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一环,关键一步就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固为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都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的,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及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这类题目虽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侧重于对诗句中词语准确使用的考查。因此,如何理解古代诗歌的关键词语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理解古代诗歌的关键词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出诗句中的动词;②抓住诗句中的形容词;③注意诗句中的名词、数词和副词。
【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名词;鉴赏诗歌;关键词语
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本加大了古代诗文的阅读量,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有利于学生从这些古代诗文中汲取营养。另外,高考试卷也加大了古代诗文考题的分值。鉴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古代诗文的重视,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对古代诗文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今天就对古代诗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其中的一点感悟浅谈一下。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及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类题目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侧重于对诗句中词語准确使用的考查,如找出诗中的诗眼、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词语的差异等等。
由此可见,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古代诗歌中哪些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我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上述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找二抓三注意。
1.找出诗句的动词
句中的一个动词,特别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可以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风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含”字和“卧”字这两个动词作者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态,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欢,让人怜爱。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此中“看”字这个动词看的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态。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第三联两句中“浮”和“动”用得好。明明是自己乘的船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天空为之动荡。一“浮”一“动”,渲染了磅礴水势,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以上这些动词的使用可谓说是各有妙用,一词话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再者,古代诗歌的动词很多,只要找准关键字词细加揣摩,就可理解其在诗句中的重要含义,近而理解全诗。
2.抓住古代诗歌中的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杨万里《南溪早春》:“还家玉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帛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末当好时丰。”“绿”字和“红”字描写细致入微,柳枝返绿总是从下垂枝条的末端开始,故说“垂处绿”。桃花初绽,也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再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木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其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打湿了船帆,帆固湿而沉重;飞鸟在雨中翻飞,因雨淋湿羽毛,而振翅飞行速度较慢。第三苏轼《东坡》:“雨说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月色清”一句“清”字用的精妙:月色清新皎洁,月夜固而清澈、干净、静谧。从天字到东坡因雨水冲刷,在明月之下一尘不染,让人轻爽舒畅。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中“凉”字用得十分妥贴。“凉”一语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
3.注意古代诗歌中名词的使用,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这里尤其要注意那些有特定意义的意象的叠加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了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表达了作者远在天涯漂泊的孤寂,以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温庭筠《商山军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纯有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境头,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的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早梅》有句去:“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字用的精,昨天夜里只有一枝梅花开了,映射了早梅之意,突出其早。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数词“三千”极言瀑布落差之大;“九”字夸张瀑布下落时间之久,从而突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陈玉兰《寄夫》:“夫戊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妄妄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数词“一”、“千”形象再现了思妇给戊边丈夫泪流满面写家信的情景,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和哀怨缠绵的深情。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的使用副词,常可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写出了戊边将士无一例外地思乡之情。杜荀鹏的《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犹”、“尚”二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参考文献
[1]《诗词鉴赏》
[2]《五年高考语文题集》
[3]《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收稿日期:2010-04-21
【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名词;鉴赏诗歌;关键词语
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本加大了古代诗文的阅读量,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有利于学生从这些古代诗文中汲取营养。另外,高考试卷也加大了古代诗文考题的分值。鉴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古代诗文的重视,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对古代诗文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今天就对古代诗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其中的一点感悟浅谈一下。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及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类题目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侧重于对诗句中词語准确使用的考查,如找出诗中的诗眼、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词语的差异等等。
由此可见,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古代诗歌中哪些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我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上述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找二抓三注意。
1.找出诗句的动词
句中的一个动词,特别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可以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风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含”字和“卧”字这两个动词作者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态,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欢,让人怜爱。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此中“看”字这个动词看的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态。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第三联两句中“浮”和“动”用得好。明明是自己乘的船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天空为之动荡。一“浮”一“动”,渲染了磅礴水势,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以上这些动词的使用可谓说是各有妙用,一词话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再者,古代诗歌的动词很多,只要找准关键字词细加揣摩,就可理解其在诗句中的重要含义,近而理解全诗。
2.抓住古代诗歌中的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杨万里《南溪早春》:“还家玉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帛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末当好时丰。”“绿”字和“红”字描写细致入微,柳枝返绿总是从下垂枝条的末端开始,故说“垂处绿”。桃花初绽,也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再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木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其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打湿了船帆,帆固湿而沉重;飞鸟在雨中翻飞,因雨淋湿羽毛,而振翅飞行速度较慢。第三苏轼《东坡》:“雨说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月色清”一句“清”字用的精妙:月色清新皎洁,月夜固而清澈、干净、静谧。从天字到东坡因雨水冲刷,在明月之下一尘不染,让人轻爽舒畅。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中“凉”字用得十分妥贴。“凉”一语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
3.注意古代诗歌中名词的使用,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这里尤其要注意那些有特定意义的意象的叠加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了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表达了作者远在天涯漂泊的孤寂,以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温庭筠《商山军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纯有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境头,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的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早梅》有句去:“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字用的精,昨天夜里只有一枝梅花开了,映射了早梅之意,突出其早。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数词“三千”极言瀑布落差之大;“九”字夸张瀑布下落时间之久,从而突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陈玉兰《寄夫》:“夫戊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妄妄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数词“一”、“千”形象再现了思妇给戊边丈夫泪流满面写家信的情景,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和哀怨缠绵的深情。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的使用副词,常可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写出了戊边将士无一例外地思乡之情。杜荀鹏的《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犹”、“尚”二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参考文献
[1]《诗词鉴赏》
[2]《五年高考语文题集》
[3]《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收稿日期: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