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体验知识、解决问题,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理念和学习方式,还将全方位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学习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注入全新的精神和采用最优化的策略应对方式。
策略之一:历史教师应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历史教师应由此受到启迪。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员,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历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历史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员,愿意与其无拘无束地交流和讨论,这样,才易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历史教师以学习参与者的身份参与研究性学习,可以随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
策略之二: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知识传授,重视的是学习结果,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惟书惟上,难以形成自主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当我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适应学习化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表明:“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人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过去历史学科常规性指导有着一定差异。过去的指导是学生围绕教师转,虽利于知识接受,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发散型的求异思维,而且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各不相同,加之课题研究问题的生成性,使历史教师对研究问题的结果事先并不明确,难以事前准备“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转换角色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结论论证、研究成果表达的指导。尽管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目标的选择、课题探究的构成、相关素材的生成乃至整个活动的进程,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但整个探究活动离不开历史教师或教师群体的指导协助。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历史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恰当的点拨与启发,使之能较快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佳境。历史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应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支援和扶助,没有教师的启迪指导,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策略之三: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包办一切,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制定以及评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定,都在其主导之下计划与实施,学生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难以发挥主体性。即便有所发挥的场合,也是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处于历史教师的监控之下。而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也由传统教学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提出学习的任务,激发探究的兴趣,提供学习的信息,指导学习的方法,参与评价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还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限制,采取开放式学习,走向社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活动是分散的,管理是自主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有可能导致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的差异;也可能因学习侧重点的不同而产生各自的困难问题;还有可能因研究时意见的分歧而出现情绪的波动等。面对这类情况,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形成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一切,都需要历史教师加以协调组织。
策略之四: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为此,历史教师很少关注历史学科领域以外,特别是大纲和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等学习特征,对历史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学生研究的内容多样性的;既可以是单一学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性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也可以偏重文献研究或思辩。学生在确立探究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等,均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教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面对学习的开放性,要求历史教师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师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敏锐的眼光、开放的意识、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思维,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角色转换,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个照本宣科进行知识搬家的历史教师,显然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历史教师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契机,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变化等方面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以寻求最优化的应对策略,这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必然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学习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注入全新的精神和采用最优化的策略应对方式。
策略之一:历史教师应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历史教师应由此受到启迪。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员,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历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历史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员,愿意与其无拘无束地交流和讨论,这样,才易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历史教师以学习参与者的身份参与研究性学习,可以随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
策略之二: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知识传授,重视的是学习结果,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惟书惟上,难以形成自主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当我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适应学习化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表明:“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人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过去历史学科常规性指导有着一定差异。过去的指导是学生围绕教师转,虽利于知识接受,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发散型的求异思维,而且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各不相同,加之课题研究问题的生成性,使历史教师对研究问题的结果事先并不明确,难以事前准备“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转换角色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结论论证、研究成果表达的指导。尽管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目标的选择、课题探究的构成、相关素材的生成乃至整个活动的进程,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但整个探究活动离不开历史教师或教师群体的指导协助。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历史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恰当的点拨与启发,使之能较快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佳境。历史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应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支援和扶助,没有教师的启迪指导,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策略之三: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包办一切,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制定以及评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定,都在其主导之下计划与实施,学生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难以发挥主体性。即便有所发挥的场合,也是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处于历史教师的监控之下。而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也由传统教学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提出学习的任务,激发探究的兴趣,提供学习的信息,指导学习的方法,参与评价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还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限制,采取开放式学习,走向社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活动是分散的,管理是自主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有可能导致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的差异;也可能因学习侧重点的不同而产生各自的困难问题;还有可能因研究时意见的分歧而出现情绪的波动等。面对这类情况,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形成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一切,都需要历史教师加以协调组织。
策略之四: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为此,历史教师很少关注历史学科领域以外,特别是大纲和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等学习特征,对历史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学生研究的内容多样性的;既可以是单一学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性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也可以偏重文献研究或思辩。学生在确立探究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等,均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教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面对学习的开放性,要求历史教师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师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敏锐的眼光、开放的意识、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思维,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角色转换,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个照本宣科进行知识搬家的历史教师,显然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历史教师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契机,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变化等方面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以寻求最优化的应对策略,这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