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体现教学环节缜密而问;为逐层深入揭示主题而追问;为巧妙营造课堂氛围而问;为紧扣主题防止漫游而问;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问。
  【关键词】语文课 提问 有效性 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64-01
  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时,会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设定一系列问题。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否明确其目的呢?回答肯定是底气不足了。为此,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为体现教学环节缜密而问。
  讲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该作品后,老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几个地方的雪?你喜欢哪个地方的雪?表演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这是要求学生在品读课文,准备解读文本内容,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景语即情语”的特点。此可以看作深入阅读、培养“无法言传的语感”的起始步骤。它是在初步阅读熟悉课文内容基础上,对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寓意而设的问题,条理十分清楚。此外,周益民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聚集——撩开虚假的面纱”后,问了学生一句“不同的人讲这个故事时,会不会完全一样?”从而进入“转述——体味人物内心”的环节,很好地做到了环环相扣。
  2.为逐层深入揭示主题而追问。
  宁鸿彬老师讲《皇帝的新装》,当学生提到“老大臣是最称职的”时,老师紧接着追问:“就称职这一点来说,谁也不及他,他是最称职的。你们说皇帝对老大臣的看法对不对?”“这个老大臣是诚实的吗?”“说假话了没有?”“他很有理智吗?”“他明明什么都没看见,回去却说了假话。他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替皇帝查明情况,没有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称职吗?”“因此,皇帝所信赖的最诚实、最理智、最称职的人,其实是不诚实,不理智,不称职的人。你们说这说明这个皇帝什么呢?”这样的追问近二十个,细看后发现前一个小问题引出后面的小问题,后一个小问题解答又促发更新层次的小问题产生,最终引导到文章的主题上来。
  3.为巧妙营造课堂氛围而问。
  王皓老师在讲《吆喝》时,当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老北京人的吆喝有初步了解后,发出一问:“想不想欣赏原汁原味的北京吆喝?”这一问,有激发学生熟悉北京民俗文化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之效果。她在后面有一问,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此提问系由活跃转入严肃的教例,她问:“他们这么艰辛,收入怎么样?”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直抵人物思想灵魂深处,课堂气氛随之转入了严肃,学生开始陷入沉思。
  4.为紧扣主题防止漫游而问。
  宁鸿彬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在一些学生按照要求给童话增加副标题后,马上问:“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出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此问抓住了关键,既没有让前面学生的讨论游离课堂教学之外,又提示了下面的教学环节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导引下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再如,宜昌某校一位老师在上小说《孔乙己》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完全是由他个人造成的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设计也很有水准,因为它叩击了文本的关键点,让学生借深入阅读的形式,对诸如课文中的一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作理性的梳理与思考,像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剖析人物自身性格弱点以及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等。
  5.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问。
  周益民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开始让学生通过做十组反义词的练习,如虚假、虚伪、假意与真实、真诚、真情等后,问:“今天我们就到《皇帝的新装》中去打一回假。大家说说看,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这个故事的?当时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由这个提问,通过前述语言形式练习层次升华到它的意义层次,即从这几个词的单独练习进而延展、切入本节课学习最核心的东西,让学生清楚皇帝及一帮大臣们为什么会“骗”,彻头彻尾的骗人的。这对于学生今后观察与体验生活,加强对祖国语言的深刻认识,培养写作能力会有较多实际的帮助。这正是以语感的方式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体现,是由较表层学习循序渐进入深层次概念的学习。
  通过上述各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80-186
  [2]魏清, 王建军,孙立祥.中国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82-117
  [3]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118-150
  [4]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C]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134-137
  [5]丹东尼奥,贝森赫兹.(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44
  作者简介:
  余斐 女, 出生于1984年7月, 本科, 中学二级,研究方向: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提出,强调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倡导互动教学理念。本次实践调研针对课堂互动在高一年级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便为今后的英语从教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90后中职生思想上的自主性与行为上的依赖性存在强烈反差,他们在制度下被动地、迷茫地学习与生活。为了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课教学,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据此提出了强化自我责任心,扎实自我教育之根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责任心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0-02  在近几年的德育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中,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作为“产业支撑型”专业类型参与建设,为贵州省通信产业与行业提供支持。在项目建设中,通信专业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师徒结队”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探索的核心重点,为贵州省通信行业培养能适应和满足行业高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岗位技能型人才作支撑,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产业发展能力 师徒结队 人才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7-01  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架设知识联系的桥梁,有机整合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升思维品质。为提高渗透效度,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双线三环”的策略,本文以《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论述该策略的实施与成效。  一、课前渗透,初步感知  为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初步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2-02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三部曲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工艺”与“设计”的关系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工艺
期刊
【摘要】传统的“满堂灌”禁锢了孩子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急需一种适合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模式,“生本课堂”应运而生。我的课堂我精彩,我的课堂我做主,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孩子们,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快乐学习,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关键词】合作 探究 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34-01  一
期刊
【摘要】“君子”是中国古代对上层社会中具有良好修养的人的尊称。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知礼、不争、仁爱、坦荡、克己、恭敬、晓义、乐道,笔者认为,“君子”人格魅力体现在四个方面:“让”、“和”、“仁”、“安”,这几个人格层次,对协调今天社会的各种关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强调这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和道德修养将很有帮助,对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颇有助益。  【关键词】君子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通过如何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利用课堂教育构建教学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扶持创新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好奇心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44-01  创新教育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具
期刊
【摘要】作者依据2011四川省级送教下县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送教活动中的课堂教学案例,针对如何提高课堂追问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案例研究和评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追问 案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5-02  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技巧,也是一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追问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有相同的目标,且相辅相承,相互渗透。在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学分制在中国很多高校逐渐得到推广,然而学分制在实施中班级管理的淡化带来了党建活动和学风建设活动开展的诸多新问题。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电子系党总支以“1+10”系列活动为载体,在学分制条件下的推行以“党建促学风建设”的活动,成为创先争优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