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阿克曼:关注城市与青年未来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城市出现以来,人与城市的关系便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诞生,而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类,其文化特征与生产、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城市贴上了特有的标签。因此,我们在探讨一座城市的时候,必然绕不开对其居住者的观看与思考。
  瑞士摄影师尼尔斯·阿克曼(Niels Ackermann)深谙其道,他花费四年时间拍摄了乌克兰北部小城斯拉夫蒂奇(Slavutych)的年轻人,见证了他们从放浪不羁的青年成长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并开始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努力工作。通过对这一代人成长蜕变历程的真实记录,阿克曼引发了我们对这座城市成长进程及其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今年30岁的尼尔斯·阿克曼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曾在日内瓦大学学习新闻摄影与政治学研究。2007年,阿克曼开始从事国际新闻工作,并于2015年搬到乌克兰基辅生活。除了新闻摄影报道,阿克曼还拍摄了许多纪录片与肖像摄影作品。2016年,阿克曼被评选为瑞士年度最佳摄影师。《L’Hebdo》杂志也曾评价他为“百名塑造瑞士未来的年轻人”之一。2016年,他将拍摄斯拉夫蒂奇年轻人的项目作品出版成书,名为《白色天使》(White Angel)。
  诞生于灾难中的城市
  《白色天使》的拍摄始于2012年。这一年,阿克曼来到乌克兰北部城市斯拉夫蒂奇,这是乌克兰最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诞生于灾难之中的城市。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核灾难,是首例被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简称INES,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于1990年共同制订,目的是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核事件和放射事件的安全重要性)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由于强烈的核辐射污染,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与发电工人都被紧急疏散。然而不久后,苏联政府决定利用剩下未爆炸的核反应堆继续发电,并下令在受污染区域外建立一座新城。于是,来自苏联八个联邦国的工人们利用一年半时间建成了斯拉夫蒂奇,并于1988年正式开放,接纳前往这里的2.5万名发电工人及其家属。此后,这个城市便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个滑板运动场、一个教堂以及中央广场上的一尊白色天使雕像,这尊雕像也曾经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在这座城市建设之前,斯拉夫蒂奇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当地的村民时常会到此地采摘蘑菇。斯拉夫蒂奇对外开放后,重新投入运营的核电站给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由于工作薪酬高、基础设施好,这个城市也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前来定居、工作,而他们的孩子们便成为这个城市的第一批本地人。目前,斯拉夫蒂奇的人口结构依旧以年轻人为主,因此,也有人将这里称作“少年之城”。
  多年之后,阿克曼走进斯拉夫蒂奇,将镜头对准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也许能够窥探到斯拉夫蒂奇的城市性格与种种问题,而这座城市的未来也牵动着这群年轻人的命运。
  见证蜕变与成长
  阿克曼拍摄的影像故事围绕乌克兰女孩儿尤丽娅和朋友们的生活展开。从2012年到2016年,阿克曼经历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階段,也见证了他们的成熟与蜕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克曼在斯拉夫蒂奇拍摄城市建筑时,认识了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女孩儿尤丽娅。在阿克曼眼中,尤丽娅是个光芒四射的女孩儿,性格开朗外向。尤丽娅不仅答应了阿克曼的拍摄邀请,还把他带进了她与朋友们的生活圈。“我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报道这场灾难给斯拉夫蒂奇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后果。”阿克曼说:“我想展现的是这些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生活。因此,我不会像新闻记者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收集资料,制定拍摄计划,而是带着我的相机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记录故事。”
