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不断规划与创新,致使社区的管理工作成为创新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在社会的推动与发展下,创新其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对法律保障的构建与运行。通过对城市社区实施创新性的管理,合理配置自治组织管理的权利,进而使其自治组织更积极的参与到现代化的社区管理中。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自治组织;法律保障
引言
城市社区的管理与规划创新是目前社区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基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在基层中成立自治组织,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其正常成立与运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自主性的要求。本文以针对城市社区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法律保障实施现状与问题,展开积极的研讨;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创新管理的新思路,去解决已有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快构建法治、自治社区管理的脚步。
一、城市社区管理中自治组织建立运行法律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城市的现阶段的社区自治管理中,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存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宪法》立法和条文解释的局限性,致使社区自治与自治权在法律上缺乏清晰的界定和表述,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较多的社区自治权纠纷,宪法层面对社区自治权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和固定,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从其他部门法来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降,与社区建设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实务层面的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引,明确了社区居委会与政府间的法律关系,使社区委员会的地位与工作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不仅改变了城市社区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还拓展了社区管理者工作的职能;不仅为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还加快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虽然以上法律法规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有利的支撑,但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其中的部分法规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社区居委、居民自治组织与政府的职能分配、法律地位上界定不明确。此外,居民自治组织运行的法律保障方面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从事自治组织对政府的管理职能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出现了自身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致使社区履行自身管理职责动力不足;同时,由于立法的不配套,使得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存在问题,如《选举法》的颁布与实行,对自治组织的运行构成了较大的阻碍,为居民管理、物业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立法滞后、立法冲突导致了社区管理法律保障的滞后,这影响到创新思想在管理模式中的融入,降低了居民自己参与的主动性。
二、完善自治组织建立运行的法律保障在社区管理中的意义
基于我国城市在社区管理工作上的现状以及问题,将通过完善社区自治组织的方式,实现法律保障机制视角下的社区管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完善的主要目的及意义:在社区居民中切实落实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恢复居民自主权与决策权,真正实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自主自治。与此同时,通过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培育社区管理新环境,构建自我约束与管理、服务与教育具有创新性的社区管理及自治制度,以及达到社区民主管理的需求。此外,完善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使政府与社区管理机构在职能分配、工作开展方面达到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居民缺少自治管理能力的社区,政府机构和党组织能够成为协助社区居民自治的有利保障,争取居民对党政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最终,使得社区居民其自治组织和自治权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从而将党中央、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在社会中的管理关系协调好。
三、研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加快法治社区的构建步伐
(一)社区自治组织建立时的法律保障
虽然许多自治组织是在社区管理机构辅助下建立的,但其自治性应当受到法律的良好保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居民的自主选择权应当依法保障。在创新管理思维指导下应当优化居委会的管理机构,充分辅助居民自治组织的建立,以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例如:《物权法》着重强调对财产权利的平等保护。以保护公民财产合法权益为基础原则,为经济体系在社会注意市场环境下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而展现物权法将宪法的私产保护进行具体化。因此,在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上,充分考虑到居民合法产权权利的保护,在组织服务上更加有效。
(二)社区自治组织运行时的法律保障
创新管理思想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加快现今社会对社区构建的步伐。社区的自治组织通过运行居委会组织法,从而切实保障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居民管理工作实现自身民主权。例如:利用《居委会组织法》有效解决管理中的纠纷与自治问题,协助政府以及社区维持好居民治安工作以及有利于居民利益的工作。居民计划生育、社区公共卫生以及教育工作等,通过提出合理性建议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进一步维护社区居民中自治权益。由于法律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是对其自治的保障,因此,务必要在社区自治组织中运行居委会组织法,进而实现自治、法治的协调与统一发展,同时为社区自治组织提供可行性管理指导。
(三)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法律保障指数评价制度
社区管理模式其创新思路目的是要加快构建法治社区的步伐,通过自治组织建立适宜的指数评价制度作以反作用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该评价指数旨在体现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的趋势,不仅要有利于自治组织的发展,还能为法治社区的构建提供支撑。因此,该法律保障指数要想在社区管理中得以实施,须有顺畅合理的制度,并结合现今执行的社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持法治社区管理的平衡。此评价制度的建立,促进法治社区与自治组织在创新管理模式下协调发展。将社区管理法运用在指数评价制度中,使自治组织具有保障社区居民的权利、责任,展现法律治理在自治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从发展的路径看,该制度的建立有益于社区管理的发展,其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将创新管理的思想融合在文明、和谐的社区构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城市的社区管理最终的创新目标是实现自治、法治的新管理,而社区的自治组织是需要居民通过自主进行组建和运行的。在构建与运行社区自治组织法律保障的切实行动中,可以通过完善其法律保障体系,使其在创新性的社区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为快速实现小康的城市生活,社区的管理也在加快构建法治社区的脚步与步伐,进而使管理得到法律的保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社区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余颖,曹春霞.城市社区规划和管理创新[J].规划师论坛,2013,10(3):5—10.
[2] 汤艳红.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以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新要求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争鸣园地,2012,8(12):110—118.
[3] 李鑫华.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10):1—44.
