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读课上学生重在“用法”,这个“法”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而成的。自读课中老师是课堂上不可缺的引导者,启迪者,聆听着,参与者,老师在自读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自读课 老师的作用 授生以漁 自读习惯
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自读课文,彰显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有什么区别?自读课文老师应该怎么上?这是我们一线老师感到困惑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坚持培养良好的自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指导,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老师的常规训练。只有在老师坚持不懈的培养下,才会有水到渠成的自读好习惯。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是习惯和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包括:教会学生借助注释等资料掌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学会给文中标段、划分层次以及简要概括内容,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运用勾画圈点,学会写批注,学会写读书感悟,学会摘抄好句好段,学会把疑难问题分类书写下......刚踏进初中学堂的孩子,语文内容篇幅增长,写作手法也变得复杂了,思想感情更深奥了,很多学生在自读课中有畏惧心理,老师及时的提供一些 自读方法十分有效。我在《雨的四季》这课中,抓住关键语句,教会学生句子的赏读法,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某个字词的妙处、感情流露等,再在以后的课文赏读中学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老师在自读课中耐心指导长期坚持增强学法训练。
二、建设学习小组促进自读效率
自读课的成功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作为老师,在自读课上就应该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自读课完全由学生单个完成阅读鉴赏的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少数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或许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漫无目的一无所获, 根本达不到自读的教学要求。这个时候学习小组就起到关键作用,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平行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一个小组至少培养了三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建立帮扶机制,组长带动组员,大家在集体谈论中释疑解难,互相帮助相互切磋,优带差一举多得。 “学学半”教别人就是学习的一半,兵教兵的方法是可行的。建设好学习小组,自读课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下去。学习小组的建设,离不开老师用心的安排和细心的指导。
三、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升自读能力
很多人认为自读课是学生自己阅读,老师何必劳神费力的编写导学提纲呢!所以自读课要么就是泛泛而读,要么成为了完成任务的作业课,结果学生一点也没能提高阅读能力。自读课绝对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讲解。它应该是老师纵横联系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精心设计了符合阅读能力训练要求的导学案。老师要时刻想到学生在自读课文上的盲点,要设计一些鼓励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自读课上要做到放手不放任,要明确自读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解决的问题.....如《再塑生命的人》和《台阶》这两篇分别来自于七上和七下的自读课文,都是歌颂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但阅读目标有所不同,一个强调默读能力的培养,一个注重熟读深思把握详略。那在设计教学时肯定要突出单元目标要求。两篇文章的学法又有共性:要求学生能从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的关键语句入手去把握内容。老师在设置问题及培养阅读能力时一定反复对比后再决定。
四、及时点拨释疑内化自读知识
自读课文是让学生运用讲读课学到的知识和初步培养的能力来进行自我学习的实践课程,在自读中肯定会遇到疑难问题。一篇文章,大部分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有些深奥的地方,隐藏的深刻含义,他们就不能深入体会......这些疑难问题出现后老师要及时收集整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启发特备重要。当我在组织自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一些小组就不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孤夜赏雪?这时老师就应该提醒学生联系作者平生的情怀和写文的背景来深入体会。同样在这篇课文赏读“痴”字时,一些学生不理解痴是赞美之情, 老师应该及时点拨出本文作者“痴迷"的内容是什么。当赏读文章写景的白描手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文章写景写人的白描段落比较分析。老师的点拨绝对不是和盘托出,不能急于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应该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五、检测评价了解自读情况
教无定式,学无定法。正如魏书生所说:“我从来不计算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我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自读课的
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领下,慢慢地走向自主学习这条路,这就是语文阅读最终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部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3]《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师大出版集团
[关键词]:自读课 老师的作用 授生以漁 自读习惯
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自读课文,彰显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有什么区别?自读课文老师应该怎么上?这是我们一线老师感到困惑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坚持培养良好的自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指导,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老师的常规训练。只有在老师坚持不懈的培养下,才会有水到渠成的自读好习惯。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是习惯和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包括:教会学生借助注释等资料掌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学会给文中标段、划分层次以及简要概括内容,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运用勾画圈点,学会写批注,学会写读书感悟,学会摘抄好句好段,学会把疑难问题分类书写下......刚踏进初中学堂的孩子,语文内容篇幅增长,写作手法也变得复杂了,思想感情更深奥了,很多学生在自读课中有畏惧心理,老师及时的提供一些 自读方法十分有效。我在《雨的四季》这课中,抓住关键语句,教会学生句子的赏读法,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某个字词的妙处、感情流露等,再在以后的课文赏读中学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老师在自读课中耐心指导长期坚持增强学法训练。
二、建设学习小组促进自读效率
自读课的成功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作为老师,在自读课上就应该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自读课完全由学生单个完成阅读鉴赏的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少数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或许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漫无目的一无所获, 根本达不到自读的教学要求。这个时候学习小组就起到关键作用,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平行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一个小组至少培养了三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建立帮扶机制,组长带动组员,大家在集体谈论中释疑解难,互相帮助相互切磋,优带差一举多得。 “学学半”教别人就是学习的一半,兵教兵的方法是可行的。建设好学习小组,自读课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下去。学习小组的建设,离不开老师用心的安排和细心的指导。
三、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升自读能力
很多人认为自读课是学生自己阅读,老师何必劳神费力的编写导学提纲呢!所以自读课要么就是泛泛而读,要么成为了完成任务的作业课,结果学生一点也没能提高阅读能力。自读课绝对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讲解。它应该是老师纵横联系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精心设计了符合阅读能力训练要求的导学案。老师要时刻想到学生在自读课文上的盲点,要设计一些鼓励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自读课上要做到放手不放任,要明确自读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解决的问题.....如《再塑生命的人》和《台阶》这两篇分别来自于七上和七下的自读课文,都是歌颂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但阅读目标有所不同,一个强调默读能力的培养,一个注重熟读深思把握详略。那在设计教学时肯定要突出单元目标要求。两篇文章的学法又有共性:要求学生能从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的关键语句入手去把握内容。老师在设置问题及培养阅读能力时一定反复对比后再决定。
四、及时点拨释疑内化自读知识
自读课文是让学生运用讲读课学到的知识和初步培养的能力来进行自我学习的实践课程,在自读中肯定会遇到疑难问题。一篇文章,大部分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有些深奥的地方,隐藏的深刻含义,他们就不能深入体会......这些疑难问题出现后老师要及时收集整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启发特备重要。当我在组织自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一些小组就不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孤夜赏雪?这时老师就应该提醒学生联系作者平生的情怀和写文的背景来深入体会。同样在这篇课文赏读“痴”字时,一些学生不理解痴是赞美之情, 老师应该及时点拨出本文作者“痴迷"的内容是什么。当赏读文章写景的白描手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文章写景写人的白描段落比较分析。老师的点拨绝对不是和盘托出,不能急于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应该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五、检测评价了解自读情况
教无定式,学无定法。正如魏书生所说:“我从来不计算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我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自读课的
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领下,慢慢地走向自主学习这条路,这就是语文阅读最终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部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3]《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师大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