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会计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门学科。本文通过对目前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内容和实践项目、构建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单项实践项目和综合实践项目认知的实践认知体系和构建课堂实训、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体系等思路。
关键词: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71-03
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依托原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践,有其专业的独特要求。现今的会计基础课程多以工业企业为实践教学案例,其实践教学内容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一方面,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为了适应西藏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面向的是西藏的广大农村,是西藏农村中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国家解决西藏的“三农”问题需要依靠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然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科学管理的道路必然要产生对西藏农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又是以西藏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西藏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制造业相比,其价值运动有着显著的生命特征和自然再生产特征,对西藏农业生产中价值运动的核算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西藏各高校当前培养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适应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要求。为了确保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满足西藏农村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加强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一、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西藏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西藏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一是将服务领域直指西藏农村,学生进校就要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在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内容的安排上就要充分体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内容。二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除了具备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外,还要求具备与西藏农業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相关的管理、推广、经济、法律、税收、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对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经济知识认识的一门课程。三是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去向上看,有部分人才是流向各类涉农的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涉农企业相关的经济知识。会计基础课程作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所接触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
2.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克服会计基础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对会计基础实践材料感性认识的要求。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有90%以上都是来自西藏农村区域的藏族学生,学生来校之前都没有任何的会计基础知识,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能凭空记忆,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如:在讲“账户的结构”时,教师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形账,说明“资产账户借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或者用一张账页进行简单的演示,说明在这张账页上该如何进行资产的登记和负债的登记,但究竟为什么这样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通过理论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很难说清,加之会计基础课程案例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远不如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加了解,所以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既能使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系统性的认识,学生按岗位实践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到新鲜、好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发挥藏族学生的语言优势,让学生用藏语解释实践材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能力获得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得到发展。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对会计的基本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可能会导致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说明,而学生将来毕业多数是在农村区域工作,学生就会认为所学并非所用,学生本身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就感觉枯燥,而所学又并非所用,自然影响教学质量,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得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它通过真实的会计基本工作资料的展示、仿真性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会计基本工作,通过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尤其在实践和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加入一些农业企业的案例进行说明和实践操作,既能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对会计基本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农村区域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4.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压力的要求。每年在西藏自治区和我校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上都会提供一些会计职业岗位,但敢于应聘的学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招聘岗位招募人才时,要求学生要有会计资格证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只接触了一些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兴趣本身就不太浓,在校也没考证的一些意识,一听说要有相关的会计资格证,自然打了退堂鼓;二是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没有胆量去应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曾有过在一些餐饮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汽车修理修配企业打工的经历,由于各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感觉各行各业的会计知识有较大的差异,觉得自身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不敢去应聘。三是我区近几年就业形式较好,学生把目标都放在一些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去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农业企业就业没有兴趣,更不会有将来到一些企业去独当一面的想法。因此,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拓宽学生对各行业的会计基本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现阶段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套操作性强的、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合适的专业教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每所学校都具备自主研发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条件和能力,我校一般选择用现成的教材,即买即用,节省教研成本,然而现有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的编制,多是采用某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践。实践中一般都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直接将原始凭证印制成教材,让学生从裁剪粘贴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教材选择的案例针对性不强,多是工业企业的案例而缺乏农业企业的案例,多数实践教材所设计的案例没有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只是强化一下课堂所学知识而已,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流程的选用有专项实践流程和综合实践流程两类,由于模拟实践的实际限制和会计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此外,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只需学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即可,至于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审核、监督及对农村区域专业的职业进行判断,在现有的会计基础实践教材中都没有体现。从专业的角度看,没有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
