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奶八十五岁,耳朵听得清,眼睛看得准,胃口比我还好。
可是她渐渐忘记许多事许多人,如同逆着时光行走,越变越小。年老的人都希望越活越年轻,她如愿以偿,却年轻得过了度,变成了年幼的孩子。
两年前她还勉强能想起我是谁。仔细辨认之后,她一副顿悟的样子,关心地问,上几年级啦,还住在以前的地方吗,你妈妈退休了吗?我毕恭毕敬地答着,心里却犯起嘀咕:我妈妈才四十多,奶奶怎么会问退休的事,难道是老糊涂了?我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刚过三分钟,她把目光从电视转移到我身上,又像刚见到我一样说,呦,源源来啦。然后关心好奇地问,上几年级啦,还住在以前的地方吗,你妈妈退休了吗?我终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她真的老糊涂了。而我能做的,不过是耐心地一遍遍重复同样的答案,对她保持微笑,不弃不离。
去年,她已完全认不出我。这是源源哪。爸爸试着提醒她。她茫然而抱歉地看着我,让我感觉尴尬,寒冷,心酸。唉,我是一个陌生人了。爸爸说别介意,奶奶印象中的你还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呢,哪儿想到一转眼就这么大了。堂弟也陷入类似境遇。奶奶印象中的堂弟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要抱在怀里晃着哄着逗着才不再哭闹。已上中学的他又高又瘦,奶奶以为家里来了外人,热心地问他,娶媳妇了吗?弄得堂弟哭笑不得,张口结舌。大叔说,别说你们,你奶奶连我都不认识了。她问的傻话,你们别往心里去,哼哼哈哈打马虎就行。
奶奶对自己的记忆并不公平:她留下童年青年的往事,却把距离她更近的几十年忘得一干二净。她回到自己幼年的世界生活,我们被隔离于时间幻觉之外,无能为力。有时她管爸爸叫哥;有时她徒劳地哭着要回家找娘;有时她全神贯注地对空屋子说话,好像空气里站着隐形的人——那些人大概都是她童年记忆里的样子,未曾衰老远离,连气息和嗓音都一成不变。我看不见他们,即使看见了也不认得。小时候我极为向往动画片里的隐形人,现在却害怕他们真实存在,当着我的面把奶奶抢走。
而奶奶却乐此不疲。她无忧无虑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信自己风华正茂。当大叔夸她八十多岁了还这么有力气时,她不可思议甚至带点被冒犯的愤怒问,谁八十多岁?大叔说你呀。她费劲地眨眨眼,委屈地说,怎么可能,我才十七八岁。我们都笑了,半是心酸半是欣喜。永远活在最美丽的年纪,哪怕是在臆想之中,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去年奶奶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今年她已经彻底糊涂了,像拉了一辆散架的马车,走一路掉一路,越走越轻松,现在连车轱辘都丢了,只剩下手里的半截缰绳。
看看谁来啦。爸爸对她说。她正专心致志地嗑瓜子,抬头瞟了我一眼,漠然把瓜子皮扔在桌子上说,不认识。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也不觉失望。爸爸却不放弃地说,这是源源,再好好看看,认识吗?她似乎在努力回忆,嘴里念叨着源源这个名字。哦……源源……她说她记得源源,但依旧不认识我。也许她觉得我是假冒的吧。她所知道的源源,是一个瘦小内向的小姑娘,每次来看望她都呆板地坐着不说话。那时过年,她把香蕉放在暖气片上烤热,把甘蔗切成小块给我吃。她知道我那时最爱的事是趴在桌子上画画,昼夜不分地用线条讲述许多个故事。在她还没把记忆丢掉的那些年,她细心地保存我的铅笔画,常常在寂寞时拿出来翻看。她记得我对画的讲解:坐在靠椅上的老人是爷爷,那个摇着大蒲扇的老人是奶奶……现在,站在她面前的大学生已高出她一头,脸更胖了,话更多了,却再也画不出纸上那些可爱的日子。
她继续嗑瓜子,爸爸递给她一杯水看着她喝下去,把杯子拿走才放心地坐下。一秒钟疏忽都不行。爸爸说。她不知道饿和渴,所以得定时给她喝水。喝水也非盯着不可,不然她喝两口就会顺手把剩下的半杯倒在床上。我一愣,为什么?难道她惦记着要给种的菜浇水?他说不知道,幻觉吧。
