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贤娣老师为花山中学78届校友,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平易近人,慧爱学生
印象最深的是桂老师的至理名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
她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从教30年来,桂贤娣老师在教学中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和“因生给爱十法”,尤以“因生给爱十法”而著称。
情景一: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这时,桂老师悄悄地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桂老师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从那天起,她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她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情景二:有一次,班上的男生叶辉腿骨折了,不能走路。每天上厕所时,桂贤娣就背着他到男生厕所门口,再让其他男生扶他进去;放学了,她又背着叶辉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辅导他做作业。渐渐进入冬季,桂贤娣拆掉自己的旧毛衣,为叶辉编织了一条长围巾。当叶辉的爸爸骑自行车接他时,桂贤娣就把围巾绑在叶辉的腿上……100多天过去,叶辉的腿康复了,桂贤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激励性家访成为一种鞭策,也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后进生张欣自从桂贤娣家访后,进步更大了,桂贤娣再次家访,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方便,特意送给了桂老师一个手电筒。她自信地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
家访中,要选择五个不同的时机。”桂贤娣说,学生的情绪特别反常要及时家访;学生考试来临要提前家访;特殊情况要追踪连续家访;班级中途转来的新生要及时家访,了解转学的原因;接新班要家访,了解有没有严重病史的学生。
桂贤娣说,家访中要牢记“三项保密四避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家庭不健全及学生不愿透露的事要保密;如发现学生所谓的早恋、身患严重疾病、进入高年级生理发生变化、成绩突然下降,这四种情况下要避开学生家访。“对于条件特别殷实的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家庭,父母正陷入婚姻低谷的家庭,要尊重个别家长的意愿,不进门拜访。”
从教30多年,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学生,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家校互通,心诚则灵
尊重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熟悉桂贤娣的人都知道,她家访的原则是“生进师访”,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她认为,激励性家访是一种鞭策,也是学生的荣耀,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临近家长会,桂老师会亲手制作“请柬”,家长们积极为班级献言献策。
能否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与每一位学生家长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高度一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利用假期进行家访,与每个家长取得联系。开学初,我会抢在第一时间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我的电话,并宣布我家访的四条原则:一是学生进步了,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二是家访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三是家访地点在孩子的房间,因为我要查看孩子学习、睡觉等情况;四是家访时,决不接受家长请吃饭、送礼品,只需一杯白开水或者一两个苹果。除了第一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家访外,我一般都是在学生进步时才去家访,而且从不在家长面前告状,所以学生都把我的家访当成一种荣耀,非常欢迎我去家访。
再见桂贤娣老师恰逢市级专家来校教学视导,桂老师作为特聘督学亲临指导年轻语文老师教学。她依然朴实亲切,课上仔细聆听,时而投以赞许的目光,时而低头沉思详作笔记,足见她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课后她耐心指导并答疑解惑,一腔热情触动心弦,让年轻老师们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因美名享誉全国,以桂贤娣老师为人物原型的电影《班主任》于2014年发行。励志前行,不忘初心。历届花中学子为之动容,广袤的中华大地无数为人父母为之感动。感恩于心,感谢有你!