2.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单一。目前,我校开设的会计基础实践课程只有手工模拟实践,没有会计电算化,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还是靠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中只涉及如何进行会计分录的登记,忽视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手工模拟实践的层次较低,主要是会计核算知识的实践,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非会计专业,行业会计的实踐项目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工业企业会计的实践项目,农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实践项目没有涉及;实践项目局限在会计核算上,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如审计、税务等课程我校并未安排实践内容;教材提供的实践项目都未曾提及企业部门设置,凭证的传递流程,财会部门各岗位的设置等内容,导致实践项目的内容与企业错综复杂的实际业务相比较为单一,缺乏多层次、多岗位的综合实践,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缺乏有效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实践组织形式。会计基础课程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表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老师在台上通过手工操作材料的演示,让学生照着一步一步地操作,或是只以少数的几个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然后一步一步操作,但受制于手工材料演示效果的局限和多媒体演示数量的限制,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说仍然是在按照教师的意图安排一切,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购置实践材料时,考虑到实践经费的支出情况,会计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我校采取的是三人一个小组式的分组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体现不出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中有些同学不积极参加实践,而把实践内容交给其他组员去完成,达不到每个同学都能提高基本核算技能训练和多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师自身缺乏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实践操作知识。教师是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而且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他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和研究水平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和机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组合教学内容,也不能与企业实际操作结合指导实践课程,教师的指导和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导致实践课上容易出现空洞的说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院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没有内在需求的欲望,也没有外在环境的压力,不可避免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就企业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它集中反映企业的资金流量、财务状况、税负等方面的情况,涉及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也不便让来企业实践的外来人员知道,安排教师参与实践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1.创新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内容和实践项目。一是要结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要求,编写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实践教材,补充与农业经济组织相关的教学案例,增加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通过案例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认识的同时,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到一些农业经济组织会计操作的流程和案例,熟悉农业经济组织就业岗位的需求,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运用时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二是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就注重引入农业企业经营的案例,让学生对农业经济组织的一些实践操作案例和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加快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的程度。三是结合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常在一些饭店、建筑行业、修理修配行业勤工俭学的实际,为拓展学生对行业会计的认识,让这部分学生平时多关注所在企业的经济业务实际,自己对各类企业建账、记账的知识进行一些了解和认识,并让这部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交流自己勤工俭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会计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即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能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知识,也是对实践项目的很好补充。 2.构建会计基础理论认知、单项实践操作内容认知、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认知体系。理论知识是会计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要让学生对整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线进行梳理,从会计的内容、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等几个主线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单项实践操作是对会计资料综合内容的分解,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的实践环境,了解会计资料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各项内容逐一认识。可事先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原始憑证,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识,给学生发放一些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总账和明细账账页、会计报表等会计手工记账的材料,播放一些会计实践操作盘中的案例,让学生见识到原始凭证的类型及填制方法、记账凭证、各类账页和会计报表的基本格式及填制方法,能让学生很快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并能很快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单项材料认知的基础上,将整套会计参考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翻阅参考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整套会计工作资料有更强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要求的细致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思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创新意识。
3.构建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体系。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安排实践操作。一是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指将实训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填制融入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当场指导实训,其设置是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农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计划地设置课堂实训内容,通过课堂模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具体的操作技能。二是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农业经济组织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可通过进行一周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重点培养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然后进行综合模拟手工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熟练的应用和掌握。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方向性技能。对农区专业的学生可安排会计电算化系统模拟实习,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和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可在教学中安排农业企业会计模拟、纳税申报、审计、财务软件等1—2周不等的专业技能实训,实现从实训模拟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4.改进实践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我们采用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室内的手工模拟操作,教师为学生准备实习资料和实训指导书,安排学生集中练习各个岗位的会计工作,了解会计凭证、账簿的、报表的生成环节和相关手续,了解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将实践学生分组,三人为一小组,由教师指定实践材料,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工作分工与协作,实践中途将工作在小组内进行换岗实践。这样组织实践教学:一是为了节约实践教学经费;二是可以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更好地组织教学,免去了分批次实践花费的时间。但这样组织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三人的小组内,老师无法全程监控每一个小组的实践质量;二是小组内的成员中一些偷懒的学生自己不做,把工作全压在其他两位同学的身上甚至是就压在一个同学的身上,这样,做工作的同学感到任务很重,时间来不及,而不做工作的同学没有工作的责任心,也学不到实践操作的技能。因此,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改进实践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多申请实践经费,尽量采购更多的实践材料,以一人为一小组,完成所有的实践操作任务,这样就不会出现将工作推给他人的情况,但在操作中要注意学生抄袭他人实践材料的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演示每一个环节实践材料的操作,尽量让学生能实际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还可以在工作开始之前,将三人小组的工作分项指定到个人,对个人材料不全影响到他人实践材料操作的,可由其他人来帮助他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但负责该实践部分的同学实践成绩不能得分。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各小组收集一些行业会计操作的简单资料,并以收集到的资料开展会计操作流程的专题讨论会议。
5.加强与西藏农业企业的联合,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我校的会计基础课程实习以室内实践为主,学生少有到校外实习的机会,实践活动缺少与社会的联系,因此,应加强与西藏农业企业的联合,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调动教师的资源,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落实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把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习的场地,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农业生产型企业,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的自然属性,通过社会实践或课程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农场管理与分配体制,了解和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内容及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获得统一。还可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更好地锻炼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教师在授课中的自信心,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基于会计学科就业面较广,能提供较多的课外专业性实践机会,积极探寻长期的实习合作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实习工作,这些实习可以是参观、考察,也可以是上岗参与会计工作,它有别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可以较短,让学生在实习中增强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
[2]朱庆仙.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创新[J].会计之友,2012(12).
