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的。那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电影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我们的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晚上放电影,我从下午开始就无心上课写作业了。放了学,回家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满院子找小伙伴传递消息,约好吃完饭一起去看电影。大家心里想着电影,往往三口两口就扒完饭。哪个小伙伴家的饭晚一点,我们就站在他家门外急得直跳,一个劲儿催小伙伴“快吃!快吃!”
从家里到放电影的地方往往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路,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远。当快接近放映地点,看得见那块大幕布、听得到幕布下那个大喇叭放出的音乐时,更是快步如飞,三步并成两步飞奔向前。到了放映点,首先打听今天放什么片子,如果是《上甘岭》、《平原游击队》、《钢铁战士》一类的战斗片,大家便心花怒放;如果是《天仙配》、《秦香莲》之类的戏剧片,虽然心里有些遗憾,但总的还是高兴的。由于我们路远,好一点的位置早被邻近的人占了,我们只能站到远处或银幕反面去看。电影开始了,人群开始安静,我也全神贯注盯着银幕,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生怕漏掉了一个镜头。有时候一晚只放一个片子,有时候会连放两个片子,尽管要站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直到银幕上出现“剧终”二字时,人群散去,我们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回家的路上,大家唯一的话题就是晚上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走路用的照明工具则是向日葵秸秆点的火把。
1962年,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才第一次有机会上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电影院进门大厅里,四周墙上挂满了孙道临、王心刚、庞学勤等电影明星的大照片,每次我都一一仔细看过,那种羡慕和崇拜的心情是语言无法形容的。
当时我们的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晚上放电影,我从下午开始就无心上课写作业了。放了学,回家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满院子找小伙伴传递消息,约好吃完饭一起去看电影。大家心里想着电影,往往三口两口就扒完饭。哪个小伙伴家的饭晚一点,我们就站在他家门外急得直跳,一个劲儿催小伙伴“快吃!快吃!”
从家里到放电影的地方往往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路,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远。当快接近放映地点,看得见那块大幕布、听得到幕布下那个大喇叭放出的音乐时,更是快步如飞,三步并成两步飞奔向前。到了放映点,首先打听今天放什么片子,如果是《上甘岭》、《平原游击队》、《钢铁战士》一类的战斗片,大家便心花怒放;如果是《天仙配》、《秦香莲》之类的戏剧片,虽然心里有些遗憾,但总的还是高兴的。由于我们路远,好一点的位置早被邻近的人占了,我们只能站到远处或银幕反面去看。电影开始了,人群开始安静,我也全神贯注盯着银幕,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生怕漏掉了一个镜头。有时候一晚只放一个片子,有时候会连放两个片子,尽管要站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直到银幕上出现“剧终”二字时,人群散去,我们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回家的路上,大家唯一的话题就是晚上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走路用的照明工具则是向日葵秸秆点的火把。
1962年,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才第一次有机会上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电影院进门大厅里,四周墙上挂满了孙道临、王心刚、庞学勤等电影明星的大照片,每次我都一一仔细看过,那种羡慕和崇拜的心情是语言无法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