作为一名从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当代人民教师的典范,桂贤娣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从教30年来,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我真的是愧疚。”
退休多年的教师万俞云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往事。一个严冬的下午,桂贤娣与同事一起去家访,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这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还在幼儿园。她便急忙赶往幼儿园,孩子当时就在马路边痴痴地等着妈妈。桂贤娣不顾路上穿梭的车辆,横穿过马路,上前一把搂住女儿,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在桂贤娣的怀里号啕大哭:“妈妈,我数了17辆70路车,你还没有来,我就来车站等你了。”桂贤娣抱着浑身冰冷的女儿,愧疚万分:“媽妈对不起你。”
有人劝她,现在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途经太多了,没有必要劳心费神去家访。但桂贤娣总是微笑着回答:“大灵通,小灵通,永远也代替不了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平易近人,慧爱学生
印象最深的是桂老师的至理名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
她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从教30年来,桂贤娣老师在教学中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和“因生给爱十法”,尤以“因生给爱十法”而著称。
情景一: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这时,桂老师悄悄地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桂老师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从那天起,她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她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情景二:有一次,班上的男生叶辉腿骨折了,不能走路。每天上厕所时,桂贤娣就背着他到男生厕所门口,再让其他男生扶他进去;放学了,她又背着叶辉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辅导他做作业。渐渐进入冬季,桂贤娣拆掉自己的旧毛衣,为叶辉编织了一条长围巾。当叶辉的爸爸骑自行车接他时,桂贤娣就把围巾绑在叶辉的腿上……100多天过去,叶辉的腿康复了,桂贤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激励性家访成为一种鞭策,也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后进生张欣自从桂贤娣家访后,进步更大了,桂贤娣再次家访,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方便,特意送给了桂老师一个手电筒。她自信地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
家访中,要选择五个不同的时机。”桂贤娣说,学生的情绪特别反常要及时家访;学生考试来临要提前家访;特殊情况要追踪连续家访;班级中途转来的新生要及时家访,了解转学的原因;接新班要家访,了解有没有严重病史的学生。
桂贤娣说,家访中要牢记“三项保密四避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家庭不健全及学生不愿透露的事要保密;如发现学生所谓的早恋、身患严重疾病、进入高年级生理发生变化、成绩突然下降,这四种情况下要避开学生家访。“对于条件特别殷实的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家庭,父母正陷入婚姻低谷的家庭,要尊重个别家长的意愿,不进门拜访。”
从教30多年,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学生,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家校互通,心诚则灵
尊重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熟悉桂贤娣的人都知道,她家访的原则是“生进师访”,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她认为,激励性家访是一种鞭策,也是学生的荣耀,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临近家长会,桂老师会亲手制作“请柬”,家长们积极为班级献言献策。
能否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与每一位学生家长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高度一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利用假期进行家访,与每个家长取得联系。开学初,我会抢在第一时间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我的电话,并宣布我家访的四条原则:一是学生进步了,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二是家访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三是家访地点在孩子的房间,因为我要查看孩子学习、睡觉等情况;四是家访时,决不接受家长请吃饭、送礼品,只需一杯白开水或者一两个苹果。除了第一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家访外,我一般都是在学生进步时才去家访,而且从不在家长面前告状,所以学生都把我的家访当成一种荣耀,非常欢迎我去家访。
再见桂贤娣老师恰逢市级专家来校教学视导,桂老师作为特聘督学亲临指导年轻语文老师教学。她依然朴实亲切,课上仔细聆听,时而投以赞许的目光,时而低头沉思详作笔记,足见她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课后她耐心指导并答疑解惑,一腔热情触动心弦,让年轻老师们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因美名享誉全国,以桂贤娣老师为人物原型的电影《班主任》于2014年发行。励志前行,不忘初心。历届花中学子为之动容,广袤的中华大地无数为人父母为之感动。感恩于心,感谢有你!
作为一名从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当代人民教师的典范,桂贤娣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从教30年来,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我真的是愧疚。”
退休多年的教师万俞云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往事。一个严冬的下午,桂贤娣与同事一起去家访,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这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还在幼儿园。她便急忙赶往幼儿园,孩子当时就在马路边痴痴地等着妈妈。桂贤娣不顾路上穿梭的车辆,横穿过马路,上前一把搂住女儿,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在桂贤娣的怀里号啕大哭:“妈妈,我数了17辆70路车,你还没有来,我就来车站等你了。”桂贤娣抱着浑身冰冷的女儿,愧疚万分:“媽妈对不起你。”
有人劝她,现在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途经太多了,没有必要劳心费神去家访。但桂贤娣总是微笑着回答:“大灵通,小灵通,永远也代替不了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