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德育电影课探索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
  把影视艺术引入德育活动课,始于1999年。当时我遭到了从教以来最严厉的批评,“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胡闹”等评语劈头盖脸地朝我“砸”来,青春年少的我,有口不敢言。当时虽说对它和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我却相信自己的判断:优秀的影视作品是有育人功能的。
  几年来,我上下求索,从靠“直觉”和“理想”把优秀影视作品推荐给学生到理性地研究影视作品的育人作用,我走过一段“和学生共成长”的路。一路走来,我欣喜地发现,许多优秀的教育者早在20世纪初期就利用影视的教育功能治国民之“愚”了。在翻阅《教育技术学报》时,我在2008年3月第2卷第3期中读到了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朱敬老师的文章,文章中提到:
  以蔡元培为首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曾对当时中国现状进行了描述,认为中国当时存在着关系国计民生的五大患:穷、弱、愚、私、乱,即国家已穷到极点、弱到极点、人民平均知识程度太低、社会道德堕落到极点、民族缺乏组织。蔡元培等人认为:“这五大患不除,一切事业,都谈不到出路。”(《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电影事业之出路》M.南京:中山印书馆,1933.1-2)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识之士,尤其是留学归国的人,积极倡导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倡导将媒体用于教育,特别是电影媒体。蔡元培曾说:“电影是唤起民众之利器,也是教育之有力工具,电影对兴我中华有大用处,得教育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孙明经回忆)
  我的父亲是文化水平不高的那一辈人,有一次,我和他聊起电影,他说:“以前我们看的电影很多,《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等,印象很深刻。”岁月如梭,父亲已年逾古稀,两鬓斑白的他聊起老电影还是那么兴奋,我知道他的记忆里还站着那个小小革命者潘冬子呢。
  我年幼的时候,物质贫乏,电影给了许多精神寄托。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搬着小板凳去看电影的晚上,那一个个刻在心灵版图上的形象会在某个清晨或者黄昏跳出来和我对话:那个脸色苍白的苏联小伙子保尔·柯察金,那个聪慧美丽的壮族姑娘刘三姐,那个智慧勇敢的小兵张嘎,那个在林海雪源深处与土匪斗智斗勇的英雄杨子荣……
  在成长过程中,影视艺术这棵种子已长成了大树,绿意盎然。
  这棵曾经青翠过我眼睛的大树绿意逼人,向学生幅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人,我极少跟学生宣讲影视方面的知识,只是常常向学生推荐优秀影视作品而已。我也没考虑过那些影视作品对他们会有什么深刻的影响,毕竟升学的目的掩盖住了许多旁逸斜出的枝条。直到某一天,一个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多想做一个像斯皮尔伯格一样的导演啊。”我惊讶:“你还记得他啊?”她说:“当然,最早看他的电影就是你推薦的《亡命天涯》啊,后来上大学之后,我搜索了能找到的他导演的所有电影,看了个够。我很佩服他!”他所有的电影?我想起了《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大白鲨》……我笑了,我意识到,自己在学生的心田种下的种子,生根了,发芽了。她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位我敬佩的老师——杜子华,他是山东青岛人,英语教育专家。
  杜老师喜欢学英语有一个巧合,他说:“记得自己看的第一部英语电影是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把它录成磁带,我听了很多遍,直到融入其中。”后来杜老师竟然在新东方开了一门课叫“电影听力提高班”,发展出一整套通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他的教学方式被人称为“杜子华电影成功学”。
  优秀的电影作品成就了一位优秀的教育专家。
  初人为师时,讲鲁迅的小说《药》,分析这篇小说情节的“双线结构”,我总也说不清楚。课后,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了。”沮丧之余,我只好向影视艺术求助,给学生放了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影片构思巧妙,情节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是一部高智商惊险片。同时也是典型的哈里森福特电影,在劣势里扭转命运。除了逃亡的情节扣人心弦,汤米李琼斯与他相辉映,两位男主角斗智的过程更有看头,使这一部惊险动作片迷人之极。看完之后进行课堂讨论,于是大家对“双线结构”有了充分的感受。我记得讨论课上,我多次说:“我要命地喜欢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于是,同学们闹着还要看他的作品,我又推荐学生看了《拯救大兵瑞恩》,后来,围绕着“该不该救瑞恩”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又由此联想大学生张华救老农的争论……
  事隔多年,那个场面仍历历在目,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论题抛出,全班乱成了一锅粥,后来逐渐分成两派,“正方”和“反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据理力争。昔日的“一潭死水”变得“波涛涌动”。这个场景给我带来了灵感,我有感而发,写下了第一篇教学论文——《影视艺术,激活语文课的良方》。
  曾经,我和大多数班主任一样,班会课成了“上传下达”的讲坛:传达学校班主任会议的精神,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大道理,左一句“我是为你们好”的表白,右一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的告诫,学生们不以为意,教育效果不明显。
  又是电影给了我灵感!