她产生幻觉,家里人已经习以为常,却必须为此提心吊胆。有时她半夜醒来,摸黑去抠床头钉着的木板——厚实坚硬的木板。我试着掰了一下,手疼,木板却毫发无损——第二天家人发现时木板已被掰掉一半,空空的床头露出一只没牙的大嘴,黑洞洞的。有时她把床板移开,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自己坐在床底储物箱里玩。有时她抱着电扇的头狠命地摇,像是要把仇敌的头硬扳下来,差点把电扇弄坏。她力气大得很。爸爸感叹道。有时晚上听见莫名的声响,起来去她屋里看,她正把床头柜抱起来往床上摞,已经摞了两层,岌岌可危。爸爸说那东西沉着呢,我搬着都费尽。最头疼的是,她一夜之间把被子、褥子和枕头都拆了,布料、棉花、羽毛白花花飘了一屋,满地狼藉。
听完这些我忍不住笑,她真调皮。爸爸说那不是小孩子的调皮,因为小孩子是故意闹着玩的,而她却始终处于幻觉之中,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所以,当她把嗑好的瓜子仁扔进垃圾箱,把瓜子皮宝贝似的装进口袋,没人忍心责怪她训斥她。毕竟,她什么都不懂。
人们脑里深深惦记的东西,平时占据心神,夜晚还时不时出现在梦里,想忘也忘不掉。奶奶一生最惦记的,大概就是孩子吧,尽管生活在幻觉之中。
正说着话,她忽然站起来吵着要回家。爸爸说这儿就是家,你往哪儿回。她焦急地左顾右盼,像在找寻什么,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赶紧回家给孩子喂奶呀,那么小的孩子,我怎么放心把他一个人丢在家!你没听到他在哇哇哭吗?爸爸无可奈何,只能反复说服她坐下,好好待着哪儿也别去。她又急又气地立在原地,倔强地不肯坐下,嘴里嘟囔着我得回去喂奶呢,孩子在哇哇哭呢。说着说着,竟然心疼地流下泪来。我看呆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孤立无援地站在客厅,就像委屈的孩子一样,哭了。透明的泪滴从眼里滚下来,她神情恍惚仿佛真的听见婴儿哭声,顾不得去擦,只是绞尽脑汁想着脱身之计。
最后爸爸连哄带骗终于把她稳住了,她坐下来,眼眶里还存着泪。看见我,不知怎的她忽然把我认作从老家来的亲人,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声音发颤。你家人还好吧,我妗子身体还好吧……我哼哼哈哈地应着,手被她的手暖得出了汗。她的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枚颜色发暗的银戒指,因为戴了太久,已失去外物的陌生感,简直像她的骨骼那样自然而然。当她打听到我刚刚二十岁,兴奋地说,正好我也二十岁,咱俩同岁!我还没想好怎么答,她就心急如焚地问,你有奶吗,能给我的孩子喂点吗?她热切焦灼地盯着我,目光强大有力得几乎把我逼到墙角。她始终忘不了,她连失忆都还惦记着的,是她的孩子。 我不禁难过:时间对我们多么苛刻啊。坎坎坷坷走过一生,手心里存下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大概就是记忆吧。时间陪伴我们一路采摘,却在告别前不由分说地夺掉它已经给予的记忆,收回我们真切活过的证据。那么,残留下来寥寥无几的人世悲欢,该是舍弃了多少血泪才保住的珍宝啊。
奶奶一辈子都在照顾孩子,先是她自己的孩子,然后是她孩子的孩子。几十年的生活内容和做事习惯,早已化为血液遍布她的身心。现在虽然皮肤皱了,心跳弱了,但每一寸皮肤下的血液依然火热旺盛,川流不息。
电视机坏了,放在桌子上盖了一层毛巾被。她看着看着忽然说,哎呦他的小脚都露出来了,冷不冷呀,着凉感冒了怎么办?原来她把电视当作睡觉的孩子了。
挨着我坐着,一会儿她又忘了我几岁,问我老家在哪儿,家人在哪儿。问罢,她语重心长地说,真是个好孩子,要不然以后你跟着我过吧,和我的孩子一起,我给你吃给你穿,好吗?你跟着我……爸爸在一旁听得直笑,你知道她是谁吗就让她跟着你?奶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我是谁,但坚持说,我不知道也要她跟着我,总比跟着你强。我听出来了,她怨恨他,因为他不让她回家给孩子喂奶。
当爸爸和大叔给我讲奶奶犯糊涂而闯祸的趣事时,她竟听得一清二楚而且知道我们是在说她,不高兴地放下手里的东西插话道,听你们这么说,我成大恶人了?我啥也做不成了?大叔说,怎能说啥也做不成呢,养了六个孩子,功劳多大呀。
