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数感,训练数感。在相互交流中,领悟数感,抓住契机,强化数感。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感;实践;提高]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学家与教学专家对数感已作了很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存在着争议。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 诱发数感
  “数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
  “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学具,手指和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还可以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对数形成鲜明的表象。然后认读数字,通过丰富的观察、操作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认识10以内的数,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又如: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两位数,学生细心观察、记录有关事物数量才能完成任务。如:门牌号码是25号;课间休息10分钟;今天是11日,昨天是10日,明天是12日;手机号码有11个数字等,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表示一个序数等。学生对数的理解丰富了,会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可以简单地表示许多现象,又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也是建立数感的具体表现。
  二、体验探索 训练数感
  数学活动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教师组织估数活动,使学生观察、体会数的情境,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对数量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感。准备好一袋100颗的花生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答案不一,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认知。教师抓一把,让学生再猜,数后证实是9颗,再抓,再猜:让学生明确:两把差不多,数量不可能相差太远,估数要有范围。数后证实是11颗,比较两次的花生,第二次抓的个小一些,所以数量多一些。这样抓了几次后知道一把大约是抓10颗左右。学生通过估计抓一把大约有多少,先获得直观感觉,再通过均匀的抓几次,估一估,数一数,逐步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一把大约抓多少”的直观感觉。这时让学生再重估这袋花生的颗数,在原来估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对数量的感知水平提高。从剩下的花生里继续抓,抓了10把刚好抓完,得到:这袋花生大约是100颗左右。最后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估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的标准估计出一袋花生的数量,还可以借助其他中间量去估计,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怎样知道自己带了多少瓜子(或其他类似的东西),怎样能数出100颗”,学生的策略就是丰富而又多样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有的2颗2颗数;有的5颗5颗数;有的10颗一堆,分了10堆;有的50颗一堆,分了2堆。数出100颗以后,再根据100颗瓜子的多少,比较剩下的瓜子,估计自己带了多少的瓜子。学生在估算时,大多数都把所有的瓜子分一分,看看能大约分成几个100颗这样的一份,用这种方法估算到底总数是多少。从而作出对数量的判断,训练了学生的数感,使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相互交流 領悟数感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被动的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烙印,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四、抓住契机 强化数感
  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教师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教师习惯于把全对的和要订正的作业本分两叠摆放,每次发本子时,总要学生说说看到这两叠本子,你想到什么?学生就自然地通过比较两叠本子的多少,发现什么的本子比什么的本子多得多或多一些,然后根据全班有34人的条件,推测全对的有几人,要订正的有几人。我想只要教师能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细水长流的训练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加强起来了。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缓解DGP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综合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高热量饲料不规则喂养和熟地高渗溶液灌胃制备糖尿病胃轻瘫兔模型,将实验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捏脊组、针刺组、捏脊针刺组、西沙必利组,经要求治疗2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6例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偏头痛患者治愈23占41.1%有效23占55.4%无效2
摘 要:听力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听力能力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多听就行,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事情。听力能力提高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英语听力水平和听力技巧的提高,需要老师帮助克服阻碍听力的不利因素,扫除学生的心理抗拒,科学合理安排听力练习,最后学生养成自觉扩充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多听多练,久而久之,听力水平就上了一个大台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难点;策略分析  中
关键词 头痛,颈源性 按摩治疗 定按法    头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其中部分是由颈椎小关节错位引起,一般表现的症状为初始出现肩颈酸痛,肌肉僵硬,3~5天后有头痛症状;一星期后头痛明显,严重者甚至心悸胸闷呕吐。触诊颈椎二至五横突及胸椎三至六棘突有不同形式的错位,X线检查显示有骨质增生现象,而其他检查正常。这类头痛多见长期坐姿不正引起,而且年龄一般多见为25至40岁的白领。笔者近来运用点按手法治
[摘 要:根据近些年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可以看出,绘本的教育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被应用其中。绘本与数学的结合既保证了幼儿园的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幼儿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活動与绘本结合后的教学价值,了解这种新型的方式带给幼儿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行动研究;绘本]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幼儿来说,是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1深入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传统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在传统的应试理念下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本病也叫“露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疾病。
[摘 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有关教育部门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被渗透在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呈现越发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以小学六年級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写作切入点,随后提出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拓展相结合、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针对性教学计划的制定相结合、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结合等一系列优化小
[摘 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地位十分重要。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即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探索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