[3]苏尔俊.会计专业课实训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版),2011(3).
关键词: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71-03
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依托原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践,有其专业的独特要求。现今的会计基础课程多以工业企业为实践教学案例,其实践教学内容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一方面,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为了适应西藏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面向的是西藏的广大农村,是西藏农村中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国家解决西藏的“三农”问题需要依靠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然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科学管理的道路必然要产生对西藏农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又是以西藏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西藏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制造业相比,其价值运动有着显著的生命特征和自然再生产特征,对西藏农业生产中价值运动的核算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西藏各高校当前培养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适应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要求。为了确保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满足西藏农村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加强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一、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西藏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西藏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一是将服务领域直指西藏农村,学生进校就要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在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内容的安排上就要充分体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内容。二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除了具备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外,还要求具备与西藏农業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相关的管理、推广、经济、法律、税收、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对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经济知识认识的一门课程。三是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去向上看,有部分人才是流向各类涉农的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涉农企业相关的经济知识。会计基础课程作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所接触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
2.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克服会计基础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对会计基础实践材料感性认识的要求。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有90%以上都是来自西藏农村区域的藏族学生,学生来校之前都没有任何的会计基础知识,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能凭空记忆,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如:在讲“账户的结构”时,教师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形账,说明“资产账户借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或者用一张账页进行简单的演示,说明在这张账页上该如何进行资产的登记和负债的登记,但究竟为什么这样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通过理论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很难说清,加之会计基础课程案例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远不如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加了解,所以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既能使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系统性的认识,学生按岗位实践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到新鲜、好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发挥藏族学生的语言优势,让学生用藏语解释实践材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能力获得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得到发展。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对会计的基本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可能会导致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说明,而学生将来毕业多数是在农村区域工作,学生就会认为所学并非所用,学生本身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就感觉枯燥,而所学又并非所用,自然影响教学质量,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得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它通过真实的会计基本工作资料的展示、仿真性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会计基本工作,通过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尤其在实践和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加入一些农业企业的案例进行说明和实践操作,既能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对会计基本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农村区域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4.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压力的要求。每年在西藏自治区和我校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上都会提供一些会计职业岗位,但敢于应聘的学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招聘岗位招募人才时,要求学生要有会计资格证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只接触了一些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兴趣本身就不太浓,在校也没考证的一些意识,一听说要有相关的会计资格证,自然打了退堂鼓;二是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没有胆量去应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曾有过在一些餐饮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汽车修理修配企业打工的经历,由于各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感觉各行各业的会计知识有较大的差异,觉得自身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不敢去应聘。三是我区近几年就业形式较好,学生把目标都放在一些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去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农业企业就业没有兴趣,更不会有将来到一些企业去独当一面的想法。因此,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拓宽学生对各行业的会计基本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现阶段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套操作性强的、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合适的专业教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每所学校都具备自主研发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条件和能力,我校一般选择用现成的教材,即买即用,节省教研成本,然而现有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的编制,多是采用某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践。实践中一般都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直接将原始凭证印制成教材,让学生从裁剪粘贴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教材选择的案例针对性不强,多是工业企业的案例而缺乏农业企业的案例,多数实践教材所设计的案例没有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只是强化一下课堂所学知识而已,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流程的选用有专项实践流程和综合实践流程两类,由于模拟实践的实际限制和会计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此外,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只需学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即可,至于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审核、监督及对农村区域专业的职业进行判断,在现有的会计基础实践教材中都没有体现。从专业的角度看,没有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