  为了能够真正被这些年轻人接受,阿克曼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并与他们整日待在一起。逐渐,阿克曼与这些年轻人也成为亲密的朋友,彼此间的信任让这些年轻人在他的镜头面前不再有所顾忌。有时,阿克曼不得不一边与他们喝酒一般进行拍摄,因此许多照片都成了醉酒后的“牺牲品”,但有时也会拍摄出意料之外的效果。
  起初,阿克曼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年轻人日后会为这座城市的改善与发展做出努力。他所看到的这些年轻人生活混乱、纵情酒色,偶尔也会吸食毒品,终日沉迷于各种派对与狂欢之中。最令阿克曼惊讶的是,这里的多数人居然是死于毒品和酒精而非核放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克曼发现这群年轻人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生活开始走进正轨:到全国各地去上大学,从事经济、艺术、建筑、设计、新闻等各个专业的学习,并开始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梦想。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斯拉夫蒂奇,出于城市建设与改善的需要,从事着电焊工、司机、建筑工人等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聚会不断减少,喝酒也有所节制,他们告别肤浅的调情与短暂的恋爱关系,开始拥有稳定的伴侣,许多人也走进了婚姻生活。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从饮酒作乐慢慢变为工作及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开始为养育下一代而做打算。四年中,阿克曼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见证了尤丽娅和她的朋友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成长,并加入到斯拉夫蒂奇的建设工作中。
  阿克曼说,开始拍摄《白色天使》系列作品时,他25岁,这四年也是他自己的成熟期。在这群年轻人的成长蜕变过程中,阿克曼也开始审视自己,这使他对自身的认知更加清晰,也对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未知的命运
  斯拉夫蒂奇建成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依旧是这个城市最主要的工作场所。然而,2000年以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国际社会压力下关停。为了防治核电站给环境带来的威胁,“新石棺建设”工程(New Safe Confinement, 简称NSC,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处120米高的拱顶,可阻止核电站泄露出的放射性废物进入当地供水系统)应运而生。此后,这个工程替代核电站为当地人提供了数千个工作岗位。尤丽娅和她的朋友们也成为这个工程的参与者,修补着上一代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为乌克兰的安全与建设做出努力。
  现在,斯拉夫蒂奇与这个城市的年轻人的命运再次受到挑战。2017年,“新石棺建设”工程即将完工。对于国际社会,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减少一项威胁。但对于斯拉夫蒂奇来说,未来的发展却成为一个疑问。“新石棺”建成后,数千人将面临失业问题,如果政府不能找到新的项目与发展方向,这座城市的经济与生活都将面临巨大危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曾经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也曾为了这座城市的延续和改善放弃梦想、贡献力量。如今,他们的命運同这座城市一起,成为一个未知数。
  《白色天使》引发了不少观者对斯拉夫蒂奇及这些年轻人的思考与担忧,但在阿克曼的照片中,我们却很少能看到负面的情绪或悲观的气氛,在他看来,问题的背后总会有积极的一面。阿克曼说,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带给他更多的是正面的能量与感受。他们正在从迷茫与放纵中走出,放弃自己曾经的职业梦想投入到家乡建设工作中。
  阿克曼说:“我在乌克兰、在斯拉夫蒂奇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受到他们内在的力量。尽管当地政府对这座城市的未来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但我始终会对这些年轻人的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其他文献
手机微距镜头多数时候是来拿拍摄微小的事物和细节,比如晨间花瓣上的露珠、枝条上的小昆虫、食物之间的小间隙等。这些往往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张作品。  而在拍摄传达故事的静物组图时,如何利用手机微距镜头呢?刚拿到思锐手机微距镜头的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通过多次拍摄,并逐渐熟悉镜头脾气,算是找到一个好的方式。拍摄器材  iPhone7 plus + 思锐微距镜头 + 思锐60毫米特写镜头场景构思  三到
