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形势。为了适应实用有用的新要求,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适时的调整,因此,以输出能力培养为驱动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实际上,输出假设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国内关于输出假设的研究也有10多年。这10几年来,针对语言输出的功能与模式,我国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如何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语言输出能力来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成为了我国教师不断改进并持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输出能力;驱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37-03
引 言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实践的指导、服务的支持。大学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创新,需要实践。2013年外研社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讨会”,会上提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这是“以输出为驱动”理论的再次探讨与延伸,既是教学新改革阶段的需要,是当代市场的需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可行模式之一。
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以输入型教学为主。可是新形势下的现实需求证实,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教学。在笔者所任教的大学,“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试行效果相当不错。接下来,笔者就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以输出为驱动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翻译,而是每堂课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输出目的,或是“以写促学”,或是“以演讲促第二课堂”,或是“以互动促输出”等等。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而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则指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要有可理解的输
出。笔者认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孤立地针对任何一方面进行教学。
二、“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输出的目的就是交际,交际是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不仅仅发生在两人之间,也发生在每人的大脑内部。这种输出要以职场需要为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要围绕职场需求来设计,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旅游市场和酒店服务的软文化方面实施课堂设计;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市场现状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等等。这样就明确了学生输入的基础和输出的驱动力。学生既有了学习动力,又增添了学习兴趣,还增长了专业知识,了解了社会现状。
这种“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可以采取“以听练说(把用外语听到的事情向他人转述)”、“以听练写(把听到的外语事件记录成文)”、“以读练说(阅读外语资料后向他人转述阅读内容)”、“以读练写(阅读完材料后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听练译(中英文的交互口译)”、“以读练译(中英文的交互笔译)”等等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这种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把听说读写译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五种输出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输出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为社会人才储备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的必要性
(一)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转变
以前教学都注重了输入,让学习者通过大量阅读或者听力活动,不知不觉地接触外语,潜移默化的获得外语知识,形成外语“语感”。从逻辑上讲,这样的输出没有思维,没有多大意义,只是会说而已。可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会说。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具备流畅的英语表达技能更为重要。所以,现在要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教材需要涉及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内容,教学理念要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市场需要。大学英语在改革新阶段要具备新特点,同时,教学也要处理好五种语言能力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学生基础有异,对这五种能力的掌握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所以英语改革中可以试用相对通用的“输出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课题教学改革的探索,也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任。民办高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方法更要明确,教学内容更要实用,课堂教学要以输出为驱动,块状输出为导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依据四六级词汇为基础,以情景交际为驱动背景,以整体知识背景输入为方法,以整块输出为驱动,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依据学生特点转变
当前大学生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期待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英语水平起点较之以前更高,另一方面,就是当代在校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了新的要求。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就有2790所,招录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生,所以各高校就不可能达成教学模式的共识。那么我校作为三本院校又是民办高校,就更有必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没有一本二本学生的基础和词汇量,也没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这个不争的事实就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相对而言更要明确输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块状输出,能够灵活运用和交际。
当前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个性,这就不能千篇一律地教学。现在的学生有着广阔的知识面,但独特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所以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课堂讨论话题要热门,讨论方式要征求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必有用”。这样既能适应学生需求,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还实现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效。 (三)根据教师特点实现转变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主力军是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占到47%。所以,年轻就是当前教师队伍的显著特点。这样的教师队伍有活力,敢创新,但因为教学经验不丰富,不免在教学中走弯路。年轻教师容易和学生接近,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和学生现状,从而及时作出教学调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笔者采用“输出能力培养”模式是比较适合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课堂模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学检验,并且能够直接检验教学效果。
民办高校基本都是三本院校,教学方法改善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适合三本院校的。教师能灵活把握教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整理教学模块,给与学生整块输入,培养学生整块输出技能。这样学生在交际实践中就有了可以输出的资料,不再恐惧交际场合。“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年轻教师要有精力和耐心去整合教材,去了解学生,去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效性
我院是一所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那么课堂上就不能全英语授课。每堂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新编实用英语1》(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中第三单元“Road signs and commuting”教学设计就以路标和与交警的交际语作为输入和输出目标,同时让学生自己感悟交通规则,遵章驾驶的重要性,进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即让学生掌握交规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中西方交规的文化差异。国外带薪实习归来的学生都认为,国内课堂上这种输出为目的的情景教学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的教师对“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不免会出现新矛盾和新问题。办学层次的不同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不断地尝试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是衔接校园文化与社会需求的链条,它既能给学生新的课堂感悟,也能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总之,“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代大学英语教材需要,是在校大学生需要,是教师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新模式或许也是我们三本院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新途径。借助“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会在实践中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出做出新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治中.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研究会会刊, 2013(4).
