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主体教育的研究,正是为了探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新的模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过程,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新秩序,英语“导学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导学法”,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智力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为有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三中心”,实现了教学中心的三个转变:1.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主体”;2.“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把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3.“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能力发展相结合。
一、英语“导学法”的教学程序
总的来说,“导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分为导入新课、引导自学、讨论解疑、教师精讲、学生演练与小结归纳等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对课文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和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在实施“导学法”的尝试中,笔者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⑴直观导入:通过插图、实物、模型等教具引导进入新课;⑵背景导入:通过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典故故事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故至新、由浅入深进入新课;⑶对比导入:利用对比,产生联想,以此导入新课;⑷悬念导入:设疑布障、引起悬念,以激发学生非读不可的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自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要求列出自学提纲,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要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在阅读前的预习阶段,还专门指导学生查阅词典和有关参考书,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解疑
自学活动过后学生在整体把握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脑子里往往还有不少疑问和悬疑之处,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进行同桌或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展开争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巡回的方式参与讨论,并适时给学生启发和引导,使疑点、问题简化、明了。如遇学生经过讨论仍无法解答的问题,就可让他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师集中精讲的素材。
4.精讲
教师精讲的原则是:学生通过自学仍无法完全弄懂的知识难点和关键知识,要讲清、讲透;对于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要提醒交待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适当挖掘。
5.操练
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和教师的精讲,学生对自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操练来进行巩固和检验,以便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由于有了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和教师都能通过联系了解到对自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总结提供了素材。具体操练方法有:扮演角色、应用练习等。
二、运用“导学法”的几点体会
1.“导学法”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符合学习规律,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使学生能以学习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并运用耳听、口说、眼看和动脑、动手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掌握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以及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学习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导学法”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法”的教学系统是开放式系统,在组织有序的舞台上,教师和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不再是教师处于独占讲台的静态格局,不再是单方面向学生“送去”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拿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调控,直接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控。
3. “导学法”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打破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被教”的传统教学格局,教学系统诸要素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协同的复杂的非线性教学关系,学生有疑而问,教师对疑而答,减少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导学法”教学仅仅只是个初步尝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主体教育化”,以真正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导学法”,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智力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为有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三中心”,实现了教学中心的三个转变:1.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主体”;2.“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把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3.“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能力发展相结合。
一、英语“导学法”的教学程序
总的来说,“导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分为导入新课、引导自学、讨论解疑、教师精讲、学生演练与小结归纳等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对课文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和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在实施“导学法”的尝试中,笔者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⑴直观导入:通过插图、实物、模型等教具引导进入新课;⑵背景导入:通过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典故故事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故至新、由浅入深进入新课;⑶对比导入:利用对比,产生联想,以此导入新课;⑷悬念导入:设疑布障、引起悬念,以激发学生非读不可的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自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要求列出自学提纲,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要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在阅读前的预习阶段,还专门指导学生查阅词典和有关参考书,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解疑
自学活动过后学生在整体把握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脑子里往往还有不少疑问和悬疑之处,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进行同桌或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展开争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巡回的方式参与讨论,并适时给学生启发和引导,使疑点、问题简化、明了。如遇学生经过讨论仍无法解答的问题,就可让他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师集中精讲的素材。
4.精讲
教师精讲的原则是:学生通过自学仍无法完全弄懂的知识难点和关键知识,要讲清、讲透;对于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要提醒交待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适当挖掘。
5.操练
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和教师的精讲,学生对自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操练来进行巩固和检验,以便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由于有了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和教师都能通过联系了解到对自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总结提供了素材。具体操练方法有:扮演角色、应用练习等。
二、运用“导学法”的几点体会
1.“导学法”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符合学习规律,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使学生能以学习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并运用耳听、口说、眼看和动脑、动手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掌握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以及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学习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导学法”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法”的教学系统是开放式系统,在组织有序的舞台上,教师和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不再是教师处于独占讲台的静态格局,不再是单方面向学生“送去”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拿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调控,直接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控。
3. “导学法”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打破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被教”的传统教学格局,教学系统诸要素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协同的复杂的非线性教学关系,学生有疑而问,教师对疑而答,减少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导学法”教学仅仅只是个初步尝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主体教育化”,以真正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