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少同学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有的同学甚至责怪老师教学水平低,知识没有讲透。《礼记·学记》上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不用老师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所以,老师固然重要,但学生成为善学者才是关键。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很多,因人而异,我认为基本而通用的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文理兼容的思考方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3.重视地图;4.看透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前三个比较容易,第四个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不好地理,问题往往出在这里。因为观察只是局部,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综合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者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对地理这门学科有融会贯通的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看透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呢?以下四种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纵向联系法
高中地理知识是遵循一定思路纵向展开的,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性比较强,因而给系统学习提供了方便。只有对这种关系非常熟悉,才能把知识串联起来,相互印证,统筹掌握。高中地理主要的纵向关系如下:
1.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环境对岩石的五个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一环扣一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2.按时间发展演化过程来联系。高中地理有许多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3.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来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在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4.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5.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来由近及远、由始至终地纵向联系。如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思维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能加强记忆。
横向联系法
高中地理知识的横向联系,是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广延性。
1.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从而使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人文地理知识中,类似的影响与制约的内容也很多,而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最为典型。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使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受制于气候;人类活动则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影响或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比如植树造林、修水库等,就是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善气候的重要途径;相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则会使气候恶化,进而影响环境,使人类越来越难以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造就更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
2.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可从多方面横向联系。如水能的丰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决定的,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与我国地势、降水特点紧密相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导致水能在空间分布上西南最多,华北最少。通过空间分布上的横向联系,可帮助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广泛地联系各项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维线索使知识形成网络。
3.地理事物间的对比,无论相同、相似、相反、相异,都属横向联系。区域差异可以对比,地理要素间也可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冷锋和暖锋的对比,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内、外力作用的对比,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措施的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对比,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对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节都蕴含着许多这样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的对比一般要列表说明要点、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并指出被比较事物的联系。
4.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自然现象或生产活动。这种联系可解决一些覆盖面广、知识空间和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时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气团及气压带、风带势力的强弱、气候的变化等,可结合起来考虑,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气候形成变化的原因。总之,要广泛考虑在固定时间内的地理现象,才能适应这种横向联系的有关问题。
多向联系法
所谓多向联系,即对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北纬23°26′(北回归线)时,可出现典型的地理现象,相互之间有多种联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4.地球公转速度慢;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高中地理的多向联系,既包括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与学科外各方面的联系。前者被称为内部联系,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环境等,都存在可以联系的线索;后者被称为外部联系,如地理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历史、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逆向思维和假想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从正面去思考的常规,而从反面来思考。逆向思维既能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1.有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1.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这种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2.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使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都含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能仅仅靠老师和自己的勤奋,还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编辑:陈彤】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很多,因人而异,我认为基本而通用的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文理兼容的思考方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3.重视地图;4.看透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前三个比较容易,第四个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不好地理,问题往往出在这里。因为观察只是局部,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综合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者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对地理这门学科有融会贯通的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看透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呢?以下四种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纵向联系法
高中地理知识是遵循一定思路纵向展开的,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性比较强,因而给系统学习提供了方便。只有对这种关系非常熟悉,才能把知识串联起来,相互印证,统筹掌握。高中地理主要的纵向关系如下:
1.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环境对岩石的五个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一环扣一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2.按时间发展演化过程来联系。高中地理有许多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3.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来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在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4.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5.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来由近及远、由始至终地纵向联系。如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思维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能加强记忆。
横向联系法
高中地理知识的横向联系,是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广延性。
1.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从而使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人文地理知识中,类似的影响与制约的内容也很多,而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最为典型。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使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受制于气候;人类活动则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影响或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比如植树造林、修水库等,就是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善气候的重要途径;相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则会使气候恶化,进而影响环境,使人类越来越难以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造就更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
2.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可从多方面横向联系。如水能的丰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决定的,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与我国地势、降水特点紧密相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导致水能在空间分布上西南最多,华北最少。通过空间分布上的横向联系,可帮助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广泛地联系各项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维线索使知识形成网络。
3.地理事物间的对比,无论相同、相似、相反、相异,都属横向联系。区域差异可以对比,地理要素间也可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冷锋和暖锋的对比,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内、外力作用的对比,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措施的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对比,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对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节都蕴含着许多这样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的对比一般要列表说明要点、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并指出被比较事物的联系。
4.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自然现象或生产活动。这种联系可解决一些覆盖面广、知识空间和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时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气团及气压带、风带势力的强弱、气候的变化等,可结合起来考虑,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气候形成变化的原因。总之,要广泛考虑在固定时间内的地理现象,才能适应这种横向联系的有关问题。
多向联系法
所谓多向联系,即对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北纬23°26′(北回归线)时,可出现典型的地理现象,相互之间有多种联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4.地球公转速度慢;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高中地理的多向联系,既包括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与学科外各方面的联系。前者被称为内部联系,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环境等,都存在可以联系的线索;后者被称为外部联系,如地理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历史、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逆向思维和假想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从正面去思考的常规,而从反面来思考。逆向思维既能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1.有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1.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这种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2.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使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都含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能仅仅靠老师和自己的勤奋,还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