屋里来的人多了,她就坐立不安,以为身处熙熙攘攘的大街。她悄悄对爸爸说,咱们回家吧,别在外面待这么久。爸爸知道解释不清,只能命令道你就好好坐着吧。她的脸上写满担忧和疑惧,看了看沙发上不认识的亲人,无奈地坐下。才过了几分钟又走向爸爸闹着要回家,真像个胆小的孩子。她狐疑地问我,你是哪家的?我一时语塞,想了想还是说,咱们是一家的。一家的?她显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好像在说,你才不是我家的,我不认识你。爸爸说如果哪天来看她的人多了,她晚上就总觉得有陌生人所以睡不安稳,不得不反复起身敲他的房门。
众人散去。傍晚,我也起身离开,爸爸要送我去车站,又不能把奶奶一个人留在家,就哄她一起出去玩。她乐呵呵地答应了,兴奋不已。她穿着夏天简单的小背心,白底蓝花,像孩子一样乖乖地跟着我们,一步也不敢错。她走不了太快,但也不慢,甚至比她十几年前腿脚有病时还硬朗。
夜幕渐渐落下,爸爸指着路边的商店对她说,还记得吗,那是某家的某某开的。连家人都不认得的她竟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记得记得。迎面遇见两位散步的老友,抓着她的手就唠家常,她笑眯眯地应着,亲切热情得让我以为她从未忘记过什么。
在公交车站等车,她拉着爸爸衣角小声说,咱们回家吧,回家吧。爸爸解释说,把源源送上车咱们就回。几秒钟之后同样的场景和对话重现。就在短短几分钟里,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她紧紧锁着眉头,畏惧夜色和陌生的人,瑟缩着靠近爸爸,央求他带她回家。好好好,咱们马上就回家,再等几分钟,车很快就来。爸爸耐着性子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车终于来了。车门口人多,爸爸往前走了几步送我,她连忙敏感地跟上几步,好像害怕稍不留神他就会跟我一起上车,把她丢在这个陌生可怕的地方。往后站!车门这儿挤!爸爸怎么说都没用,只好叹了口气,抓着她的手把她往后拖。
我上了车,透过车窗看见他一边拉着她离开,一边大声唠叨着:我不是说了吗,把她送走就回家……
车开了。我回家,他们也回家,都是温馨的事。
印象中,爸爸从没像照顾奶奶这样照顾过我。
如今,我已不再是孩子,奶奶却成了他的孩子。
发稿/沙群
可是她渐渐忘记许多事许多人,如同逆着时光行走,越变越小。年老的人都希望越活越年轻,她如愿以偿,却年轻得过了度,变成了年幼的孩子。
两年前她还勉强能想起我是谁。仔细辨认之后,她一副顿悟的样子,关心地问,上几年级啦,还住在以前的地方吗,你妈妈退休了吗?我毕恭毕敬地答着,心里却犯起嘀咕:我妈妈才四十多,奶奶怎么会问退休的事,难道是老糊涂了?我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刚过三分钟,她把目光从电视转移到我身上,又像刚见到我一样说,呦,源源来啦。然后关心好奇地问,上几年级啦,还住在以前的地方吗,你妈妈退休了吗?我终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她真的老糊涂了。而我能做的,不过是耐心地一遍遍重复同样的答案,对她保持微笑,不弃不离。
去年,她已完全认不出我。这是源源哪。爸爸试着提醒她。她茫然而抱歉地看着我,让我感觉尴尬,寒冷,心酸。唉,我是一个陌生人了。爸爸说别介意,奶奶印象中的你还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呢,哪儿想到一转眼就这么大了。堂弟也陷入类似境遇。奶奶印象中的堂弟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要抱在怀里晃着哄着逗着才不再哭闹。已上中学的他又高又瘦,奶奶以为家里来了外人,热心地问他,娶媳妇了吗?弄得堂弟哭笑不得,张口结舌。大叔说,别说你们,你奶奶连我都不认识了。她问的傻话,你们别往心里去,哼哼哈哈打马虎就行。
奶奶对自己的记忆并不公平:她留下童年青年的往事,却把距离她更近的几十年忘得一干二净。她回到自己幼年的世界生活,我们被隔离于时间幻觉之外,无能为力。有时她管爸爸叫哥;有时她徒劳地哭着要回家找娘;有时她全神贯注地对空屋子说话,好像空气里站着隐形的人——那些人大概都是她童年记忆里的样子,未曾衰老远离,连气息和嗓音都一成不变。我看不见他们,即使看见了也不认得。小时候我极为向往动画片里的隐形人,现在却害怕他们真实存在,当着我的面把奶奶抢走。
