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体性、全面性和自主性是素質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面临的是如何把实施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师每天的体育教学活动密切联系起来。素质教育的三个特征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体现得越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强化为课题,应该是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施的结合点。本文从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全体性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比如说:①要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研究一些统一练习与自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体能分组进行锻炼的教学方法和以个人或小组进行运动处西式教学的尝试。②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进行小组练习法和各种范围的选择性教学的尝试和实验;需要对学习卡片和单元过程式评价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开发。③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多研究各种能使学生都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通过修改比赛规则、改变场地、器材等“教材化”手段,使教学中的学习竞赛也能照顾到技能差和身体条件不好的那一部分学生。例如:反50米跑,四门足球,五分制篮球等。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应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技能和能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在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练好了,也就明白了。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而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就必须有好的设问,设真正悬念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关系的关键问题。例如:教授七年级立定跳远课时,要打破以往那种教师不停地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法,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观察、思维能力,把学生放到主导地位中。教师首先可以大胆设疑,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田野或小溪边经常看到一种小动物,它们每天平均可以吃掉120只害虫,它们捕捉害虫时的动作异常敏捷,你们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昵?”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青蛙”。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练习要求。要求学生回顾“青蛙”在捕捉害虫时的跳跃动作,并在操场上练习20次蛙跳。学会了蛙跳,就掌握了立定跳远80%的动作要领(还可出示图片),然后再根据动作要领完整示范一次,同时让学生绔习15分钟,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掌握了。在课堂休息时,告诉学生青蛙与害虫作斗争的精神正如你们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一样值得提倡.这样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又融合了素质教育。
三、主动性
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得更紧密,也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而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场地器材等;另一个是指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的判断,评价的标准,思考的方法等等。如果我们抹杀和否定这些选择性,做任何事时只给学生一个答案,只练一个内容,只是一种方法,都是一个难度,对问题不让学生想,都是教师说得对,那么学生是不会有主动性产生,学生最终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使学乍感到体育教学的贫乏和生硬,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对此,①我们在教学中应“抓大放小”。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由教师把握住,一些“小”的环节可以放开让学生去尝试,去练习,如准备活动就不一定非得由教师统一安排,可由学生去准备、去领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如栏间距的长短,跳箱的高度和方向,投篮的方法,不同的排球网的高度,不同人数的足球比赛,不同的双人跑法等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并习惯于这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变弯路中”去产生疑问,去领悟、体会,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提高锻炼身体和娱乐、游戏的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时代工程,基础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机遇也是挑战。基础体育必须为素质教育服务好,做出它自身应有的贡献。
一、全体性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比如说:①要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研究一些统一练习与自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体能分组进行锻炼的教学方法和以个人或小组进行运动处西式教学的尝试。②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进行小组练习法和各种范围的选择性教学的尝试和实验;需要对学习卡片和单元过程式评价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开发。③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多研究各种能使学生都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通过修改比赛规则、改变场地、器材等“教材化”手段,使教学中的学习竞赛也能照顾到技能差和身体条件不好的那一部分学生。例如:反50米跑,四门足球,五分制篮球等。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应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技能和能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在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练好了,也就明白了。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而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就必须有好的设问,设真正悬念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关系的关键问题。例如:教授七年级立定跳远课时,要打破以往那种教师不停地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法,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观察、思维能力,把学生放到主导地位中。教师首先可以大胆设疑,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田野或小溪边经常看到一种小动物,它们每天平均可以吃掉120只害虫,它们捕捉害虫时的动作异常敏捷,你们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昵?”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青蛙”。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练习要求。要求学生回顾“青蛙”在捕捉害虫时的跳跃动作,并在操场上练习20次蛙跳。学会了蛙跳,就掌握了立定跳远80%的动作要领(还可出示图片),然后再根据动作要领完整示范一次,同时让学生绔习15分钟,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掌握了。在课堂休息时,告诉学生青蛙与害虫作斗争的精神正如你们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一样值得提倡.这样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又融合了素质教育。
三、主动性
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得更紧密,也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而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场地器材等;另一个是指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的判断,评价的标准,思考的方法等等。如果我们抹杀和否定这些选择性,做任何事时只给学生一个答案,只练一个内容,只是一种方法,都是一个难度,对问题不让学生想,都是教师说得对,那么学生是不会有主动性产生,学生最终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使学乍感到体育教学的贫乏和生硬,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对此,①我们在教学中应“抓大放小”。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由教师把握住,一些“小”的环节可以放开让学生去尝试,去练习,如准备活动就不一定非得由教师统一安排,可由学生去准备、去领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如栏间距的长短,跳箱的高度和方向,投篮的方法,不同的排球网的高度,不同人数的足球比赛,不同的双人跑法等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并习惯于这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变弯路中”去产生疑问,去领悟、体会,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提高锻炼身体和娱乐、游戏的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时代工程,基础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机遇也是挑战。基础体育必须为素质教育服务好,做出它自身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