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代中国文化可称得上是一部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引入及再筛选的西学东渐史,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大力传播,并深深植入了民众心中,进而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直至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西学东渐为背景来进行研究与探讨,则更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关键词】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近代开始,中国对待西方学说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由以往的排斥到接纳直至引进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得以在中国传播也正得益于此,此时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而进一步研究西学东渐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则更具现实意义。
1 西学东渐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
西学东渐开始于17世纪,以利玛窦和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将西方书籍带至我国为标志。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一些中国学者开始翻译外文书籍,鸦片战争更是促使一些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去关注、学习和研究西学,不经意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世纪7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已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不同方式提及社会主义。十九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译著中,第一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以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部分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目标是安民新学。二十世纪初,留日中国学生创办的《译书汇编》曾连载了有贺长雄翻译的《近世政治史》,便提到了马克思和万国工人总会,这是社会主义和第一国际第一次出现在华人创办的报刊上。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其构建的大同理想进行阐述时,吸收了社会主义相关思想并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梁启超在多篇文章中也对马克思及其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讨论,埋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种子。同期,很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在作品中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引用和阐述。五四运动前后,一批进步学者更是借助刊物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唯物史观。通过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很多学者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推崇者,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为人们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历史基础。
2 西学东渐有利于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的思想的一种深沉积淀,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而中西在这方面有明显区别。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得小农经济意识渗透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同时深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重道轻器”的特点,然而却不太重视科学技术。西方文化则以理性思维为主,看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多学说也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剧烈碰撞,并慢慢出现了交融,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上逐渐拓宽了道路。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探索中发现,必须要建立一种扎根传统、融汇东西、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够与西方思想文化产生共鸣,西学东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于西方思维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借助着西学东渐开启的这一思想模式,迈开了探索和推进其中国化的历史步伐。通过有识之士的不断尝试,使得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也是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不断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便一步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直至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3 西学东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效应
纵观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利用西方科学、政治、文化学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思想武器进行选择的内在需要。这其中引进了对近代中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科学和民主意识,成为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追求。而国人思想的启蒙正是得益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帮助人们冲破了专制主义的钳制,社会历史进步的价值观也就深入人心,这一切都在社会效应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铺垫,推动着人们去追求和信仰这一“安民新学”。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使得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感召,并引起他们极大关注和研究,也让更多中国人看到了这一引领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思想的胜利,意识到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并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4 西学东渐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顺应中国革命的内在要求
西学东渐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尤为激烈的时期,近代中国社会一直在寻找“去何处”的问题,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敲醒了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盲目崇拜西学的美梦,辛亥革命后民国社会的混乱局面及民主共和的名存实亡,又让他们陷入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之中。受十月革命的感召,李大钊公开宣称自己信奉马克思主义,并带动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西学东渐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进行自救的唯一出路,中国急需符合自己革命道路的指导思想。以李大钊、陈独秀以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之路,才是真正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解救中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西学东渐作为中国思潮的转型期,更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顺应中国社会革命实际的伟大思想变革。
5 西学东渐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
西学东渐不仅是中国思想界发展和变化的“除旧纳新”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对西方学说进行验证的过程。很多西学理论被带到了我国,一时间中国思想界成为了实践西方学说的场所。通过这一时期的思想碰撞,让中国诸多有识之士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了解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领略到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他们逐渐意识到很多西方学说其实无法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民主也救不了中国,他们先后摒弃了曾经迷信的西方文化,在鉴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觉而理性地倾向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近邻中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这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也鼓舞和激励着中国有识之士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奋勇前进。它不仅救赎了全世界,更是挽救了我国大多数的文化知识分子,使得这些学者转向了无产阶级宇宙观与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性选择。五四运动之后,我国便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走向的理论工具。 6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不同的目的及社会意义
尽管西学东渐在近代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其应给与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更要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本质不同不同。就真实历史而言,西学东渐并非一个绝对美好的文化传播历程,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殖民性质,可视为是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殖民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愚昧和蒙骗广大民众。但是,从另一角度上来看,西学东渐是中国广大有识之士为解决中华民族危难而学习西方文化的一段进程,这其中西方列强的文化殖民只是外因,中华民族面对的危机才是其内在诱因,因此其具有西方国家文化入侵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双重特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进入并影响中国。而具有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指导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的历史进程,与西学东渐具有完全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意义。
7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西学东渐的文化殖民性质,还是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影响,都必须站在客观角度上进行辩证的分析。西学东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入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并推动了这一伟大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实现了深远而巨大的历史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金荣.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30.
[2]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辨误[J].哲学研究,2008(10):35.
[3]陶德麟,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5.
[4]何萍.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11(05):48.
[5]余向红.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前进方向[D].武汉:武汉大学,2008:18.
[6]刘谷.“西学东渐”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误读[J].人民论坛,2009(08):61.
[7]何中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1994(01):25.
[8]谢地坤.再论西学东渐与现代中国哲学[J].哲学动态,2014(02):74.
