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开放式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宜以讲课为专务。”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拓宽视野,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用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以艺术和情感的熏陶,搞活语文课堂教学。一般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
一、故事导入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文章要靠一个好的开头吸引读者,语文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导语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令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其中故事导入不失为一种调动激情的好方法。
如教课文《灰姑娘的时钟》,我导入课文时说:“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讲个故事,题目是《灰姑娘》。下面哪个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讲。”话音刚落,我发现整个班级就沸腾起来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待一学生讲完这个故事,我就因势导入:“从这个故事中你有没有发现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这样,故事导入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图画再现情境
即充分利用插图、教学挂图、CD,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抓住图文相似之处,以图导文,图文合一,使用启发、点拨、设疑、对比等手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琢磨画面的“境中之情,境外之音”,细细品味文字,让学生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美的洗礼。
如讲授《看云识天气》,我制作了课件,将各种云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看,创设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天气现象。再如《苏州园林》,可把收集来的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置身于园林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之间。同时还可根据课文顺序把有关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一股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有此情玩味此境,何愁学生不能把握文章呢?
三、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借助音乐语言,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可紧紧抓住他们感情的动情点,以情入手,以情导情,情理兼顾。
例如讲授《乡愁》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江河水》,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旋律震撼了学生,将他们带入到一种凄凉的情境中,调动起他们悲苦的情绪。再加上用沉静的语音、低调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那思念亲人、眷恋祖国的无尽愁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学生能不感动?然后我又播放了根据诗歌内容制作的一幅幅画面,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画面的展示,学生捕捉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加上对课文的朗读、语言的揣摩、内容的把握就水到渠成了。
用音乐渲染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竞争创设情境
马卡连柯说过:“任何教学集体中都蕴藏着一种内在动力,就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勿庸置疑,当大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果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竞争因素,使学习群体处于情绪亢奋的竞争情境中,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教学《怀疑与学问》,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初中课本中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看谁说得既快又多。学生略一回忆,纷纷抢着说:“哥白尼怀疑亚里斯多德的天动学说,创立了地动学说”;“伽利略怀疑亚里斯多德的运动学说,以实践证明了两个铁球在真空中同时着地的正确性”等等。短暂的思索既帮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掌握了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又发挥了名人的教育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创设竞争情境,实际上是发挥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个体思维在竞争中相互启发、相互勉励、相互感染。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群体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就无处生根。”“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幸福。”学生在民主、和谐、真诚的群体中论辩竞争,心舒情悦,思维膨胀,学习主动,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设疑创设情境
语文课本就阅读材料而言,很难使学生产生积极阅读的心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足以启动他们积极阅读的情境。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可以通过巧妙质疑,让学生产生疑惑,再因势诱导他们进入愤悱状态。
如在教《俭以养德》时,教师在分析标题含义后问:“为什么说节俭可以修养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呢?”学生迷惘了,急于阅读课文的心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巧妙设疑,为学生建构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情境,这不仅使课本变成学生孜孜以求的对象,而且使他们明确了阅读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扮演体会情境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以己之情悟文之情,以文之情激己之情的重要手段。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有多种方式,其中编演课本剧是比较简便易行的形式。扮演实际是一次再创造,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必须实行角色的转换,必须细细揣摩当时人物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每一丝心理波动,才能用丝丝入扣的感情、恰如其分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其朗读出来。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孔乙己》、《皇帝的新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些课文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材料。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的“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时,同学们也许会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一定是深思,是同情,甚或伴着潸潸泪水。有了这样鲜灵活现的情境,师生情感沟通定会水到渠成。
“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在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创设一些激趣、启思的教学情境,那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教学也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初级中学)
一、故事导入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文章要靠一个好的开头吸引读者,语文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导语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令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其中故事导入不失为一种调动激情的好方法。
如教课文《灰姑娘的时钟》,我导入课文时说:“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讲个故事,题目是《灰姑娘》。下面哪个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讲。”话音刚落,我发现整个班级就沸腾起来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待一学生讲完这个故事,我就因势导入:“从这个故事中你有没有发现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这样,故事导入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图画再现情境
即充分利用插图、教学挂图、CD,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抓住图文相似之处,以图导文,图文合一,使用启发、点拨、设疑、对比等手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琢磨画面的“境中之情,境外之音”,细细品味文字,让学生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美的洗礼。
如讲授《看云识天气》,我制作了课件,将各种云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看,创设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天气现象。再如《苏州园林》,可把收集来的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置身于园林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之间。同时还可根据课文顺序把有关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一股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有此情玩味此境,何愁学生不能把握文章呢?
三、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借助音乐语言,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可紧紧抓住他们感情的动情点,以情入手,以情导情,情理兼顾。
例如讲授《乡愁》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江河水》,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旋律震撼了学生,将他们带入到一种凄凉的情境中,调动起他们悲苦的情绪。再加上用沉静的语音、低调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那思念亲人、眷恋祖国的无尽愁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学生能不感动?然后我又播放了根据诗歌内容制作的一幅幅画面,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画面的展示,学生捕捉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加上对课文的朗读、语言的揣摩、内容的把握就水到渠成了。
用音乐渲染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竞争创设情境
马卡连柯说过:“任何教学集体中都蕴藏着一种内在动力,就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勿庸置疑,当大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果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竞争因素,使学习群体处于情绪亢奋的竞争情境中,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教学《怀疑与学问》,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初中课本中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看谁说得既快又多。学生略一回忆,纷纷抢着说:“哥白尼怀疑亚里斯多德的天动学说,创立了地动学说”;“伽利略怀疑亚里斯多德的运动学说,以实践证明了两个铁球在真空中同时着地的正确性”等等。短暂的思索既帮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掌握了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又发挥了名人的教育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创设竞争情境,实际上是发挥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个体思维在竞争中相互启发、相互勉励、相互感染。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群体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就无处生根。”“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幸福。”学生在民主、和谐、真诚的群体中论辩竞争,心舒情悦,思维膨胀,学习主动,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设疑创设情境
语文课本就阅读材料而言,很难使学生产生积极阅读的心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足以启动他们积极阅读的情境。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可以通过巧妙质疑,让学生产生疑惑,再因势诱导他们进入愤悱状态。
如在教《俭以养德》时,教师在分析标题含义后问:“为什么说节俭可以修养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呢?”学生迷惘了,急于阅读课文的心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巧妙设疑,为学生建构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情境,这不仅使课本变成学生孜孜以求的对象,而且使他们明确了阅读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扮演体会情境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以己之情悟文之情,以文之情激己之情的重要手段。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有多种方式,其中编演课本剧是比较简便易行的形式。扮演实际是一次再创造,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必须实行角色的转换,必须细细揣摩当时人物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每一丝心理波动,才能用丝丝入扣的感情、恰如其分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其朗读出来。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孔乙己》、《皇帝的新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些课文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材料。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的“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时,同学们也许会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一定是深思,是同情,甚或伴着潸潸泪水。有了这样鲜灵活现的情境,师生情感沟通定会水到渠成。
“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在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创设一些激趣、启思的教学情境,那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教学也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