期刊
“和他的同乡及前辈乔治·威廉·亨宁一样,凯尔纳通过摄影重塑了这个喧嚣世界。世界时刻在变化,凯尔纳也在不断为我们提供观看现在与未来的新视角。”——俄罗斯Photo Visa国际摄影节艺术总监伊琳娜·契梅瑞娃(Irina Chmyrewa)曾这样评价德国摄影师托马斯·凯尔纳(Thomas Kellner)。  作为一名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摄影师,凯尔纳使用其独创的“视觉综合分析法”,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
期刊
01 光绘人像冰沁于心  冰沁于心一年的时间几乎都在吃喝玩乐,旅游有人出资,品美食有人买单,写游记有人购买……看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想要过跟他一样的生活,这全都得益于他有一个令人“拉仇恨”的职业——旅拍自媒体人。  冰沁于心本名颜杰,“冰沁于心”是他的自媒体账号名称,也是被粉丝所熟识的名字。他给自己定义的身份标签有:旅游(酒店)体验师,旅游名博,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自驾达人。也许很
期刊
这个世界有太多未知,每一次俯瞰,我们都应满怀赤子之心。即使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当我们变换思维与角度,也会收获意外的效果。来自上海的摄影师NK CHU利用无人机拍摄了许多中国城市的照片,独特的画面处理效果与几何形式感的构图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观者可能会感到疑惑,NK CHU拍摄的明明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为什么我们却时常对画面中的意象充满陌生感。也许,这就是摄影师NK CHU的独到之处。  NK CH
期刊
8月19日上午,大理州委書记陈坚宣布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后,“轰”的一声巨响,五彩烟花在空中绽放,宣告了接下来五天古城又将迎来一波“摄影热”。  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以“生活在别处——守望·家园”为主题,延续上一届影会开启的“3+1”大理模式(即摄影节、博览会、器材精英荟、DIPE圆桌会四大活动),开拓了新的展览场地(文庙国际展区和垒翠园国内展区),共有展览516个,其中国内展243个、国际展12
期刊
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制作成电影海报效果,是广受欢迎的一种照片后期处理形式。尤其日系电影海报那种恬淡朴素的风格加上恰到好处的文字,受到很多人喜爱。现在,有很多手机图片处理App可以将照片制作成海报效果,但毕竟无法过多改变固有的模式。那么,本文就从视觉格调的角度,利用Photoshop,教你随心设计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照片海报。  先让我们观察一组日系电影海报(图1)。不难发现,这些日系电影海报并没有因为宣
期刊
城市是文化的温床,是建筑的集群。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马德里的建筑可谓独具一格。  西班牙摄影师阿希尔·鲁阿(Asier Rua)热情地抒发着他对马德里的肯定:“马德里是一座非常有趣的城市,很多有趣的事情正在这些建筑里发生。”  城市中所有的故事始于空间,但又不止于空间。一砖一瓦的复杂切割和重复堆砌,建筑内部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文化的秘密,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品位。奢华外表下也许并没有相衬的内里,阴暗处
期刊
关于尼康D810,用户们的评价整体上是正面的,它强大的画质表现收获了太多人心。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D810离一台完美的相机仍有较远的距离,无论是对焦能力、高感画质还是是视频参数,D810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D850发布后,在各方面都提升的参数令所有关注者为之一振。它会是一台出色的继任者,并满足用户们的严苛要求吗?  成像测试  D850采用4575万像素全画幅背照式传感器,除了像素数较前代的3
期刊
一直以来,索尼微单?因其自身的传感器优势而受到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的追捧,而随着FE 12-24mm F4 G镜头的到来,索尼微单?系统无疑更加完善。  相信任何一个风光摄影师都清楚索尼FE 12-24mm F4 G镜头到来的意义,在这只镜头出现之前,想要获得比较宽广的视野,除了原厂的FE 16-35mm F4镜头外,只能通过第三方的镜头来实现,可以说FE 12-24mm F4 G的诞生填补了索尼微
期刊
世界艺术史上有两位艺术巨擘的名字不可或缺——伦勃朗、梵高。他们仿佛承蒙天命一般,将人类对艺术的审美推上一个新的高阶,而他们的艺术生命都与一国相连——荷兰。“vivo影像寻城记”第四季的目的地正是这里,8月中旬,我们一行摄影师被“空投”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准备开始“极速前进”。出发前每人领了两个任务信封:一是探索当代荷兰的人文、自然之状;二是去测试“用一台手机到底是否能拍出旅行大片”。  我选择的拍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