近代中国文化可称得上是一部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引入及再筛选的西学东渐史,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大力传播,并深深植入了民众心中,进而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直至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西学东渐为背景来进行研究与探讨,则更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关键词】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近代开始,中国对待西方学说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由以往的排斥到接纳直至引进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得以在中国传播也正得益于此,此时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而进一步研究西学东渐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则更具现实意义。
1 西学东渐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
西学东渐开始于17世纪,以利玛窦和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将西方书籍带至我国为标志。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一些中国学者开始翻译外文书籍,鸦片战争更是促使一些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去关注、学习和研究西学,不经意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世纪7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已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不同方式提及社会主义。十九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译著中,第一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以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部分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目标是安民新学。二十世纪初,留日中国学生创办的《译书汇编》曾连载了有贺长雄翻译的《近世政治史》,便提到了马克思和万国工人总会,这是社会主义和第一国际第一次出现在华人创办的报刊上。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其构建的大同理想进行阐述时,吸收了社会主义相关思想并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梁启超在多篇文章中也对马克思及其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讨论,埋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种子。同期,很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在作品中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引用和阐述。五四运动前后,一批进步学者更是借助刊物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唯物史观。通过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很多学者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推崇者,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为人们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历史基础。
2 西学东渐有利于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的思想的一种深沉积淀,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而中西在这方面有明显区别。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得小农经济意识渗透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同时深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重道轻器”的特点,然而却不太重视科学技术。西方文化则以理性思维为主,看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多学说也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剧烈碰撞,并慢慢出现了交融,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上逐渐拓宽了道路。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探索中发现,必须要建立一种扎根传统、融汇东西、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够与西方思想文化产生共鸣,西学东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于西方思维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借助着西学东渐开启的这一思想模式,迈开了探索和推进其中国化的历史步伐。通过有识之士的不断尝试,使得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也是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不断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便一步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直至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3 西学东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效应
纵观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利用西方科学、政治、文化学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思想武器进行选择的内在需要。这其中引进了对近代中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科学和民主意识,成为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追求。而国人思想的启蒙正是得益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帮助人们冲破了专制主义的钳制,社会历史进步的价值观也就深入人心,这一切都在社会效应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铺垫,推动着人们去追求和信仰这一“安民新学”。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使得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感召,并引起他们极大关注和研究,也让更多中国人看到了这一引领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思想的胜利,意识到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并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4 西学东渐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顺应中国革命的内在要求
西学东渐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尤为激烈的时期,近代中国社会一直在寻找“去何处”的问题,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敲醒了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盲目崇拜西学的美梦,辛亥革命后民国社会的混乱局面及民主共和的名存实亡,又让他们陷入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之中。受十月革命的感召,李大钊公开宣称自己信奉马克思主义,并带动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西学东渐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进行自救的唯一出路,中国急需符合自己革命道路的指导思想。以李大钊、陈独秀以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之路,才是真正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解救中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西学东渐作为中国思潮的转型期,更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顺应中国社会革命实际的伟大思想变革。
5 西学东渐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
西学东渐不仅是中国思想界发展和变化的“除旧纳新”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对西方学说进行验证的过程。很多西学理论被带到了我国,一时间中国思想界成为了实践西方学说的场所。通过这一时期的思想碰撞,让中国诸多有识之士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了解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领略到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他们逐渐意识到很多西方学说其实无法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民主也救不了中国,他们先后摒弃了曾经迷信的西方文化,在鉴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觉而理性地倾向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近邻中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这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也鼓舞和激励着中国有识之士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奋勇前进。它不仅救赎了全世界,更是挽救了我国大多数的文化知识分子,使得这些学者转向了无产阶级宇宙观与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性选择。五四运动之后,我国便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走向的理论工具。 6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不同的目的及社会意义
尽管西学东渐在近代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其应给与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更要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本质不同不同。就真实历史而言,西学东渐并非一个绝对美好的文化传播历程,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殖民性质,可视为是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殖民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愚昧和蒙骗广大民众。但是,从另一角度上来看,西学东渐是中国广大有识之士为解决中华民族危难而学习西方文化的一段进程,这其中西方列强的文化殖民只是外因,中华民族面对的危机才是其内在诱因,因此其具有西方国家文化入侵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双重特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进入并影响中国。而具有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指导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的历史进程,与西学东渐具有完全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意义。
7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西学东渐的文化殖民性质,还是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影响,都必须站在客观角度上进行辩证的分析。西学东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入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并推动了这一伟大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实现了深远而巨大的历史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金荣.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30.
[2]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辨误[J].哲学研究,2008(10):35.
[3]陶德麟,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5.
[4]何萍.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11(05):48.
[5]余向红.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前进方向[D].武汉:武汉大学,2008:18.
[6]刘谷.“西学东渐”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误读[J].人民论坛,2009(08):61.
[7]何中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1994(01):25.
[8]谢地坤.再论西学东渐与现代中国哲学[J].哲学动态,2014(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