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阑珊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终关怀,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临终之际的人文关怀,是对生命最后一程的尊重与敬畏。当我真正作为一名临终关怀的志愿者和调查者的时候,我才发现临终关怀的意义不止于此。
  临终关怀追求的不是激烈的、或许会给病人增添痛苦和负担的、或者没有任何意义的治疗,而是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有着很高的要求,希望以此来缓解病人的病情。它旨在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我IE了使病人内心安宁地面对死亡,医务人员还要善于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病人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烦恐。真正地做到让病人走得有尊严,走得温暖。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与现状,我们以团队的形式数次走访了北京市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在上午八点到十点的老人活动时间内,为他们表演了几个简短的节目。节目并不算很精彩,但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几位老人用手打着节拍,一直微笑着注视着我们。虽然他们可能看不清我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听不清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但我们很确定,我们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带给了他们温暖和快乐。在随后对医生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自成立以来,已经接待了五十万余名同我们一样的志愿者,他们和我们一样,想用自己的力量和温度温暖这些老人的最后一程。
  采访之余,我在大厅遇到一位散步的老爷爷,附近的医护人员告诉我们,这位老爷爷已经九十八岁了,每顿饭都要喝一点白酒,从来不做不喜欢的事,活着,就图个自己高兴。这样,就算走了,也不亏啊,老爷爷笑着说。我想,这就是临终关怀的最终目的所在吧,生如夏花般绚烂,哪怕是最后一程。死如秋叶般静美,不逃避,不恐惧,从容泰然。
  临终关怀作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是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但我们通过广发问卷,采访医生,护工,志愿者等临终关怀相关人物代表,走访临终关怀医院等方式进行了社会调查并了解到,当今的中国,临终关怀仍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各个地区卫生资源的分布有着天壤之别;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循序渐进,进行分类指导地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除此之外,社会支持乏力,旧的传统观念的干扰,缺乏专业人员和相应卫生法规等都是我国临终关怀当前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走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为了逐步改变消极的死亡观念,我们要加强国民的死亡教育
  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就是要通过死亡教育,转变人们乐生恶死的传统观念。如今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死亡教育。
  二、通过过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建立临终关怀机构
  到目前为止,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里,只有100多所临终关怀机构,这一数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的需求。
  三、迎接护理挑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四、对伦理环境做出改变,使医疗保健体系朝着一体性的方向发展
  预防、治疗和临终关怀构成了社会卫生保健体系的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治不好则临终关怀。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化全息服务机构应该得以扶持
  结合我国临终关怀实际情况,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基本成员应该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师。另外,志愿者和患者家属有时也可纳为临终关怀团队成员之一。
  六、加强社会舆论导向
  现在看来,我国的临终关怀可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当今世界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口老龄化。中国达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26亿,占人口总数的2.7%,中国已经是人口老龄化国家。预计2050年,世界近24%的老年人都将是中国人,约有4.5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终关怀服务在我国有很大需求。其次,临终关怀的发展必定会依托于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且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进入了小康社会,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又多了一个死亡质量的问题,而临终关怀正是关注着人们死的质量,所以临终关怀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企业的公共关系危机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呈现出一种“所有人到所有人的传播”的特点,媒体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宣传而是交流。这使得企业要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而新媒体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媒体渠道,但这对企业而言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借2012年麦当劳对“3·15”公关危机的处理为例,对新媒体条件下的危机公关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公共关系  一、新媒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管人员野蛮执法的消息频见于报端和网络。这也一度成为时代热点,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找到城管执法与商贩经营之间冲突的成因及对策便显得颇具现实意义:有利于减少城管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益和经济增长。本文以比例原则为分析工具,分别从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最小损害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力求找到相应对策以真正促进这一现象的缓解。 
期刊
摘 要:企业物流管理就是保证企业实现满足生产经营的物流需求,控制企业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率,不断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着眼点,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尽可能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物流成本优与服务水平高的有机结合与平衡,创造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物流;运输;仓储;对策  一、物流基本简介  (一)物流概念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
期刊
摘 要: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完成我旗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据统计资料初步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61.0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下降15.09%。单位产值能耗1.21万元/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12%。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双降趋势。预计全年我旗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趋
期刊
摘 要: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由于地缘关系有着密切的往来。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眼中的中国形象已成为当务之急。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力军,又为我们了解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及跨文化交际学,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对中国的政治主题报道为例,探索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中
期刊
摘 要:多源流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变迁理论,为我们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变迁的动力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分析表明,历史问题和焦点事件构成了知识产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官员、众多学者和公众的主张构成了知识产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情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国家发展战略构成了知识产权政策的政治源流。三股源流的交汇,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之窗。  关键词:知识产权
期刊
摘 要:在近年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旅游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也顺应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94年-2012年的关于旅游业的相关数据,从中选取我国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城镇居民旅游支出、农村居民旅游支出作为变量进行研究,从而建立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结果,力求提出促进我国国内旅游收入持续提高、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进一步渗透,B2C市场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并根据其面临的模式不同,逐渐分化为商品导向性和客户导向性两大类。然而,在现有的互联网市场中,哪一种模式更具有优势,能够获得更好的现金流,进而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仍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结合笔者在VC行业的工作经历,本文以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找钢网为例,分析其面临的产业背景与估值情况,并尝试从中得到可靠的发展路径分析,提出投资结论的同时,为目前
期刊
摘 要:我国水权试点与水权制度构建正积极开展,而作为根本的“水权”概念仍未实现有权机关的清楚界定。经济学与法学不同语境下对于“水权”概念的探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在丰富学说的背景下,确定的“水权”概念的存在,为解决当下以及未来的问题能提供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水权;概念界定;经济学;法学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分析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期刊
摘 要:产业集群做为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具有较大区域差异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其次产业集群效应的扩张给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提供了巨大的突破口。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集群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云南省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区域商值法的计量统计方法,对我国云南省的16个州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