而奶奶却乐此不疲。她无忧无虑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信自己风华正茂。当大叔夸她八十多岁了还这么有力气时,她不可思议甚至带点被冒犯的愤怒问,谁八十多岁?大叔说你呀。她费劲地眨眨眼,委屈地说,怎么可能,我才十七八岁。我们都笑了,半是心酸半是欣喜。永远活在最美丽的年纪,哪怕是在臆想之中,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去年奶奶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今年她已经彻底糊涂了,像拉了一辆散架的马车,走一路掉一路,越走越轻松,现在连车轱辘都丢了,只剩下手里的半截缰绳。
看看谁来啦。爸爸对她说。她正专心致志地嗑瓜子,抬头瞟了我一眼,漠然把瓜子皮扔在桌子上说,不认识。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也不觉失望。爸爸却不放弃地说,这是源源,再好好看看,认识吗?她似乎在努力回忆,嘴里念叨着源源这个名字。哦……源源……她说她记得源源,但依旧不认识我。也许她觉得我是假冒的吧。她所知道的源源,是一个瘦小内向的小姑娘,每次来看望她都呆板地坐着不说话。那时过年,她把香蕉放在暖气片上烤热,把甘蔗切成小块给我吃。她知道我那时最爱的事是趴在桌子上画画,昼夜不分地用线条讲述许多个故事。在她还没把记忆丢掉的那些年,她细心地保存我的铅笔画,常常在寂寞时拿出来翻看。她记得我对画的讲解:坐在靠椅上的老人是爷爷,那个摇着大蒲扇的老人是奶奶……现在,站在她面前的大学生已高出她一头,脸更胖了,话更多了,却再也画不出纸上那些可爱的日子。
她继续嗑瓜子,爸爸递给她一杯水看着她喝下去,把杯子拿走才放心地坐下。一秒钟疏忽都不行。爸爸说。她不知道饿和渴,所以得定时给她喝水。喝水也非盯着不可,不然她喝两口就会顺手把剩下的半杯倒在床上。我一愣,为什么?难道她惦记着要给种的菜浇水?他说不知道,幻觉吧。
她产生幻觉,家里人已经习以为常,却必须为此提心吊胆。有时她半夜醒来,摸黑去抠床头钉着的木板——厚实坚硬的木板。我试着掰了一下,手疼,木板却毫发无损——第二天家人发现时木板已被掰掉一半,空空的床头露出一只没牙的大嘴,黑洞洞的。有时她把床板移开,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自己坐在床底储物箱里玩。有时她抱着电扇的头狠命地摇,像是要把仇敌的头硬扳下来,差点把电扇弄坏。她力气大得很。爸爸感叹道。有时晚上听见莫名的声响,起来去她屋里看,她正把床头柜抱起来往床上摞,已经摞了两层,岌岌可危。爸爸说那东西沉着呢,我搬着都费尽。最头疼的是,她一夜之间把被子、褥子和枕头都拆了,布料、棉花、羽毛白花花飘了一屋,满地狼藉。
听完这些我忍不住笑,她真调皮。爸爸说那不是小孩子的调皮,因为小孩子是故意闹着玩的,而她却始终处于幻觉之中,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所以,当她把嗑好的瓜子仁扔进垃圾箱,把瓜子皮宝贝似的装进口袋,没人忍心责怪她训斥她。毕竟,她什么都不懂。
人们脑里深深惦记的东西,平时占据心神,夜晚还时不时出现在梦里,想忘也忘不掉。奶奶一生最惦记的,大概就是孩子吧,尽管生活在幻觉之中。
正说着话,她忽然站起来吵着要回家。爸爸说这儿就是家,你往哪儿回。她焦急地左顾右盼,像在找寻什么,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赶紧回家给孩子喂奶呀,那么小的孩子,我怎么放心把他一个人丢在家!你没听到他在哇哇哭吗?爸爸无可奈何,只能反复说服她坐下,好好待着哪儿也别去。她又急又气地立在原地,倔强地不肯坐下,嘴里嘟囔着我得回去喂奶呢,孩子在哇哇哭呢。说着说着,竟然心疼地流下泪来。我看呆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孤立无援地站在客厅,就像委屈的孩子一样,哭了。透明的泪滴从眼里滚下来,她神情恍惚仿佛真的听见婴儿哭声,顾不得去擦,只是绞尽脑汁想着脱身之计。