  1999年国庆献礼片《冲出亚马逊》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断定这部电影也一定能吸引学生。于是,那节班会课上,我不再独自“聒噪”,而是让王晖和小龙站在屏幕上“说话”。果然,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整个过程中,常常掌声雷动,拍手叫好。我感叹:“其实这是一群活力少年啊!”
  从此,《一个都不能少》《少年犯》《花季·雨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部部影片走进学生的视野,它们帮了我的大忙,使我的德育活动充满无限魅力。
  二、实践
  我时时留意影视讯息,遴选优秀作品,让学生观看精品。
  这些年,我推荐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有:《战争子午线》《紫日》《冲出亚马逊》《背起爸爸上学》《一个都不能少》《爱国者》《亡命天涯》《辛德勒的名单》《国际大营救》《拯救大兵瑞恩》《美丽人生》(意)《东京审判》《小公主》《一公升眼泪》《士兵突击》《亮剑》《功夫熊猫》等。   聆听的讲座有:陈安之《信念激励你成超人》、李践《做自己想做的人》、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王国权《如何挑战高考极限》、李阳《疯狂演讲》、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羊皮
  卷》系列等。
  看过的访谈类电视节目有:《变形记》《人物新周刊·俞敏洪》《人物新周刊·写好字》(庞中华)《人物新周刊·外语警察》《鲁豫有约·大美不言》《假如生命还有238天·黄舸》《共同关注·隐形的翅膀》(赵钦忠)《共同关注·守望梦想》《黑暗中的舞者·李端》《杨澜访谈录·郎平》《一虎一席谈·文明礼仪》《实话实说·考霸张非》《谢坤山》等。
  看过的各种颁奖晚会有:“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从2002年开始,每一届都看),“少年强”颁奖晚会。
  法律节目:《今日说法·许霆说案》。
  新闻热点:《决战羊城·雪灾》《海外华人护圣火活动》。
  演讲与口才:“国际大专辩论赛”系列节目。
  公益广告:《让座》《公益广告是一盏灯》《最后一滴水》。
  三、实录
  背景:这是一群复读生,他们经历了一次失败,尝过了名落孙山的痛苦。但是,他们没有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他们想从头再来。于是,背上行囊,又踏上求学的路。
  “高四”的生活是艰苦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一群青年(大多19岁了)虽然在重新踏进高中的大门时已下了决心,但脸上仍留有伤痛的痕迹,我决定给他们看《冲出亚马逊》的电影。就有了这一次班会课——冲出心中的“亚马逊”。
  过程:
  (1)看电影,举行台词记录比赛:
  看电影前布置一项任务:台词记录比赛。评分原则:第一,看谁记得多;第二,每句台词看谁记得完整准确;第三,看谁能把影片中最精彩的台词记录下来。
  评委:05号 15号 25号 35号 45号 55号 65号
  颁布比赛结果。
  (2)搜集整理学生记下的《冲出亚马逊》里的精彩台词:
  *我们将用意志和肉体战胜一切!(学员)
  *现在,你们将没有姓名,没有军衔,在这里你们需要做的:第一是服从,第二是完全服从,第三是绝对服从!(罗斯将军)
  *这里的衣食住行都是课程。
  *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王晖常说的台词)
  *别给咱们国旗丢脸!(王晖对胡小龙说)
  *快把枪还给他,战场上你无法替他去死!(代号“鳄鱼”的教官对王晖说)
  *这不是学校,这是魔鬼,只能下地狱!(丽娜医生,罗斯将军的女儿)
  *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就没有以一当十的士兵!(罗斯将军)
  *如果他们连这都承受不了,那我还指望他们干什么!来到这里,只有“猎人”和“被猎者”,这是一对生死冤家!(罗斯将军)
  *来了就别后悔,别人能承受的,咱也别当孬种!(王晖常跟胡小龙说的话)
  *快起來,别半途而废!(罗斯将军和女儿丽娜为错误受罚,女儿摔倒之后他说的话。)
  *这是一条魔鬼之路,要想通过,就必须拿出胆量和技巧。
  *你想想,咱们来这儿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
  *我认为这里不是学校,是地狱!只有魔鬼才下地狱,我要对他们的身体负责。(丽娜医生对“鳄鱼”教官说)
  *这是猎人学校,不是修道院。你是医生,你有你的职责;我是教官,我有我的要求。(鳄鱼教官对丽娜说)
  *心地善良使你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丽娜!这是我做教官以来第一次对错误手软,绝不会有第二次!(罗斯将军对女儿大发雷霆后,两人接受负重三十公斤四小时长跑)
  *你们是钢铁,纪律是模具,把你们塑造成一件件成品——真正的军人!
