1980年,从北京地铁技校毕业的杨才胜,被分配到通号段(通号分公司的前身)电务室,成为一名信号检修工。“北京地铁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日新月异。如果把当年的设备比作手推的‘独轮车’,那现在我们开的就是‘大奔’。比如说一个电阻,以前像一寸长的笔芯,现在只有芝麻粒的三分之一。”杨才胜指着手中的圆珠笔幽默地说。
自始至终,北京地铁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瞄准一流、放眼世界,发起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坚创新的冲锋……杨才胜和他的团队先后排除了“引进英国无绝缘轨道电路线路间信息串扰导致列车非正常紧急制动”“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移动闭塞(CBTC)系统车载计算机自动驾驶模块疑难故障”等15大类数百起疑难故障,自主创新、总结研制出一系列地铁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专用检测、维修设备,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一批地铁设备检修维护急需的在线诊断测试系统,弥补了国内地铁的空白…… 北京地铁一直瞄准国际最新地铁技术前沿。如今,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整合度最高的指挥中心,第一次集中整合全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行车组织、电力控制、环境控制、自动售检票等各个专业系统,具备短时间内完成千万客流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极大提高了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强化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今的北京地铁,正以“智慧地铁”为目标,推进地铁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运输能力,主动迎接网络化运营大客流的挑战和考验。
管理服务“创首善”
“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代表北京形象,”昌平线西二旗站区站区长、党员赵雁飞谈到自己的工作体会时,感慨地说,“这不仅是我们对领导班子的要求,也是对党员职工的要求。”“代表首都,展示中国”,这正是北京地铁提出的窗口服务理念。
西二旗站区成立于2010年底,是北京地铁路网内高峰断面客流量最大、拥挤度最高的地方。其中,西二旗站日接待乘客约35万人次,客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和风险非比寻常。面对困难,赵雁飞带领班子成员和职工团队,敢于担当、敢于作為,以乘客为中心、以首善为标准,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确保了站区开通7年来的安全运营,为平安北京、畅通首都交通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像西二旗站这样承担着全市地铁服务运营重任的站区,全市有上百个。
“北京地铁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经过了自力更生建设、改革开放发展、自主创新强大这三个发展阶段。”齐书志介绍,“最早的运营管理机构是1970年4月15日创立的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刚成立时,人员不足200人,设在复兴门外真武庙二条,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间简易房、一张办公桌和一辆老式苏联吉普车。”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第一代北京地铁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了不负使命和职责的辉煌业绩。
转眼进入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面临持续不断的大客流冲击,车辆设备超负荷的运转,地铁运力不足、事故多发。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地铁公司在安全运营领域连续多年全面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年”活动,加强班组管理,改变运营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安全运营实现了新的突破。2004年底,实现年运送乘客6亿人次新纪录。
以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按照“新北京、新奥运”要求,2004年北京地铁提出了“新地铁”战略构想,明确了“安全、服务、效益”构成地铁专业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使“新地铁”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奥运会前夕,公司连续打赢了几场硬仗:6月9日,北京地铁告别了沿用了38年的纸质车票,全网开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了一次开通一次成功;6月29日,安检系统全面启动,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开创了世界地铁实行安检的先河……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表彰,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地铁继续高速发展。2009年3月12日,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提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战略目标。北京地铁陆续开展了“微笑之星”“服务最佳名片”“服务示范站”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坚持首善标准,大力提高服务品质和水平,出色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九三阅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的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如今,北京地铁乘客调查满意率指标达到95%以上。
几十年来,北京地铁人坚持“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中国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开拓之路,走出了一条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创新之路,走出了一条乘客满意、社会好评、同行称赞、知名品牌的领先之路。
放眼未来,北京市轨道交通2020年规划总长度将超过1000公里。谈到未来发展,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正光满怀信心地说:“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领地铁全体党员和员工努力奋斗,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责任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