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 2018年10月纳入研究的冠心病患者80例,进一步以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均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日剂量为40mg,观察组日剂量为20mg,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的17.50%,和对照组的40.00%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疗效显著,风险并存,需加强剂量控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治疗;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232-02
冠心病,作为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未能及时有效抑制的情况下,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重症…。由于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脂相关,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常引用他汀类药物,比如说阿托伐他汀,这种药物治疗效果好,但同时,副作用并存。此次试验将本院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成果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入选冠心病患者80例,均在2018年1月- IO月收治本院,进一步按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分布在45-74岁,平均为(54.6±1.3)岁。观察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为(54.8±4.2)岁。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2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纳入比较的意义。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与中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中冠心病的标准相符;②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监理下展开,且均签署相关医治知情确认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脏器疾病者;②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采取常规药物进行医治,即: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替乐尔、拜新同等药物。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进一步使用口服用药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每日1次,对照组日剂量为40mg,观察组日剂量为20mg。连续服药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用药期间发生肌肉疼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5 统计数据处理
此次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学软件,涉及的计数数据使用百分率(%)代表,并采取x2进行检验;P<0.05,代表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型,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和对照组的40.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现阶段临床常见的心肌组织损伤综合症候群,作为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下,容易诱发此病;并且,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臨床研究表明,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3]。本次采取的基础治疗中的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拜新同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于心肌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到的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临床常用降脂药,可高效清除血清胆固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活性,继而抑制HMG-CoA还原酶合成,并以此来阻断羟甲戊酸代谢,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抑制其活性,全面降低血脂,改善冠脉硬化情况,降低血流流动阻力。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低剂量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而且二者在疗效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疗效显著,风险并存,需加强剂量控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振明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10):135-136
[2]刘婷婷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与临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13-114
[3]叶发扬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水平、肝功能及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4): 43-46。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治疗;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232-02
冠心病,作为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未能及时有效抑制的情况下,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重症…。由于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脂相关,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常引用他汀类药物,比如说阿托伐他汀,这种药物治疗效果好,但同时,副作用并存。此次试验将本院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成果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入选冠心病患者80例,均在2018年1月- IO月收治本院,进一步按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分布在45-74岁,平均为(54.6±1.3)岁。观察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为(54.8±4.2)岁。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2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纳入比较的意义。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与中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中冠心病的标准相符;②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监理下展开,且均签署相关医治知情确认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脏器疾病者;②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采取常规药物进行医治,即: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替乐尔、拜新同等药物。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进一步使用口服用药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每日1次,对照组日剂量为40mg,观察组日剂量为20mg。连续服药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用药期间发生肌肉疼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5 统计数据处理
此次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学软件,涉及的计数数据使用百分率(%)代表,并采取x2进行检验;P<0.05,代表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型,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和对照组的40.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现阶段临床常见的心肌组织损伤综合症候群,作为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下,容易诱发此病;并且,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臨床研究表明,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3]。本次采取的基础治疗中的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拜新同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于心肌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到的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临床常用降脂药,可高效清除血清胆固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活性,继而抑制HMG-CoA还原酶合成,并以此来阻断羟甲戊酸代谢,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抑制其活性,全面降低血脂,改善冠脉硬化情况,降低血流流动阻力。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低剂量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而且二者在疗效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疗效显著,风险并存,需加强剂量控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振明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10):135-136
[2]刘婷婷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与临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13-114
[3]叶发扬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水平、肝功能及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4):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