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ku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子固,1976年9月出生于安徽萧县;
  毕业于安徽大学,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
  现为《艺术生活快报》主编、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曾任《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主任、《书画世界》驻京办主任、《芥子园》杂志主编、《荣宝斋》杂志编辑、《中国工笔》编辑部主任、《鉴藏》杂志副主编、《文化月刊》副主编等
其他文献
身形高大的兰子在她的画中却是别有一番小女人情态,细腻婉约,低吟浅唱,这也像极了她说话的调调。内心世界情感丰富的兰子自小迷恋画画,当其他同龄孩童还在四处戏耍时,兰子已经开始用画笔描绘她眼中的别样世界了。  从山西的美术专业学校毕业之后的兰子并没有走上纯粹艺术家的道路,而是进了“太原日报”做美术编辑,与画有关,却不是纯粹的绘画了。这里有行政和人际的复杂,有工作和媒体的特殊,除了按要求画之外,还要写文章
期刊
1963年生于湖南靖州,毕业于怀化师专美术系、湘潭师院美术系,结业于天津美院国画系;  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国画(水墨)艺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连环画艺委会主任委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  其中《行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山音》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苗女》获纪念毛泽东同
期刊
艺术之能事,不仅仅在妙肖自然,而且还在于超乎自然,有基于此,著名人物画家石建国以洞达而超拔的艺术心智,以水墨的图式,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超乎“自然”并足以令人精神过活的“理想界”。“界”中风情,石氏颔首引领,建国一笔独秀。无以比照,又无以颠覆。石建国以此确立了他作为60年代画家在当代中国人物画中的中坚地位。而在且行且远的艺术探索中,石建国又不时调整笔墨焦距,以寻找另一种足以打动并能承载他那花样别绪的艺
期刊
禹海亮的作品容量很大,表现在畫面饱和、机理丛生,纵横捭阖的笔墨元素肆意蔓延,把要传达的信息遍布每一个空间。构成这庞大信息量的畫面里,并不显得充塞和冗繁,在这类似堆砌垒造纵横交错的笔墨符号里,给人感受的是空灵中的凝炼、厚重。并以此构成了禹海亮国畫作品的一个学术亮点。畫面里的诸多信息量要由内容来展示,畫家的表诉靠笔墨形象来完成,为此,在内容的布局上,要用哪些造型构成的语言很重要,语言的锤炼和打造积累熟
期刊
émile Benveniste在《普通语言学诸问题》中写到代词“话语自显”(instance of discourse)1的特质。如果说语言是一个静态的语符系统,那么话语就是运动中的语言,它是讲话者对语言的使用。与名词的使用不同,人称代词中的“我”、“你”,指示代词如“这”、“那”在Benveniste看来都属于“显语”(indicators) 2的范畴,它们本身是“空的”、“在现实中无指称对象
期刊
牛朝在自己的艺术中格外追求和谐和沉静。他常常描绘出一种清淡、静谧的境界,令人神往。他的作品的构思和立意,常常没有很明确的指向,从而更加引发观者一种莫明的感触和思考,同时也给观者留下了更自由的欣赏空间。  肖峰(中国美协顾问、美术报名誉社长)  值得注意的是牛朝在创意与尚意的表现过程中,除掌握了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外,在他的画中还大量借鉴了现代构成的理念和手法。这就使他的工笔画在意境的表达上不仅仅是停留
期刊
第一次坐辛云鹏的车是在2012年的春天,当时是在看完展览后去望京吃饭的路上。他邀请我坐他的车,他的车小巧可爱,从各个角度看都挺老实敦厚的。我打开车门,三个大汉坐在车后座,根本没法再坐人,我们就挤了挤,还是没法进去。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坐在其中一哥们腿上。他趁红灯停车时间给我介绍了这几位操着北京口音的哥们,他说被我坐腿上的是东城区的,后来关于这几位北京人就再也没有听他提起过。倒是坐在东城区那哥们腿上的那
期刊
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  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格里费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合作举办的视觉艺术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艺术活动:  1989年《号子声声》参加海南、新疆、甘肃、黑龙江四省联展  1990《沃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群展)  1996年《仙人柱》在银川展出,作品被银川美术馆收藏(群展)  1996年《秋絮》获建党75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群展)  1999年《白
期刊
中国画发展至今,又到了一个分水岭阶段,一方面创作局面的繁华让大家对于中国画的复兴充满了期待,一方面当代实验水墨的现代化探索不断地引起争议。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对中国艺术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体系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形态中如何自处和发展也日益引发关注和思考。中国画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自己的根基——继承传统,而对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和借鉴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道。但是归根结底,中国画的复兴壮大与否
期刊
伊擘是一个具有很好融合性和悟性的学生。他的本科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研究生阶段又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深造。可以说他的绘画既吸收了南方中国美术学院灵秀温润的绘画气质,又融合了北方中央美术学院苍茫大气的表现风格,此两者之间的糅合使得伊擘的绘画里既透露出一种生动感又充满着一种特别的细腻感。  他的作品即有一种动感,灵气感,又有一种质朴感和苍茫感,对于人物的状写准确、生动而又深入,敏锐的捕捉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