[2] 文秋方.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2).
关键词:输出能力;驱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37-03
引 言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实践的指导、服务的支持。大学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创新,需要实践。2013年外研社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讨会”,会上提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这是“以输出为驱动”理论的再次探讨与延伸,既是教学新改革阶段的需要,是当代市场的需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可行模式之一。
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以输入型教学为主。可是新形势下的现实需求证实,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教学。在笔者所任教的大学,“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试行效果相当不错。接下来,笔者就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以输出为驱动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翻译,而是每堂课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输出目的,或是“以写促学”,或是“以演讲促第二课堂”,或是“以互动促输出”等等。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而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则指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要有可理解的输
出。笔者认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孤立地针对任何一方面进行教学。
二、“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输出的目的就是交际,交际是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不仅仅发生在两人之间,也发生在每人的大脑内部。这种输出要以职场需要为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要围绕职场需求来设计,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旅游市场和酒店服务的软文化方面实施课堂设计;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市场现状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等等。这样就明确了学生输入的基础和输出的驱动力。学生既有了学习动力,又增添了学习兴趣,还增长了专业知识,了解了社会现状。
这种“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可以采取“以听练说(把用外语听到的事情向他人转述)”、“以听练写(把听到的外语事件记录成文)”、“以读练说(阅读外语资料后向他人转述阅读内容)”、“以读练写(阅读完材料后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听练译(中英文的交互口译)”、“以读练译(中英文的交互笔译)”等等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这种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把听说读写译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五种输出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输出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为社会人才储备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的必要性
(一)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转变
以前教学都注重了输入,让学习者通过大量阅读或者听力活动,不知不觉地接触外语,潜移默化的获得外语知识,形成外语“语感”。从逻辑上讲,这样的输出没有思维,没有多大意义,只是会说而已。可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会说。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具备流畅的英语表达技能更为重要。所以,现在要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教材需要涉及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内容,教学理念要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市场需要。大学英语在改革新阶段要具备新特点,同时,教学也要处理好五种语言能力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学生基础有异,对这五种能力的掌握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所以英语改革中可以试用相对通用的“输出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课题教学改革的探索,也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任。民办高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方法更要明确,教学内容更要实用,课堂教学要以输出为驱动,块状输出为导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依据四六级词汇为基础,以情景交际为驱动背景,以整体知识背景输入为方法,以整块输出为驱动,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依据学生特点转变
当前大学生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期待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英语水平起点较之以前更高,另一方面,就是当代在校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了新的要求。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就有2790所,招录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生,所以各高校就不可能达成教学模式的共识。那么我校作为三本院校又是民办高校,就更有必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没有一本二本学生的基础和词汇量,也没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这个不争的事实就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相对而言更要明确输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块状输出,能够灵活运用和交际。
当前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个性,这就不能千篇一律地教学。现在的学生有着广阔的知识面,但独特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所以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课堂讨论话题要热门,讨论方式要征求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必有用”。这样既能适应学生需求,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还实现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效。 (三)根据教师特点实现转变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主力军是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占到47%。所以,年轻就是当前教师队伍的显著特点。这样的教师队伍有活力,敢创新,但因为教学经验不丰富,不免在教学中走弯路。年轻教师容易和学生接近,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和学生现状,从而及时作出教学调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笔者采用“输出能力培养”模式是比较适合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课堂模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学检验,并且能够直接检验教学效果。
民办高校基本都是三本院校,教学方法改善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适合三本院校的。教师能灵活把握教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整理教学模块,给与学生整块输入,培养学生整块输出技能。这样学生在交际实践中就有了可以输出的资料,不再恐惧交际场合。“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年轻教师要有精力和耐心去整合教材,去了解学生,去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效性
我院是一所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那么课堂上就不能全英语授课。每堂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新编实用英语1》(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中第三单元“Road signs and commuting”教学设计就以路标和与交警的交际语作为输入和输出目标,同时让学生自己感悟交通规则,遵章驾驶的重要性,进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即让学生掌握交规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中西方交规的文化差异。国外带薪实习归来的学生都认为,国内课堂上这种输出为目的的情景教学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的教师对“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不免会出现新矛盾和新问题。办学层次的不同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不断地尝试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是衔接校园文化与社会需求的链条,它既能给学生新的课堂感悟,也能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总之,“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代大学英语教材需要,是在校大学生需要,是教师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新模式或许也是我们三本院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新途径。借助“以输出能力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会在实践中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出做出新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治中.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研究会会刊, 2013(4).
[2] 文秋方.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