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种形式中,诗歌教学若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难度尚大,而胡明道老师的诗歌教学给诗歌教改指明了一条道路:学习诗歌离不开想像和创造,想像和创造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完成;除此之外,诗歌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可达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诗歌赏析。
一、多媒体给诗歌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也就是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充分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诗歌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了解,借助课文注释,通过老师的点拨,使学生由此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变聚敛思维为创造思维,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对诗歌内容不断充实并标新立异,从而达到领略诗歌的佳处,领会诗歌的意境的目的。
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可展现出“日间郊游”“黄昏误入藕花处”“回舟惊醒鸥鹭”三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则有划船时的水声,游人的叫喊声,鸥鹭“唿啦啦”的起飞声,形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由此感受这一情趣横生、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当学生们调动各种感官,通过描绘,模拟表述这些内容时,这首诗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创造出有图像、有声音、有气味、有感觉的立体的诗歌MTV。学生为自己的精彩创造而激动不已,课堂上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真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然后再鼓励有音乐才华的学生为这首词配上适当旋律的音乐伴奏,试想在婉转动听的乐曲——《雨打芭蕉》的配乐下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那优美的旋律和深情地朗诵会再次将同学们带入那优美的意境。学生此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教学效果异常显著。
语文课本身就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一方面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另一方面要用适当的手段使学生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包含的文学性、藝术性等感性方面的知识,,多媒体教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语文课将知识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统一起来。多媒体教学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它将以其显著有效的优越性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
二、采用比较阅读,可达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诗歌赏析
如果说课内知识要受考试制约而削减了本学科的趣味性的话,那么课内外的古诗词比较阅读则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学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曹操的《观沧海》后,老师可布置对两首诗进行诗歌形式、表达方式、诗歌主旨、结构、画面、语言、风格等七项内容的比较。显然,达到这个欣赏水平是较广范围和较高层次的诗歌赏析。又如,古诗词是中华文字的精髓,历来受人们青睐。学生自幼受熏陶,接触了许多古代诗词。但曲虽是诗词的近亲,学生却极少接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文化精髓,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第五册的古代诗词曲五首时,可指导他们在诗词曲三者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又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既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又掌握了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使知识得到引申与拓宽。进行比较阅读时,大部分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群体自由讨论,无拘无束,驰骋思维,尽情发挥。学生既是发现者又是参与者,潜在的好胜心、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胆小的跃跃欲试,胆大的畅所欲言。正因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大增,学习能力与水平也日益提高。
比较阅读是迁移与活用知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个很好地、全面的检验。比较阅读的方式灵活多变,老师只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慢慢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时质疑、析疑、释疑这几个步骤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集思广益、群体作业。学生们回答问题思维敏捷、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热情高,无拘无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望强,组织语言快,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活泼、自信。
诗歌教改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比较阅读所表现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为诗歌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
一、多媒体给诗歌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也就是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充分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诗歌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了解,借助课文注释,通过老师的点拨,使学生由此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变聚敛思维为创造思维,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对诗歌内容不断充实并标新立异,从而达到领略诗歌的佳处,领会诗歌的意境的目的。
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可展现出“日间郊游”“黄昏误入藕花处”“回舟惊醒鸥鹭”三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则有划船时的水声,游人的叫喊声,鸥鹭“唿啦啦”的起飞声,形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由此感受这一情趣横生、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当学生们调动各种感官,通过描绘,模拟表述这些内容时,这首诗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创造出有图像、有声音、有气味、有感觉的立体的诗歌MTV。学生为自己的精彩创造而激动不已,课堂上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真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然后再鼓励有音乐才华的学生为这首词配上适当旋律的音乐伴奏,试想在婉转动听的乐曲——《雨打芭蕉》的配乐下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那优美的旋律和深情地朗诵会再次将同学们带入那优美的意境。学生此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教学效果异常显著。
语文课本身就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一方面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另一方面要用适当的手段使学生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包含的文学性、藝术性等感性方面的知识,,多媒体教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语文课将知识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统一起来。多媒体教学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它将以其显著有效的优越性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
二、采用比较阅读,可达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诗歌赏析
如果说课内知识要受考试制约而削减了本学科的趣味性的话,那么课内外的古诗词比较阅读则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学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曹操的《观沧海》后,老师可布置对两首诗进行诗歌形式、表达方式、诗歌主旨、结构、画面、语言、风格等七项内容的比较。显然,达到这个欣赏水平是较广范围和较高层次的诗歌赏析。又如,古诗词是中华文字的精髓,历来受人们青睐。学生自幼受熏陶,接触了许多古代诗词。但曲虽是诗词的近亲,学生却极少接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文化精髓,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第五册的古代诗词曲五首时,可指导他们在诗词曲三者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又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既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又掌握了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使知识得到引申与拓宽。进行比较阅读时,大部分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群体自由讨论,无拘无束,驰骋思维,尽情发挥。学生既是发现者又是参与者,潜在的好胜心、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胆小的跃跃欲试,胆大的畅所欲言。正因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大增,学习能力与水平也日益提高。
比较阅读是迁移与活用知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个很好地、全面的检验。比较阅读的方式灵活多变,老师只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慢慢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时质疑、析疑、释疑这几个步骤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集思广益、群体作业。学生们回答问题思维敏捷、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热情高,无拘无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望强,组织语言快,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活泼、自信。
诗歌教改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比较阅读所表现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为诗歌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