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水平,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日常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相关探讨分析,力求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努力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作文能力;培养策略
提起作文,学生常为“无米下锅”而犯愁。而语文教师也常常面对一篇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作文无从下笔评改。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文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培养作文兴趣、引导积累材料、注意观察生活、勤于练笔写作,让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在提倡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不倦的热情轻松写作,进而提高作文的积极性呢?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本人略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提倡快乐作文
(1)更新作文理念
一是变“主题”为“情趣”写作。让学生自主写作,不受或尽量少受老师的束缚。写作目标要放开,教师不能预先给学生划定写作蓝本,不能搞一刀切,规定学生必须写成这样那样,必须用具体文体来写,更不能搞主题的限定。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目标。学生会因自选体裁、表现方式而激发出兴趣,从而写出色彩纷呈的文章来,而不是一个模式的套语。
提倡说真话,表真情,“童言无忌”。只要感到的趣的、美好的、精彩的、感动的都可以写出来。二是解除“真人真事”禁令,我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可以写,书上、电视媒体上看到的、大街听的事也可以说。假设一个情境,虚构一下也可以。
(2)实施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就是情境作文、游戏作文。快乐作文的模式是“先做后写”,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图片、音像、影视、图书等直观材料,也可以借助现场的实践活动。如参观、采访、旅游、摄影、辩论、演讲、劳作、家务、演示、游戏等。耳濡目染,酝酿情感,触发写作欲望。
二、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快乐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的必需。习作的素材来源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场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兴趣入手,说身边事,写身边人,吐心中话。养成良好的习惯。堅持让学生天天练笔,不断积累。我为了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在平时让学生坚持:仿写、续写、扩写、阅读采集、写句训练、日记、周记、看图作文、看演示写作文、活动后写作文、读后感、观后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现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内容空洞、情感缺乏、层次不清、条理不强,不能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这都充分暴露了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以上活动外,还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对联”、“即席写小诗”、“随景诵诗歌”、“创设环境引名言”、“引名诗”等活动。这些课内语文活动的有效展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被动变成了主动。语文的写作能力不提高也难了。
三、指导学生注重观察、思考和记录,养成积累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名言名句可以脱口而出,而到了真正写作时,却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这就是平时不注重积累的表现。许多学生对某些人物、事迹有些许印象,但都是模模糊糊、记忆不清的,以致想用的时候却无法派上用场,这就是没有深入观察、思考和记录的结果。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在写作上有所进步,才能厚积薄发。
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习惯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关注课堂和课间的生活细节,如每天寝室的生活细节和校园的新变化、新事物,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小时事等。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因此,在观察的同时,还要懂得思考。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如果不把这些见解及时记录下来,它们就会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写随笔的好习惯,把每天的灵感、感受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四、及时鼓励与点评;增强学生作文信心
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笔者的学生对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笔者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笔者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划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下次我还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位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批改评语效果要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广泛越好。”
五、结语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即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所感写出来,于己是一种释放,于他人是共享。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金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5).
[2]朱丽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文学,2017(3):147-147.
[3]于波.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教育,2017(12):59-59.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柏林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作文能力;培养策略
提起作文,学生常为“无米下锅”而犯愁。而语文教师也常常面对一篇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作文无从下笔评改。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文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培养作文兴趣、引导积累材料、注意观察生活、勤于练笔写作,让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在提倡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不倦的热情轻松写作,进而提高作文的积极性呢?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本人略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提倡快乐作文
(1)更新作文理念
一是变“主题”为“情趣”写作。让学生自主写作,不受或尽量少受老师的束缚。写作目标要放开,教师不能预先给学生划定写作蓝本,不能搞一刀切,规定学生必须写成这样那样,必须用具体文体来写,更不能搞主题的限定。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目标。学生会因自选体裁、表现方式而激发出兴趣,从而写出色彩纷呈的文章来,而不是一个模式的套语。
提倡说真话,表真情,“童言无忌”。只要感到的趣的、美好的、精彩的、感动的都可以写出来。二是解除“真人真事”禁令,我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可以写,书上、电视媒体上看到的、大街听的事也可以说。假设一个情境,虚构一下也可以。
(2)实施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就是情境作文、游戏作文。快乐作文的模式是“先做后写”,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图片、音像、影视、图书等直观材料,也可以借助现场的实践活动。如参观、采访、旅游、摄影、辩论、演讲、劳作、家务、演示、游戏等。耳濡目染,酝酿情感,触发写作欲望。
二、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快乐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的必需。习作的素材来源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场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兴趣入手,说身边事,写身边人,吐心中话。养成良好的习惯。堅持让学生天天练笔,不断积累。我为了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在平时让学生坚持:仿写、续写、扩写、阅读采集、写句训练、日记、周记、看图作文、看演示写作文、活动后写作文、读后感、观后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现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内容空洞、情感缺乏、层次不清、条理不强,不能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这都充分暴露了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以上活动外,还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对联”、“即席写小诗”、“随景诵诗歌”、“创设环境引名言”、“引名诗”等活动。这些课内语文活动的有效展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被动变成了主动。语文的写作能力不提高也难了。
三、指导学生注重观察、思考和记录,养成积累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名言名句可以脱口而出,而到了真正写作时,却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这就是平时不注重积累的表现。许多学生对某些人物、事迹有些许印象,但都是模模糊糊、记忆不清的,以致想用的时候却无法派上用场,这就是没有深入观察、思考和记录的结果。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在写作上有所进步,才能厚积薄发。
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习惯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关注课堂和课间的生活细节,如每天寝室的生活细节和校园的新变化、新事物,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小时事等。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因此,在观察的同时,还要懂得思考。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如果不把这些见解及时记录下来,它们就会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写随笔的好习惯,把每天的灵感、感受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四、及时鼓励与点评;增强学生作文信心
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笔者的学生对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笔者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笔者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划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下次我还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位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批改评语效果要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广泛越好。”
五、结语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即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所感写出来,于己是一种释放,于他人是共享。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金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5).
[2]朱丽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文学,2017(3):147-147.
[3]于波.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教育,2017(12):59-59.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柏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