  *——你不相信那个中国学员?(“鳄鱼”教官)
  ——他还年轻,他的生命比我更重要。(罗斯将军)
  ——你是校长,这儿需要你!
  ——可我也是父亲!
  ……
  (3)品评台词,分享感悟
  布置随笔任务: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台词,把你的感想写出来。
  “我们将用意志和肉体战胜一切!”(学员)
  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亚马逊丛林!丛林里有什么?危险!要怎样才能冲出亚马逊?要用意志和肉体战胜一切!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亚马逊”,都会与“亚马逊”里各种各样的困难遭遇,要想冲出去,就得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
  ——胡佳
  现在,你们将没有姓名,没有军衔,在这,你们需要做的:第一是服从,第二是完全服从,第三是绝对服从!(罗斯将军)
  这不是剥夺自由权利吗?这不是压抑个性吗?看到这的时候,我不禁追问。但是,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丰富而独特的个性,他们并没有因为“服从”而变得“懦弱”。我想起学校对我们制订的规章制度,我们常找理由批驳说“没有自由”,可很多时候我们把放纵当自由,把粗鲁当个性。服从,其实是“遵规”的代名词。看完影片,我理解了。
  ——苏泽超
  这里的衣食住行都是课程!
  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细想起来,确实如此,很多“不会吃饭”的人很多事情也做不好。看看食堂,满地的饭菜,很让人痛心!我在想,如果我们学校也把衣食住行都当课程来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别人如何,我不管,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做起,学会吃饭,学会穿衣,学会走路,学会休息。
  ——梁艳艳
  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王晖常说的台词)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朴素的词汇,可是每次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总是湿润。“你和我,就是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话,可是随着话的出口,就要承担责任,承受磨难,只能站着扛,不能躺下!什么是爱国情怀?这就是啊!
  ——梁艳玲
  来了就别后悔,别人能承受的,咱也别当孬种!(王晖常跟胡小龙说的话)
  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今天,我也对自己大声说:“来了,就别后悔。”高四生活,困难再大,我也要克服;压力再大,我也要承受!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磨难,但活着就不得不经历磨难。
  ——关毅聪
  课后记:任何大道理的空口宣讲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德性培养方面,我们一定要相信形象的魅力。优秀的电影总让人回味无穷,成功的艺术形象总让人过目难忘,其实,无法忘记的,是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气质和影片里的精神内涵。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高中)
其他文献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转型。教师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思
偶然做教师1978年恢复中考,那一年刘显洋正好读初三。当时得到的消息是作为农村学生可以报考中专、中师,考上后可以转成城镇户口。这对于当时的农村学生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农
在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方面,传统上已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比如老师家访、家长校访、家长开放日、成立家委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创设出更加多样的方式和途径供家长、老师选择。目前,部分地方选择定期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进一步提高家校沟通效率;部分學校会聘请有特长的家长为本校学生开设讲座,创新方式优化课程资源;也有一些学校另辟蹊径,在“家长义工进校园”上做出了新
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滞后已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体制约束之一。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煤、
教育,从来都是因爱而生,为爱而往。没有对学生炙热的爱,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对北京
朱永新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教育》:近年来,您大力倡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如何定义?  朱永新:家庭教育是人的摇篮,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表面看是父母个人的事情,但事实上它是社会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人类的事情。抓住家庭教育这一问题,就是抓住了教育最基本和奠基的东西。我理解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中的教育,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包括家庭参与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和学校就是他们成长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教育场域”。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中谈道:“家庭是生命场的中心,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场所。所以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童年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家庭教育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新城小学地处由农民搬迁聚居而成的新城,学生父母大多缺乏家教知识?一部分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方法,一部分搞的是无限溺爱型育儿模
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的结合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精力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学实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