[4] 王鹏杰.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研究述评[J].城市社区建设研究,2015,3(5):47—54.
[5] 尹作亮.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上饶示范学院学报,2015,2(1):67—70.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自治组织;法律保障
引言
城市社区的管理与规划创新是目前社区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基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在基层中成立自治组织,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其正常成立与运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自主性的要求。本文以针对城市社区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法律保障实施现状与问题,展开积极的研讨;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创新管理的新思路,去解决已有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快构建法治、自治社区管理的脚步。
一、城市社区管理中自治组织建立运行法律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城市的现阶段的社区自治管理中,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存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宪法》立法和条文解释的局限性,致使社区自治与自治权在法律上缺乏清晰的界定和表述,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较多的社区自治权纠纷,宪法层面对社区自治权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和固定,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从其他部门法来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降,与社区建设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实务层面的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引,明确了社区居委会与政府间的法律关系,使社区委员会的地位与工作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不仅改变了城市社区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还拓展了社区管理者工作的职能;不仅为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还加快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虽然以上法律法规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有利的支撑,但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其中的部分法规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社区居委、居民自治组织与政府的职能分配、法律地位上界定不明确。此外,居民自治组织运行的法律保障方面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从事自治组织对政府的管理职能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出现了自身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致使社区履行自身管理职责动力不足;同时,由于立法的不配套,使得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存在问题,如《选举法》的颁布与实行,对自治组织的运行构成了较大的阻碍,为居民管理、物业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立法滞后、立法冲突导致了社区管理法律保障的滞后,这影响到创新思想在管理模式中的融入,降低了居民自己参与的主动性。
二、完善自治组织建立运行的法律保障在社区管理中的意义
基于我国城市在社区管理工作上的现状以及问题,将通过完善社区自治组织的方式,实现法律保障机制视角下的社区管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完善的主要目的及意义:在社区居民中切实落实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恢复居民自主权与决策权,真正实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自主自治。与此同时,通过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培育社区管理新环境,构建自我约束与管理、服务与教育具有创新性的社区管理及自治制度,以及达到社区民主管理的需求。此外,完善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使政府与社区管理机构在职能分配、工作开展方面达到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居民缺少自治管理能力的社区,政府机构和党组织能够成为协助社区居民自治的有利保障,争取居民对党政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最终,使得社区居民其自治组织和自治权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从而将党中央、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在社会中的管理关系协调好。
三、研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加快法治社区的构建步伐
(一)社区自治组织建立时的法律保障
虽然许多自治组织是在社区管理机构辅助下建立的,但其自治性应当受到法律的良好保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居民的自主选择权应当依法保障。在创新管理思维指导下应当优化居委会的管理机构,充分辅助居民自治组织的建立,以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例如:《物权法》着重强调对财产权利的平等保护。以保护公民财产合法权益为基础原则,为经济体系在社会注意市场环境下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而展现物权法将宪法的私产保护进行具体化。因此,在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上,充分考虑到居民合法产权权利的保护,在组织服务上更加有效。
(二)社区自治组织运行时的法律保障
创新管理思想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加快现今社会对社区构建的步伐。社区的自治组织通过运行居委会组织法,从而切实保障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居民管理工作实现自身民主权。例如:利用《居委会组织法》有效解决管理中的纠纷与自治问题,协助政府以及社区维持好居民治安工作以及有利于居民利益的工作。居民计划生育、社区公共卫生以及教育工作等,通过提出合理性建议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进一步维护社区居民中自治权益。由于法律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是对其自治的保障,因此,务必要在社区自治组织中运行居委会组织法,进而实现自治、法治的协调与统一发展,同时为社区自治组织提供可行性管理指导。
(三)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法律保障指数评价制度
社区管理模式其创新思路目的是要加快构建法治社区的步伐,通过自治组织建立适宜的指数评价制度作以反作用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该评价指数旨在体现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的趋势,不仅要有利于自治组织的发展,还能为法治社区的构建提供支撑。因此,该法律保障指数要想在社区管理中得以实施,须有顺畅合理的制度,并结合现今执行的社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持法治社区管理的平衡。此评价制度的建立,促进法治社区与自治组织在创新管理模式下协调发展。将社区管理法运用在指数评价制度中,使自治组织具有保障社区居民的权利、责任,展现法律治理在自治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从发展的路径看,该制度的建立有益于社区管理的发展,其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将创新管理的思想融合在文明、和谐的社区构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城市的社区管理最终的创新目标是实现自治、法治的新管理,而社区的自治组织是需要居民通过自主进行组建和运行的。在构建与运行社区自治组织法律保障的切实行动中,可以通过完善其法律保障体系,使其在创新性的社区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为快速实现小康的城市生活,社区的管理也在加快构建法治社区的脚步与步伐,进而使管理得到法律的保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社区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余颖,曹春霞.城市社区规划和管理创新[J].规划师论坛,2013,10(3):5—10.
[2] 汤艳红.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以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新要求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争鸣园地,2012,8(12):110—118.
[3] 李鑫华.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10):1—44.
[4] 王鹏杰.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研究述评[J].城市社区建设研究,2015,3(5):47—54.
[5] 尹作亮.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上饶示范学院学报,2015,2(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