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水平的高低便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工作。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教师素养 小学语文 新课改
新时期,随着国家教育目标的改革化调整以及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少年儿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因此,教师有较厚的文化底蕴;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有较强的读写能力;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有熟练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必要素养。
1 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1.1 教师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扎实的教育学基础、宽泛的人文视野和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可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得,作为一种外显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地表达。而语文教师需要的另一种素养,就是语文经验。顾名思义,语文经验就是在语文学习、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主观经验,由于它涵盖知识(语法)、情感等多种因素,不仅难以描述,而且常常随着情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1.2 专业素养与文本解读。一方面,教师从课本上获得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字、词、句);另一方面,凭借已有的语文经验,教师可以形成自身的理解、体会,并不知不觉将其融入已有经验,从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一旦语文经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就能够在文字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转变成更为原初的语言,从而使它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以适当的形式呈现:例如,在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弱小”的感受和经验来加工课本中小喀沙的故事,他们甚至可以回到自己的童年,在记忆中寻找“保护弱小”和被作为弱小保护的感觉,这样一来,到了课堂上,教师就能够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讲故事,也可以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讲故事。这种经验参与、情境多变的教学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更易于接受。
2 堪称表率的师德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学生是教师的知识和道德的继承者。因此,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而语文是学校的重头课,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往往最多,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教学对象。所以语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就更显得重要。
热爱学生,这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师生之间关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循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教育工作的最佳效果;反之,就难以奏效。因此,是否热爱学生,这是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情绪必须稳定而乐观。教师的情感应当丰富而深厚,用自己的挚爱去感染学生。许多优秀语文教师总是把对语文教育工作的责任心与热爱学生的情感糅合起来——教书育人,乐此不疲;爱护学生唯此为重。爱护学生,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另外,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偏爱学习“尖子”,不冷眼看待“差生”,要特别关心“双差生”。
热爱学习,也是语文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陈旧率加快,语文教育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出现。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吃老本”,要善于学习,系统地跟踪语文教育的发展,获取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语文认知结构;并且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适应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
3 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不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甚至说“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4 关注学生内隐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在“备教材”时,不仅要像以往那樣理解教材知识及其结构,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外显知识和已有的内隐经验。正如前文所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仅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准备和讲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超越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而如果教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理解课文含义,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
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教师素养 小学语文 新课改
新时期,随着国家教育目标的改革化调整以及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少年儿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因此,教师有较厚的文化底蕴;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有较强的读写能力;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有熟练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必要素养。
1 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1.1 教师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扎实的教育学基础、宽泛的人文视野和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可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得,作为一种外显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地表达。而语文教师需要的另一种素养,就是语文经验。顾名思义,语文经验就是在语文学习、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主观经验,由于它涵盖知识(语法)、情感等多种因素,不仅难以描述,而且常常随着情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1.2 专业素养与文本解读。一方面,教师从课本上获得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字、词、句);另一方面,凭借已有的语文经验,教师可以形成自身的理解、体会,并不知不觉将其融入已有经验,从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一旦语文经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就能够在文字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转变成更为原初的语言,从而使它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以适当的形式呈现:例如,在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弱小”的感受和经验来加工课本中小喀沙的故事,他们甚至可以回到自己的童年,在记忆中寻找“保护弱小”和被作为弱小保护的感觉,这样一来,到了课堂上,教师就能够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讲故事,也可以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讲故事。这种经验参与、情境多变的教学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更易于接受。
2 堪称表率的师德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学生是教师的知识和道德的继承者。因此,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而语文是学校的重头课,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往往最多,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教学对象。所以语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就更显得重要。
热爱学生,这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师生之间关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循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教育工作的最佳效果;反之,就难以奏效。因此,是否热爱学生,这是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情绪必须稳定而乐观。教师的情感应当丰富而深厚,用自己的挚爱去感染学生。许多优秀语文教师总是把对语文教育工作的责任心与热爱学生的情感糅合起来——教书育人,乐此不疲;爱护学生唯此为重。爱护学生,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另外,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偏爱学习“尖子”,不冷眼看待“差生”,要特别关心“双差生”。
热爱学习,也是语文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陈旧率加快,语文教育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出现。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吃老本”,要善于学习,系统地跟踪语文教育的发展,获取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语文认知结构;并且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适应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
3 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不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甚至说“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4 关注学生内隐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在“备教材”时,不仅要像以往那樣理解教材知识及其结构,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外显知识和已有的内隐经验。正如前文所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仅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准备和讲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超越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而如果教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理解课文含义,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
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