2.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单一。目前,我校开设的会计基础实践课程只有手工模拟实践,没有会计电算化,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还是靠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中只涉及如何进行会计分录的登记,忽视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手工模拟实践的层次较低,主要是会计核算知识的实践,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非会计专业,行业会计的实踐项目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工业企业会计的实践项目,农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实践项目没有涉及;实践项目局限在会计核算上,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如审计、税务等课程我校并未安排实践内容;教材提供的实践项目都未曾提及企业部门设置,凭证的传递流程,财会部门各岗位的设置等内容,导致实践项目的内容与企业错综复杂的实际业务相比较为单一,缺乏多层次、多岗位的综合实践,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缺乏有效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实践组织形式。会计基础课程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表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老师在台上通过手工操作材料的演示,让学生照着一步一步地操作,或是只以少数的几个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然后一步一步操作,但受制于手工材料演示效果的局限和多媒体演示数量的限制,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说仍然是在按照教师的意图安排一切,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购置实践材料时,考虑到实践经费的支出情况,会计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我校采取的是三人一个小组式的分组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体现不出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中有些同学不积极参加实践,而把实践内容交给其他组员去完成,达不到每个同学都能提高基本核算技能训练和多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师自身缺乏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实践操作知识。教师是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而且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他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和研究水平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和机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组合教学内容,也不能与企业实际操作结合指导实践课程,教师的指导和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导致实践课上容易出现空洞的说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院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没有内在需求的欲望,也没有外在环境的压力,不可避免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就企业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它集中反映企业的资金流量、财务状况、税负等方面的情况,涉及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也不便让来企业实践的外来人员知道,安排教师参与实践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1.创新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内容和实践项目。一是要结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要求,编写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实践教材,补充与农业经济组织相关的教学案例,增加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通过案例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认识的同时,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到一些农业经济组织会计操作的流程和案例,熟悉农业经济组织就业岗位的需求,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运用时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二是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就注重引入农业企业经营的案例,让学生对农业经济组织的一些实践操作案例和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加快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的程度。三是结合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常在一些饭店、建筑行业、修理修配行业勤工俭学的实际,为拓展学生对行业会计的认识,让这部分学生平时多关注所在企业的经济业务实际,自己对各类企业建账、记账的知识进行一些了解和认识,并让这部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交流自己勤工俭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会计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即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能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知识,也是对实践项目的很好补充。 2.构建会计基础理论认知、单项实践操作内容认知、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认知体系。理论知识是会计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要让学生对整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线进行梳理,从会计的内容、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等几个主线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单项实践操作是对会计资料综合内容的分解,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的实践环境,了解会计资料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各项内容逐一认识。可事先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原始憑证,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识,给学生发放一些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总账和明细账账页、会计报表等会计手工记账的材料,播放一些会计实践操作盘中的案例,让学生见识到原始凭证的类型及填制方法、记账凭证、各类账页和会计报表的基本格式及填制方法,能让学生很快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并能很快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单项材料认知的基础上,将整套会计参考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翻阅参考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整套会计工作资料有更强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要求的细致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思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创新意识。
3.构建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体系。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安排实践操作。一是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指将实训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填制融入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当场指导实训,其设置是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农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计划地设置课堂实训内容,通过课堂模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具体的操作技能。二是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农业经济组织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可通过进行一周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重点培养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然后进行综合模拟手工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熟练的应用和掌握。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方向性技能。对农区专业的学生可安排会计电算化系统模拟实习,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和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可在教学中安排农业企业会计模拟、纳税申报、审计、财务软件等1—2周不等的专业技能实训,实现从实训模拟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4.改进实践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我们采用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室内的手工模拟操作,教师为学生准备实习资料和实训指导书,安排学生集中练习各个岗位的会计工作,了解会计凭证、账簿的、报表的生成环节和相关手续,了解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将实践学生分组,三人为一小组,由教师指定实践材料,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工作分工与协作,实践中途将工作在小组内进行换岗实践。这样组织实践教学:一是为了节约实践教学经费;二是可以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更好地组织教学,免去了分批次实践花费的时间。但这样组织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三人的小组内,老师无法全程监控每一个小组的实践质量;二是小组内的成员中一些偷懒的学生自己不做,把工作全压在其他两位同学的身上甚至是就压在一个同学的身上,这样,做工作的同学感到任务很重,时间来不及,而不做工作的同学没有工作的责任心,也学不到实践操作的技能。因此,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改进实践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多申请实践经费,尽量采购更多的实践材料,以一人为一小组,完成所有的实践操作任务,这样就不会出现将工作推给他人的情况,但在操作中要注意学生抄袭他人实践材料的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演示每一个环节实践材料的操作,尽量让学生能实际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还可以在工作开始之前,将三人小组的工作分项指定到个人,对个人材料不全影响到他人实践材料操作的,可由其他人来帮助他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但负责该实践部分的同学实践成绩不能得分。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各小组收集一些行业会计操作的简单资料,并以收集到的资料开展会计操作流程的专题讨论会议。
5.加强与西藏农业企业的联合,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我校的会计基础课程实习以室内实践为主,学生少有到校外实习的机会,实践活动缺少与社会的联系,因此,应加强与西藏农业企业的联合,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调动教师的资源,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落实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把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习的场地,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农业生产型企业,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的自然属性,通过社会实践或课程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农场管理与分配体制,了解和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内容及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获得统一。还可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更好地锻炼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教师在授课中的自信心,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基于会计学科就业面较广,能提供较多的课外专业性实践机会,积极探寻长期的实习合作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实习工作,这些实习可以是参观、考察,也可以是上岗参与会计工作,它有别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可以较短,让学生在实习中增强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
[2]朱庆仙.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创新[J].会计之友,2012(12).
[3]苏尔俊.会计专业课实训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