最后爸爸连哄带骗终于把她稳住了,她坐下来,眼眶里还存着泪。看见我,不知怎的她忽然把我认作从老家来的亲人,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声音发颤。你家人还好吧,我妗子身体还好吧……我哼哼哈哈地应着,手被她的手暖得出了汗。她的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枚颜色发暗的银戒指,因为戴了太久,已失去外物的陌生感,简直像她的骨骼那样自然而然。当她打听到我刚刚二十岁,兴奋地说,正好我也二十岁,咱俩同岁!我还没想好怎么答,她就心急如焚地问,你有奶吗,能给我的孩子喂点吗?她热切焦灼地盯着我,目光强大有力得几乎把我逼到墙角。她始终忘不了,她连失忆都还惦记着的,是她的孩子。 我不禁难过:时间对我们多么苛刻啊。坎坎坷坷走过一生,手心里存下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大概就是记忆吧。时间陪伴我们一路采摘,却在告别前不由分说地夺掉它已经给予的记忆,收回我们真切活过的证据。那么,残留下来寥寥无几的人世悲欢,该是舍弃了多少血泪才保住的珍宝啊。
奶奶一辈子都在照顾孩子,先是她自己的孩子,然后是她孩子的孩子。几十年的生活内容和做事习惯,早已化为血液遍布她的身心。现在虽然皮肤皱了,心跳弱了,但每一寸皮肤下的血液依然火热旺盛,川流不息。
电视机坏了,放在桌子上盖了一层毛巾被。她看着看着忽然说,哎呦他的小脚都露出来了,冷不冷呀,着凉感冒了怎么办?原来她把电视当作睡觉的孩子了。
挨着我坐着,一会儿她又忘了我几岁,问我老家在哪儿,家人在哪儿。问罢,她语重心长地说,真是个好孩子,要不然以后你跟着我过吧,和我的孩子一起,我给你吃给你穿,好吗?你跟着我……爸爸在一旁听得直笑,你知道她是谁吗就让她跟着你?奶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我是谁,但坚持说,我不知道也要她跟着我,总比跟着你强。我听出来了,她怨恨他,因为他不让她回家给孩子喂奶。
当爸爸和大叔给我讲奶奶犯糊涂而闯祸的趣事时,她竟听得一清二楚而且知道我们是在说她,不高兴地放下手里的东西插话道,听你们这么说,我成大恶人了?我啥也做不成了?大叔说,怎能说啥也做不成呢,养了六个孩子,功劳多大呀。
屋里来的人多了,她就坐立不安,以为身处熙熙攘攘的大街。她悄悄对爸爸说,咱们回家吧,别在外面待这么久。爸爸知道解释不清,只能命令道你就好好坐着吧。她的脸上写满担忧和疑惧,看了看沙发上不认识的亲人,无奈地坐下。才过了几分钟又走向爸爸闹着要回家,真像个胆小的孩子。她狐疑地问我,你是哪家的?我一时语塞,想了想还是说,咱们是一家的。一家的?她显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好像在说,你才不是我家的,我不认识你。爸爸说如果哪天来看她的人多了,她晚上就总觉得有陌生人所以睡不安稳,不得不反复起身敲他的房门。
众人散去。傍晚,我也起身离开,爸爸要送我去车站,又不能把奶奶一个人留在家,就哄她一起出去玩。她乐呵呵地答应了,兴奋不已。她穿着夏天简单的小背心,白底蓝花,像孩子一样乖乖地跟着我们,一步也不敢错。她走不了太快,但也不慢,甚至比她十几年前腿脚有病时还硬朗。
夜幕渐渐落下,爸爸指着路边的商店对她说,还记得吗,那是某家的某某开的。连家人都不认得的她竟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记得记得。迎面遇见两位散步的老友,抓着她的手就唠家常,她笑眯眯地应着,亲切热情得让我以为她从未忘记过什么。
在公交车站等车,她拉着爸爸衣角小声说,咱们回家吧,回家吧。爸爸解释说,把源源送上车咱们就回。几秒钟之后同样的场景和对话重现。就在短短几分钟里,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她紧紧锁着眉头,畏惧夜色和陌生的人,瑟缩着靠近爸爸,央求他带她回家。好好好,咱们马上就回家,再等几分钟,车很快就来。爸爸耐着性子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车终于来了。车门口人多,爸爸往前走了几步送我,她连忙敏感地跟上几步,好像害怕稍不留神他就会跟我一起上车,把她丢在这个陌生可怕的地方。往后站!车门这儿挤!爸爸怎么说都没用,只好叹了口气,抓着她的手把她往后拖。
我上了车,透过车窗看见他一边拉着她离开,一边大声唠叨着:我不是说了吗,把她送走就回家……
车开了。我回家,他们也回家,都是温馨的事。
印象中,爸爸从没像照顾奶奶这样照顾过我。
如今,我已不再是孩子,奶奶却成了他的孩子。
发稿/沙群