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现代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现代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要结合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教材,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成为现代初中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意义;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家国情怀是历史五大特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国家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方式,也是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观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是很重要的。但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学模式不创新,教学活动不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民族归属感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积极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学体系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重视德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包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文献,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庭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研究西周的封建制度,可以使学生进入到最古老的文化建设中去,而这种认识也传达了家族情结观念。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家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1]
1.2有助于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的是“爱国主义”,这符合家国情怀的内在。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主要标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反映爱国主义的内容,比如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他在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历史教学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成为有前途的年轻人。
1.3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古老的文化,不仅有四大文明,而且有物质文化遗产,以紫禁城、都江堰、长城为代表,也有京剧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学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2.1挖掘素材,激发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最大优势就是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史书内容客观、准确,能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材料。运用教科书上的原创材料,巧妙地教授学生,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之中,无形中让学生记住历史,从中学习,了解历史,提高自我认识。[2]比如,在教五四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让学生为巴黎和会场景做好准备。预习排练中,学生们展现了美国总统虚伪、法国总理狂妄、英国首相“和平使者”的角色和政府发言人顾维均的爱国情绪。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丰富的情节,让大家重温了那个年代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种深刻的代入感,使学生们面色苍白,气喘吁吁,一位学生不由自主地大叫:“还我青岛,还我山东”。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在没有强大实力的情况下外交失败的惨痛教训,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通过认真的教科书学习,创设学习情境,用学生热爱祖国的爱点亮历史课堂,创造正能量的火花,让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里,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生心中悄然升起。
2.2创设相关情境
初中强调体验式学习,这也为角色扮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情境角色扮演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情感、加深印象、产生共鸣、发展情感。完成情景任务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导向,鼓励学生选择角色扮演或展示场景。作为一项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角色扮演的主体是学生。以宋代的经济发展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扮演农民和商人的角色,从角色的角度来呈现宋代的经济。有证据表明,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学生往往更积极地反思所学,而繁荣强大的宋朝往往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此外,历史场景也适用于角色扮演游戏。以南宋与晋朝的对立为例,教师可以重现岳母刺字场景,彰显母爱和岳飞为国效力的情感,拉近了历史长河的距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还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目的。
2.3中外对比,理性思辨
培育家国情怀不应仅限于中国历史,而应着眼于当下世界。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灌输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在理解、包容和借鉴中与世界对话,通过中外比较、理性推理,汲取精华。[3]例如,在教授世界历史时,教师首先要满怀热情地演讲,对比19世纪中日两国的经历,发现中日两国是“同一个人”。两国都曾是西方列强的侵略目标,但到了19世纪末,两国已大不相同。教师可以将所有教材精心组合成三章:一是探寻日本的渊源;二是变法强化,破旧立新;三是看世界,家国情怀。从日本幕府到倒幕运动,再到明治维新,经过彻底改革,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邻邦国家成了他们的侵略对象。就中国历史而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但客观上却引起了各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了改革运动,从国家制度层面反思救国的方式方法,这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
2.4透析英雄人物,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英雄是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今天的和平是无数英雄们的牺牲换回來的,因此在历史进程中对英雄人物的渗透是无法代替的,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艰难岁月。在初中历史教授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革命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4]老师们收集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爱国情怀,并将学生们在本节课上学到的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了解英雄的行为可以起到替代强化的作用,并且在充足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组织学生,讲述他们所认识的革命英雄的小故事,互相介绍,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情谊。
3.结语
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指引着中国人民报效国家、强家立业。为了国家的发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杨.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115+32.
[2]李晓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5):161-162.
[3]张磊鑫.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4]蔡冬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04):92-9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意义;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家国情怀是历史五大特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国家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方式,也是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观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是很重要的。但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学模式不创新,教学活动不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民族归属感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积极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学体系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重视德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包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文献,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庭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研究西周的封建制度,可以使学生进入到最古老的文化建设中去,而这种认识也传达了家族情结观念。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家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1]
1.2有助于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的是“爱国主义”,这符合家国情怀的内在。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主要标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反映爱国主义的内容,比如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他在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历史教学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成为有前途的年轻人。
1.3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古老的文化,不仅有四大文明,而且有物质文化遗产,以紫禁城、都江堰、长城为代表,也有京剧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学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2.1挖掘素材,激发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最大优势就是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史书内容客观、准确,能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材料。运用教科书上的原创材料,巧妙地教授学生,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之中,无形中让学生记住历史,从中学习,了解历史,提高自我认识。[2]比如,在教五四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让学生为巴黎和会场景做好准备。预习排练中,学生们展现了美国总统虚伪、法国总理狂妄、英国首相“和平使者”的角色和政府发言人顾维均的爱国情绪。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丰富的情节,让大家重温了那个年代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种深刻的代入感,使学生们面色苍白,气喘吁吁,一位学生不由自主地大叫:“还我青岛,还我山东”。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在没有强大实力的情况下外交失败的惨痛教训,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通过认真的教科书学习,创设学习情境,用学生热爱祖国的爱点亮历史课堂,创造正能量的火花,让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里,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生心中悄然升起。
2.2创设相关情境
初中强调体验式学习,这也为角色扮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情境角色扮演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情感、加深印象、产生共鸣、发展情感。完成情景任务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导向,鼓励学生选择角色扮演或展示场景。作为一项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角色扮演的主体是学生。以宋代的经济发展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扮演农民和商人的角色,从角色的角度来呈现宋代的经济。有证据表明,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学生往往更积极地反思所学,而繁荣强大的宋朝往往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此外,历史场景也适用于角色扮演游戏。以南宋与晋朝的对立为例,教师可以重现岳母刺字场景,彰显母爱和岳飞为国效力的情感,拉近了历史长河的距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还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目的。
2.3中外对比,理性思辨
培育家国情怀不应仅限于中国历史,而应着眼于当下世界。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灌输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在理解、包容和借鉴中与世界对话,通过中外比较、理性推理,汲取精华。[3]例如,在教授世界历史时,教师首先要满怀热情地演讲,对比19世纪中日两国的经历,发现中日两国是“同一个人”。两国都曾是西方列强的侵略目标,但到了19世纪末,两国已大不相同。教师可以将所有教材精心组合成三章:一是探寻日本的渊源;二是变法强化,破旧立新;三是看世界,家国情怀。从日本幕府到倒幕运动,再到明治维新,经过彻底改革,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邻邦国家成了他们的侵略对象。就中国历史而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但客观上却引起了各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了改革运动,从国家制度层面反思救国的方式方法,这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
2.4透析英雄人物,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英雄是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今天的和平是无数英雄们的牺牲换回來的,因此在历史进程中对英雄人物的渗透是无法代替的,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艰难岁月。在初中历史教授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革命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4]老师们收集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爱国情怀,并将学生们在本节课上学到的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了解英雄的行为可以起到替代强化的作用,并且在充足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组织学生,讲述他们所认识的革命英雄的小故事,互相介绍,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情谊。
3.结语
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指引着中国人民报效国家、强家立业。为了国家的发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杨.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115+32.
[2]李晓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5):161-162.
[3]张磊鑫.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4]蔡冬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0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